APP下载

司法公正与法官制度探
——与美国法官选任制度对比析

2017-09-27张曦文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终身制本杰明任命

张曦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司法公正与法官制度探
——与美国法官选任制度对比析

张曦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一、司法制度基本概说

美国法官选任制度是以美国司法制度及政治制度为基础的,在经历了联邦条约、宪法大会等历史事件后,基于美国特有的双层级政治体系(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形成了独特的双司法系统,也就是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二者分别有自己独特的、不同层级的法官选任系统,美国法官选任制度可以被分为州选任系统和联邦选任系统。与美国不同,我国法院系统是多层级的单一系统,法官任选过程也是全国统一规定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本文将分别阐述美国的双系统法官选任制度,并结合其背后的司法公正问题与我国法官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美国州法官选任制度视角下的司法制度

美国州法官选任制度可以分为三类,即选举、委任及二者结合。美国州法官选举制度和美国其他选举制度类似,可分为党派选举和非党派选举。党派选举在选举时标明候选人党派,非党派选举则不标明。每年州法官选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所消耗资金的数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②2006年美国所有州最高法院的候选人总花费超过3300万美金③,2010年超过3500万美金④。此外,这两个数字并不包括外部政治团体支出。外部政治团体在选举上的支出也一直呈现上涨趋势,这也体现在他们在司法选举领域的支出。⑤显然,近年来美国法官候选人需要通过筹集大量资金来获得大众的认知度以赢得选举。这些资金来源广泛,包括个人(含律师)、各类政党、联合会、利益组织及游说组织等。由于法官接受了广泛的竞选资金支持,所以在裁决和其捐助者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案件时,公平公正将受到质疑,同时审判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虽然有回避制度可被用来规避这一弊端,但是实践中法官确有不进行回避的情况发生。在200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判决认为曾经在州最高法院法官竞选中受到梅西煤矿公司资助并成功竞选的本杰明法官无权审理卡珀顿诉梅西煤矿公司案。2002年,一审法院判决被告梅西煤矿公司需支付5000万美金给原告作为补偿和惩罚性赔偿。在一审判决后二审上诉申请前,该州举行了2004年州最高法院选举活动。梅西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布兰肯希普向本杰明选举委员会提供了1000美金的选举上限金额,同时间接捐献了250万美金给支持本杰明的政治组织,本杰明赢得选举如期上任。2007年在二审中,包括本杰明法官的合议庭判决一审判决无效。在此过程中,一审原告不断提出请本杰明法官回避,并未得到本杰明法官的准许。此案后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联邦大法官肯尼迪发表了要求本杰明法官回避的判决及判决原因,法官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本案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主观偏见及选举与判决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本案选举的发生时间及一审被告在本杰明选举中做出的贡献比例,判决观点认为本杰明法官对本案有实质偏见是高度可能的。罗伯茨大法官持有不同观点,并列出了多达40个问题,质疑本次回避的必然性。他提出捐款的时间、金额、性质、比例均是在法官回避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在法官竞选的制度下,这种社会捐款是不可避免的,类似的案件如何处理将造成大量案件无矩可循。⑥不同于美国法官自行决定是否回避,我国法官回避的决定一般由他人决定,多了一层监督机制,相对美国来说虽然削弱了法官的独立性,但对于实质正义有更进一步的保障。

美国还有一些州采取直接任命的制度,任命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行政首长任命与立法机关任命。行政首长任命一般是由州长直接进行任命,任命的法官一般都是有益于州长自身利益或者州长政党利益,而立法机关任命的人员一般都是曾在该立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极易造成“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因此直接任命的方式目前只有极少数州仍然使用。⑦

为了弥补上述制度带来的法官独立性欠缺及可能造成的司法不公,美国一些州融合任命制与选举制创设了择优选择(Merit Selection)的选任方式,又称密苏里计划(Missouri Plan)。密苏里计划是指由州建立一个提名委员会来提名法官,州长选择一名被提名的法官进行一个短期的工作,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这名法官的去留,提名委员会一般由律师(一般由当地律师协会选出),州长指定人员和年长法官(时有时无)构成。⑧然而数据表明,由密苏里计划选出的法官不仅独立性低于选举的法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不优于选举出来的法官。⑨而且,实践中多数情况下州长选出的人选多会在公民投票时成功留任,所以密苏里计划在实质上可以与行政首长任命制度划等号。

我国非军事法院法官的任命除了助理审判员由法院院长任命外皆由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进行任免,与美国选举制度相较节省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此外法官的选举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与当事人的利益纠纷,更易保障法官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与行政首长任命制度相比,我国不存在党派问题,且一般行政首长也不提名法官,所以我国行政对于司法的干预在这个层面上讲是小于美国的,所以仅这两个制度相较,我国司法独立性更强。同样是立法机关委任法官,但我国与美国亦存在不同之处,我国立法机关的作用是审查监督所被提名的法官,而美国的立法机关是直接决定直接任命,显而易见我国的任命过程多了一个监督的过程,因而我国的制度再次优胜之。

三、美国联邦法官选任制度视角下的司法制度

美国的联邦大法官的来源范围类似于其他公职人员,多来自于美国的中产阶级或上中产阶级。虽然联邦法官职位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但是美国宪法并没有对联邦法官一职(包括联邦最高法院和其他联邦法院法官)进行任何实质性的规定。美国宪法只规定,联邦法官由总统进行提名并应经议会同意⑩,没有规定需要参加任何考试、最低年龄要求、是否需为美国出生、是否需为美国合法居民和是否需拥有法律学位。

实践中,一般联邦法官的任选过程中,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是总统最为关注的,而给予上诉法院和地区法院法官任命的关注要远少于联邦最高法院。尤其是地区法院,总统任命联邦法官到具体州的地区法院时本州的议员可以实质性的直接否决这一任命,这不成文的规定在实践中被称为参议员礼遇(Senatorial Courtesy),⑪霍华德·鲍提到“联邦宪法第二条应该被解读为‘议员应当提名,然后总统同意的即可任命’”⑫,所以总统在任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时通常会咨询州或法官委任地党派领导的建议。参议员礼遇在上诉法院是不是用的,因为上诉法院基本都会有超过一个州的管辖权,实践中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每州至少有一个法官在管辖本州的联邦上诉法院,因而实践中一般也是由本州议员提交相应的法官名单给总统进行筛选。⑬副总统、白宫工作人员、司法部、律师协会均会为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提出建议,一般会提出可行人员名单。相关利益团体也可能参与到联邦法官任命过程中,通过游说来支持或者反对某个法官的任命。参议院最终确定总统的委任是否成功,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审议被提名者的司法资格并给出相应建议,然后参议院进行投票过半数同意则联邦法官任命成功。⑭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所有联邦法官,不仅限于联邦大法官,是终身制,并且在任职期间薪资不可减少。⑮当然,终身制并非绝对,如果因为刑事犯罪或其他原因,可能同样会被撤销职位。由于能够被提名成为联邦法官的都是有良好声誉的律师,虽然联邦法官收入并不低,但相比之下成为法官收入反而会锐减⑯⑰,所以有些律师在受到提名时会选择不接受,也有一些联邦法官辞职而择他业。虽然法官不得从事任何商事活动,但是法官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获得额外薪资。美国众议院还可以发起联邦法官弹劾程序。联邦大法官艾毕·福塔斯虽未被直接弹劾,但其辞职是在美国众议院有较强启动弹劾程序倾向下进行的。⑱总的来讲,除辞职、死亡、被弹劾和被定罪,联邦法官可以进行终身任职。

实行终身制就意味着这些法官不需要进行竞选,因此舆论和民意对于联邦法官的压力要远小于州法官,这也就给予了联邦法官较高的独立性,同时联邦法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审理中,也就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联邦法官的专业性。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甚至可以不受判例制约,只受法条制约,因而在进行审判时可能可以做出更为合理、更为创新的裁决。此外,如果美国大法官并非终身制,而更像州法官的实行任期制度,那么基于美国的政党和总统选举制度,很容易产生联邦法官更换频繁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联邦法官的专业性发展,更不利于法院判例的连续性与统一性,甚至可能阻碍美国司法的发展。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也符合权利制衡的要求,美国整个权利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三权分立,行政权和立法权均可主动进行实行,但司法权只能被动进行行使,所以法官终身任职是加强法官“权力”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平衡权力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之间的分配。由于联邦法官是终身制,所以在进行任命时会对法官进行更为细致认真的考核,理论上来讲,这会提高联邦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实,施行终身制并不意味着完整的一生的任期,也就是说终身制的任期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长,被提名者年龄一般都已经超过40岁,奥巴马提名的联邦法官只有两个是低于45岁的,他所提名的联邦法官的平均年龄是54岁。⑲

[ 注 释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九条至第十五条.

②Deborah Goldberg and Rachel Weiss,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4(Justice at Stake 2005):13-15.

③James Sample,Lauren Jones and Rachel Weiss,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6(Justice at Stake 2007).60.

④Adam Skaggs,Maria Silva and Linda Casey,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9-2010(Justice at Stake 2011).

⑤同上.

⑥Caperton v.A.T.Massey Coal Co.,Inc.

⑦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99-100.

⑧徐爱国.美国的法官与政党.人民法院报,2011-11-11.

⑨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p98.

⑩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4,Article III,Section 1.

⑪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124.

⑫Howard Ball,Courts and Politics:The Federal Judicial System(1st edn,Englewood Cliffs 1980):176.

⑬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124.

⑭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123-134.

⑮同上.

⑯Richard Posner,The Federal Courts(2nd edn,HUP 1999).29.

⑰Richard Posner,How Judges Think(1st edn,HUP 2010):162-163.

⑱Andrew Glass,‘Abe Fortas resigns from Supreme Court May 15,1969’(Politico,15 May 2008) accessed 24 October 2016.

⑲Micah Schwartzman,‘Not Getting Any Younger’(Slate,26 May 2011) accessed 24 October 2016.

⑳李懂武译.联邦法官的终身制应该被废止吗.人民法院报,2005-1-21.

[1]陈卫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中国法学,2014(2):21-22.

[2]李懂武译.联邦法官的终身制应该被废止吗.人民法院报,2005-1-21.

[3]任东来.司法和法官独立的美国之路.看历史,2011(6).

[4]徐爱国.美国的法官与政党.人民法院报,2011-11-11.

[5]姚莉.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法学,2003(9):20-23.

[6]支振锋.司法独立的制度实践:经验考察与理论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5):71-7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九条至第十五条.

[8]Adam Skaggs,Maria Silva and Linda Casey,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9-2010(Justice at Stake 2011).

[9]Andrew Glass,‘Abe Fortas resigns from Supreme Court May 15,1969’(Politico,15 May 2008) accessed 24 October,2016.

[10]Calvert Chipchase,Federal District Court Law Clerk Handbook,1st edn,ABA Publishing,2007.8.

[11]Caperton v.A.T.Massey Coal Co.,Inc.

[12]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4,Article III,Section 1.

[13]Deborah Goldberg and Rachel Weiss,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4 Justice at Stake,2005:13-15.

[14]Howard Ball,Courts and Politics:The Federal Judicial System(1st edn,Englewood Cliffs,1980:176.

[15]James Sample,Lauren Jones and Rachel Weiss,The New Politics of Judicial Elections 2006 Justice at Stake,2007.60.

[16]Micah Schwartzman,‘Not Getting Any Younger’(Slate,26 May 2011) accessed 24 October 2016.

[17]Minor Myers III,“The Judicial Service of Retired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Justices”(2007)JSCH 32 pp46-61.

[18]Richard Posner,How Judges Think(1st edn,HUP 2010)pp162-163.

[19]Richard Posner,The Federal Courts(2nd edn,HUP 1999)p29.

[20]Robert Carp and Ronald Stidham,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10th edn,CQ Press 2015)pp98-100,123-134,142.

Analysis on Judicial Justice and Judge System—— Comparing with American Judge Selection System

ZHANG Xi-wen

Judicial Justice is the highest goal for both legal theory and practice field,which cannot be considered separately with the judge system.The selection,removal,welfare and independence of judges are key elements for judicial justice.The United States,as a country with high judicial independence,has variety and complex judge systems to maintain the fairness of the judicial system.This paper would like to analyze merits and defects of American judicial system based on its judge selection systems,in order to stimulat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refining judi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Due to the uniqu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in United States,American state judge selection system,in fact,could barely provide guidance because of its high possibility of causing miscarriage of judicial justice.However,the life tenure of American federal judge indeed improved the independence of judges,which woul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and therefore could be learnt from.

Judicial Justice;Judge Selection;American Federal Judge Selection System;American States Judge Selection System

D

A

1006-0049-(2017)03-0001-04

猜你喜欢

终身制本杰明任命
药品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制贯通培养模式
迁西县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和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年度法律知识考试
观致任命矢岛和男为新CEO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ABB集团任命Bazmi Husain为首席技术官
终身制面临终结?
设计一款“终身制”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