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的思考

2017-09-26许琦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性行动研究实践性

许琦红

摘 要:教育博士是針对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岗位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开设的高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相较教育学博士,前者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过程中,行动研究贯穿了学习与工作,团队学习促进共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博士;实践性;应用性;行动研究;团队学习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持续的推动力,在这过程中教育毋庸置疑地发挥关键的作用,因此也急需一批有实践经验而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让内行来管教育,来办教育。应运而生的教育博士,就是针对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岗位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开设的高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目标在于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名在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管理者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术和实行科学管理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反之,将阻碍学校的发展。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于是, 2011年我报考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育博士。在过去2年多的学习中,可谓“身在此山中”, 课程的设置、导师团队的悉心教导、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在职教育的形式,让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我深深体会到学中做、做中研的乐趣,对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也有一定的思考。

一、实践性,应用性,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的本质区别

作为一名Ed.D学生,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专业学位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教育学博士Ph.D与教育博士Ed.D相比,前者学术含金量更高、更专业,今后从事专业研究,对于创新知识的贡献更大,而后者是“缩水的Ph.D”,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Ph.D与Ed.D侧重点各不相同,遵循的价值取向不同。Ph.D注重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学术性是基本价值取向; Ed.D旨在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实

践性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因此,Ph.D学生要为今后从事的学术职业、成为专业的研究人员做准备,就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理论创新能力以及掌握“发现的学术”。而Ed.D教育主要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的人员开设的,注重让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实践性、应用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应用的学术”。从这一角度,两者很难分优次,只能说要让Ph.D学生 “认识和控制这个世界”,让Ed.D学生懂得如何“理解和改变这个世界”。3

其次,从知识产生的2种模式来看,Ph.D与Ed.D适应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按照吉本斯等学者在其著作《新的知识生产:当代社会科学和研究的动力》一书中提出的2种知识生产模式,知识生产模式1是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以认知为目的,限于单一的或特定的学科,以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来传授、学习和生产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较不紧密,可以说先生产知识再用于实践,这种模式与 Ph.D的培养模式是较适应的;知识生产模式2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和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新的知识生产范式,不同于传统,具有重视实际应用、超学科、异质性(指知识知识生产的场所、原则和实践有更大的异质性4)、更宽泛的质量控制系统、更具反思性的特点,这种模式与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的Ed.D的培养模式较适应。因此,两者总体上不存在含金量的差异,或者孰优孰劣,只是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的产物。

再者, Ed.D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Ed.D学生都具备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大部分都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具备较高的学术职称,参加Ed.D专业学位学习急功近利的色彩较淡,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工作。因此,Ed.D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围绕自己的的工作内容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研究找出问题,寻找对策,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见表一)。例如一位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Ed.D同学,她的课程报告就是紧紧围绕学生管理、权益、服务与学习权利而展开的一系列专题研究,包括《高校管理中学生权益保护问题思考》、《现代大学学生指导与服务制度》、《大学生学习权利体系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研究》等,这位学生通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梳理问题,构建体系,从理论层面寻找解决依据,结合实践工作寻找对策,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因此,对于Ed.D学生而言,Ed.D专业学位学习目标明确,实践性、应用性强,这才是Ed.D与Ph.D的本质区别。

二、学中做,做中研,贯穿行动研究的学习与工作

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反思,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对于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对策没有系统的思考,更缺少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以及对自己实际行动的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往复循环的过程。但参加Ed.D课程《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之后,逐步了解了行动研究,在完成行动研究课程作业的同时,也树立了把实践工作和专业学习结合,把行动和研究结合的信心,即在学中做,在做中研。

行动研究是由实践者自己实施的、在实践中进行的、旨在改进实践的研究取径5。把行动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教育行动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展开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行动,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价反思、成果表达等环节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6行动研究对于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Ed.D学生来说是十分契合的研究取径,贯穿了Ed.D学生学习与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行动研究有利于Ed.D学生的专业成长。Ed.D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化对教育专业特性的理解,培养和掌握通过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行动研究是对Ed.D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指引,可以把她看成是方法论或是一种“范式”,在思想上她要求研究者要有责任感,善于发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或用经验看待问题。同时她又要求研究者同时作为行动者,参与其中,获得一手真实资料,用行动改善自己的实践工作,并不断反思和改进,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Ed.D学生探求真理的勇气、责任感和求真求善的品格。在行动上,她为Ed.D学生架设了一座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把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要求研究者在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时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和反思力,并要有团队合作和沟通调整能力,用研究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这两个层面来看,行动研究有利于Ed.D学生的专业成长。endprint

其次,行动研究让Ed.D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Ed.D学生来自于教育教学与管理岗位,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较强的问题意识,在系统学习行动研究的概念、目标、原则、计划制定、观察、评价反思等理论和具体案例之后,会有意识地、主动地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既作为教育实践的行动者,也作为研究者。从厦门大学Ed.D学生关于行动研究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情况(见表二)可以看到,他们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发现问题,寻找和实施对策,改进工作,并在过程中提高自身反思能力,可以说是学与做、行动与研究的紧密结合。以本人为例,我在负责学生境外交流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很多但报名学生不多的情况。运用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我和同事组成研究团队,采取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从项目本身、学生本身和学校几个层面入手,采取的措施包括增设免学费项目、加强宣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举办经验交流会、制定学分互认规定等。目前经过第一轮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学生集中申报台湾交流项目的新情况,在进行评价反思之后,新学期推广该项目时研究小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整,加大国外项目的宣传和说明,已初见效果。

活教学方式和提高任课教师素质的行动计划并实施,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较好。但也还存在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较为依赖的问题,在今后行动研究中将反思与调整。

再者,行动研究让Ed.D学生可以兼顾工作与研究。有人认为Ed.D学生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既要搞研究又要照顾家庭,多重身份与角色在一样的时间条件下很难兼顾,所以学习效果、学术水平比不上脱产学习的Ph.D学生。不可否认这是每个Ed.D学生都要面临的困境,但是开展行动研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两难处境。本人既是一名Ed.D学生,又是高校行政岗位的管理者,同时又有家庭中的多重角色,经常会担忧时间不够分配,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或用在学习的时间太多而无暇专注工作和家庭。把行动研究带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开展专业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工作,通过工作为研究提供土壤,可以说我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比如上述提到的运用行动研究来改进我负责的学生境外交流学习项目,以及运用行动研究来完善闽台合作专业3+1学生的管理制度等。在此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研究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

三、相互学,互相评,多学科视点下的团队学习

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一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都提到要重视采用团队学习。一方面,因为团队学习本身具有的特点对Ed.D学习起很好的促进作用。团队学习是 “集体性学习,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特点体现在“共同”与“相互”上,学习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享学习过程与知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厦门大学Ed.D的课堂上,没有一个人的报告,从来都是一个人就一个专题做主题发言,老师同学包括自己,提问、解答、点评和总结。在这个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点评,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拓宽了彼此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我做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的主题报告时,用40分钟阐述自己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老师和同学们也用了不少于40分钟的时间提出问题,点评报告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并就整个专题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与老高校有什么差别,体现在什么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的一个有益方式,具体实践要注意什么;在合作时,该如何认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特色如何体现在高校的国际化中等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等于又梳理了一遍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时同学们的问题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导师在总结时指出了国际化过程该注意的问题,我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多学科视点下的团队学习激发多样化思维,促进共同发展。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方方面面,Ed.D学生要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自身工作经验和单一的学科背景出发将很难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潘懋元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这对于研究不同层次的教育也一样适用,需要运用多學科的视点,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更专业地解决好实际问题。Ed.D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在团队学习中能够为同学提供看待问题的独特的视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激发多样化的思维,相互促进,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讨论教育公平的问题时,社会学学科背景的同学就提出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待教育公平,政治学学科背景的同学从政治体制与教育政策解析问题,外语学科背景的同学善于运用中外比较,经济学学科背景的同学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来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法学学科背景的同学则以保障公民权力为研究的出发点。

总之,对于Ed.D专业学位学习的思考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第一,要尊重自己Ed.D学生的身份,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准定位;第二,把行动研究的方法和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学中做,在做中研;第三,发挥团队学习的优势,共享知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性行动研究实践性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