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7-09-26马凌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摘要]:从学科服务的定位、用户需求、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素质、制度和体系等方面,对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学科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2;G258.6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科服务是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科服务是顺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在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由图书馆主动开展的一项创新性的知识推送服务。学科馆员作为学科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承载着学科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的重任。学科服务自1998年引进中国高校图书馆以来[1],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图书馆开展了这项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院系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学科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问题,特别是在“融入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得到服务院系的认同程度不高。学科服务的目标是加强图书馆对高校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的服务支持力度,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这需要学科馆员的服务和良好的服务系统平台共同实现。本文将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归纳,与同事们商讨,为更好的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学科服务的定位与核心价值问题

对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的准确定位和认识,直接关乎学科服务工作的质量。目前,图书馆界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和分歧,韩丽风等人对此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科服务界定的宽泛化,大部分学科馆员都是图书馆的业务骨干,如果学科服务工作没有核心的目标定位,致使其职责无限扩张,导致学科馆员的任务繁多,时间和精力等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使真正面向学科专业的学科服务无从发挥主动性和学科性,将不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第二,是对学科服务的理解过于狭窄,把学科服务简单的等同于学科馆员与院系的联络。然而不少学科馆员感觉到院系对学科馆员的工作并没有积极的响应和反馈,这种将学科服务的开展寄希望于院系的热烈响应和文献需求量的增加,其收效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学科服务的深化。学界对学科馆员的定位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用户选择优秀的学科文献资源,以有效的方式组织、揭示、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及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满足信息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由学科馆员代替读者获取学科文献信息[2],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明确了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的定位,使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2. 学科服务的用户需求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实际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只是用户所需文献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其需求情况也存在差异。如图书和期刊,如果是用户急需或是学界权威的图书、核心刊物,他们往往会采取自行购买的方式。到图书馆所查找的文献,则往往是其很难找到的、很难订阅到的一些文献,需要图书馆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文献传递等途径加以满足。此外,不同学科的用户,在文献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用户潜在需求的培养和显性需求的发现,则是学科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科馆员既不要不切实际地期待所有用戶对学科馆员的联系和服务都有热烈的回应,也不必悲观的被动等待用户上门,而应对用户需求有着冷静客观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适时提供有效的知识推送服务,真正融入用户的信息活动中。同时,应关注学术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人的文献需求,因为他们的文献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学科文献的补充,有着很高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和认可,能够影响更多的用户对图书馆的重新认识,从而扩大学科服务的覆盖面。

嵌入式图书馆员(Embedded librarian,EI)的出现,推出学科服务工作的创新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健康科学图书馆的EI 有95% 的工作时间是在服务学院,主要满足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信息请求,如提供文献检索支持、编写信息素养内容元件、回答有关基金、出版物和教学的信息咨询等内容。此外,坚持定期参加学院的教学会议,在图书馆专题环节介绍图书馆的现状与服务,寻找与学院合作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将EI视为合作伙伴,请他们参加实体和虚拟教学工作。EI还开发专门的课程支持网页,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聚合:热门链接(快速连接)、课堂作业支持、专业工具和专业资源等[3]。

3.学科服务的现实性问题

学科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规划和策略,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力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科服务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制定符合高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服务目标,构建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学科服务架构。不能脱离本馆实际,盲目效仿、甚至照抄照搬一些大馆的做法,导致图书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虽已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但是学科服务工作偏重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忽视服务工作,仅仅停留在学科资源建设(根据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提出的购书要求采购部分专业图书)、开展读者培训以及一些常规性的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服务(为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查找一些资料)等层面上,学科服务的深度还很不够,对用户的科研活动很少参与,无法充分体现学科服务工作的学科性、专业性的特点。

4.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仍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相对贫乏。据CALIS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买电子文献, 80%的经费仍用于购买印本文献;国外图书馆的文献配置中有80%的馆藏为电子文献, 20%的馆藏为印本文献。为了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更新文献建设理念,转变馆藏资源建设重点,加大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建立学科文献信息库和相应的学科导航,注重创建本馆的特色资源建设,突出馆藏特色。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地域和民族特色,打造特色文献服务,并逐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图书馆间的联系和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人力、经费资源的浪费。endprint

5. 学科导航系统的构建问题

学科文献资源是学科服务的保障,学科导航系统是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学科文献资源的组织体系不够规范,资源更新不够及时,资源合作共建共享能力较弱,缺乏用户评价的管理机制,利用率较低,这是学科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导航是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科导航系统建设遵从“资源本体模式”,自行进行学科导航建设,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学科导航系统的质量参差不齐,与用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服务的提供与用户的信息行为心理及信息行为习惯不相匹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和体验舒适度,导致学科导航利用率不高。

图书馆应积极应对此问题,根据各自不同的学科设置及用户需求情况,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学科导航系统,并使学科信息门户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工作密切结合。导航库的建设应有别于其他数据库的建设,不断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导航库的内容应注重时效性,做到及时更新,将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纳入馆藏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例如反应学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会议、学术论坛和图书、報刊、论文等,还可以开发自助式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自主地查找、收集、分析和利用学科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6. 学科服务的宣传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向院系师生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图书馆能够提供哪些服务、有些什么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院系教师平时忙于教学科研,对图书馆的资源缺乏了解,普遍存在不熟悉或没有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这是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信息量巨大和获取方式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下, 院系师生对于被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宣传很难产生兴趣。学科馆员有义务、有责任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向院系师生宣传、介绍学科服务,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从面向科研的服务和参与教学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前者包括用户资源整合、跟踪服务、信息推送、定题检索、个别用户培训;后者包括教学参考服务、多媒体课件开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等。

2008年,上海交大图书馆首创IC2创新服务理念,营建支持主题学术创新和交流的环境,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并提倡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为适应当代大学教育的协作式学习的需要,在IC(Information Commons)基础上,创新打造的一种更为共享、协作、便捷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充分发挥出LC服务平台的知识中心、交流中心和知识创造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

7.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

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科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和部分有学科服务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其中包括许多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对各自的学科领域的文献情况很熟悉,由于不了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情况和检索方法,在文献的收集查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文献获取的时效性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阻碍了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信息的及时获取,使他们的科研、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科馆员要走出图书馆,走进对口服务院系,面向师生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检索方法,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举办各类数据库使用方法的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帮助用户掌握和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文献的检索、获取能力。但是往往用户的冷淡反应导致举办的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和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应另辟蹊径,积极开展嵌人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与院系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将信息素质教育自然的嵌入到院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实时提供有适时的、针对性的信息素质培训。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了解服务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和计划,做好实时宣传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补充和检索方法的讲解,激发其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兴趣,使信息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嵌入院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8. 学科馆员素质问题

要保证高质量的学科服务,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科馆员队伍也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条件。由于学科馆员队伍构成与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相差较远,学科馆员中同时具备图书情报专业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很少,大多数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的业务骨干担任,对本馆的文献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经验较为丰富,但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相对缺乏,使学科服务工作很难真正融入到院系和科研部门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影响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云计算、发现工具、开源软件及各种网络技术的在图书馆界的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因素,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服务领域,对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熟悉本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和使用方法,通过服务系统等平台和工具的运用开展学科服务工作。

图书馆应根据学科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学科馆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参加有关学科服务工作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和研讨班的机会,鼓励学科馆员自学和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服务团队。

9. 学科服务的制度和体系问题

要切实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就要制定科学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目前,学科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者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如建立学科馆员选拔与培养机制、协作化资源建设机制、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等,为学科服务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学科馆员加强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协调图书馆与对口服务院系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图书馆内部各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仅提升了学科服务的工作质量,同时促进了读者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10.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被关注度日益提高,学科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重塑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学科馆员队伍,注重院系师生文献信息需求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推送服务和旨在提高院系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课程的设置。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突破学科服务工作的瓶颈, 真正融入教学和科研,成为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1] 马凌云. 浅议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建设[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2):108-111.

[2] 韩丽风,徐璐.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2):45-48.

[3] 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2,(11):73-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