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什么”到“怎么教”

2017-09-26虞博涵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数字化实践

虞博涵

【摘要】本文从作者的教学经验出发,主要论述了职业学校《商业摄影》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商业摄影》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数码摄影处理技术、实践性课程和相关艺术知识;并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和“分组论证”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摄影是一门技艺教学,教师应倡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關键词】 商业摄影 数字化 实践 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J40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导入,摄影技术的前期(数码相机)、后期(数字暗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摄影作品的呈现方式可谓精彩纷呈,只要采用恰当的拍摄形式和巧妙的数字化处理,一台小小的数码相机,就可以创造出无比神奇的画面空间。作为职业学校的摄影专业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数码变革给摄影艺术带来的广阔天地,同时也明白这一变革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摄影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摄影知识和拍摄技术,更要有独到的眼光和艺术处理技巧,才能培养出新一代有品位、有创造力的职业摄影师。

《商业摄影》是职业学校摄影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中级摄影师,为学生将来从事摄影职业、深入探索摄影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教学需要教给学生最常用的拍摄技术、处理方法,并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摄影专业的基础常识。回顾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在此想与大家交流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几点心得。

一、《商业摄影》最需要教什么

摄影技术的数字化对摄影专业教学来说,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数码摄影以其存储量大、观看方便、影像图片明室制作、输出交流便捷等优势受到摄影工作者的青睐,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摄影的教学内容。面对如此迅捷的科技力量,我们能做的是怎样在数字技术的时代提升商业摄影的技术含量和艺术表现力。那么,“教什么”就成为了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重点,为学生选择最实用、最基础、最具迁移性的知识。

1.“数码摄影处理技术”是摄影教学的新焦点

传统摄影教学比较重视光圈调节、暗房技术等,而现代的一台小小数码摄像机,用智能化取代了曾经这些复杂的技术,让光圈调节、暗房技术变得非常简单,我们已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这些传统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数码摄影是简单的“傻瓜机”操作,因为数码摄影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后期处理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巧妙运用,能大大增强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图片处理技术与软件的使用、色彩管理系统的建立等,后期图片处理的好与差已然成了决定数码摄影成功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后期处理技术的教学,安排了大量的教学课时,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数码处理技巧。比如:

例1:后期特效的制作

调整前 调整后

例2:视角的转变

调整前 调整后

其实,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后期处理技术,因为数码处理经常会让学生拍摄的作品焕然一新,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婚纱的通道”处理技术时,学生通过尝试“选通道、调色阶、勾轮廓、套锁填色、反向”等技术后,眼前就呈现了一个穿透明婚纱的唯美艺术照,他们开心得欢呼起来。数码的神奇极大地调动着学生的求知欲,有些学生甚至废寝忘食,午休时间也在反复练习图片处理技术。

科技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我们还应该提示学生,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除了掌握教师教的数码软件,还要善于发现新的处理图片软件,自己去书本中、网络上学习更多的方法,甚至能创造一些新的方法。比如Adobe Photoshop等数码软件一直在更新发展中,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的处理技术,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2.“实践性专业课程”是摄影教学的重头戏

摄影作为一门操作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具备高超的创作技巧。再好的想法也要付诸实践,再独特的审美能力也只有变成作品才能展示出来。和美术、书法一样,摄影是视觉艺术,摄影的成果体现在可视图片的展示之中。

其实,一张成功的摄影作品经常是在反复的实践中产生的,一项熟练的技法也不可能依靠课堂讲解就能完全习得。熟能生巧,摄影技术是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经验构建中逐步掌握的。因此,我强调把“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设计实践活动,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拿起相机,到处走一走、拍一拍,回到机房,用心做一做、修一修,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技法。

比如在上《婴幼儿和儿童纪念照的拍摄》这一单元,我一共安排了12课时,其中前2课时是课堂讲解和示范,中间8课时是实践操作与指导,最后2课时是问题反馈与小结。在前2课时的讲解中,让学生每人都拿着相机听课,分析拍摄技巧时,边示范边让学生找相机上的功能键跟着操作。数码处理技术的讲解,也是让学生边听讲解边练习,而不是从头到尾的接受学习。中间的8课时都是实践课,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去公园拍摄小朋友、到社区开展儿童摄影服务、到幼儿园拍纪念照等。最后两节课,我请自己学校有小孩的老师把孩子带来,跟哥哥姐姐做游戏,让学生随机拍摄纪念照。这八节实践课,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进步也十分明显!最后的问题反馈与小结课,让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心得,同学们在多次实践中掌握了不少方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通过讨论、教师解答等,更加深化了知识的理解。这个单元,其实大部分学习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己,但是效果特别好!

多年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实践对摄影学习的巨大作用!教摄影,千万别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摄影技术真正学到家。

3、“相关艺术知识”是摄影学习的好帮手

摄影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一定是文化素养深厚、艺术眼光独特、精通数字技术、理解美学原理的艺术家。学摄影,不仅需要学习摄影专业理论、操作技巧,还要学习一些美术、音乐、文学等知识。endprint

近年来,摄影在其他艺术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无论是观念和手段上都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语汇,扩展了艺术的视野。同样,摄影艺术也从众多的现代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拓展了商业摄影的表现空间。将相关艺术列入教学计划,借鉴它们的艺术特点,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观念,拓展摄影的表现手法,从而创作出更有内涵、更加震撼的视觉艺术作品。我认为,与摄影密切相关的艺术主要有平面设计、音乐舞美、书法文学等。职业摄影师,应该同时具备美术、音乐、书法、文学等才能,才能真正理解摄影艺术的真谛!

在这些相关的艺术门类中,对商业摄影有直接影响的是平面设计专业,因为摄影师的设计感尤为重要。基于此,每周我都安排一节平面设计课,教学平面设计的方法,讲解美术语言的应用,并鼓励学生自学美术知识,将其中的方法迁移到摄影学习中。平面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思维,倡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学习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创意设计等方法后,拍出来的照片形式感、设计感明显增强,画面效果逻辑严密而又富有创意。同时,我非常提倡让学生课外时间读点名著、学点音乐、练练书法,增加自己的艺术涵养,而不是一味埋头拍照片。其实,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除了要有高超的拍摄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学、音乐涵养,看到一处美景,胸中就能呈现出一段优美的音乐,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创意摄影 摄影与美术

二、《商业摄影》怎么教更高效

职业学校艺术摄影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摄影师、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摄影的专业技能,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规律与摄影语言独特的表現力,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摄影技术和各种表现手法,拍摄出画面生动、有一定感染力且观点正确的作品。

其实,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的效果,摄影专业学习要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熟练使用照相机和数码软件进行摄影艺术创作。那么,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方法,学以致用呢?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谈谈几点心得。

1、倡导“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改变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交往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熟练地掌握知识,最终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确实,学习活动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教师是否能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激发良好的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味给学生讲授各种高超的技巧,就算学生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结果能接受并内化知识的其实很少。而让学生自己顺藤摸瓜、一步步探索出来的经验,通常能让学生形成持久的记忆、深刻的理解。原因很简单,学习就好像学盖房子,师傅讲学生听,当时也许明白了,但是时间久了容易忘记。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尝试着做一遍,很快就学会了盖房子的技术,很久以后也不会忘记,甚至形成永久记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建构主义学习。摄影是技术学科,非常适合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教师只需要把最基础的功能、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他们尝试,让学生参与实践拍摄中学习的效率会高很多,而且自己尝试得到的经验记忆会特别深刻。比如Adobe Photoshop的蒙板技术,其实只有几个步骤,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前后顺序却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反复强调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多尝试几遍,再给几个题目做一做,效果就会更好。

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十分强调摄影教学的自主式、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讲解的时间少,练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多,学生能摸索的教师尽量只是点拨,提倡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商业摄影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与背景的差别)和学习者本身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注意状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可见,要想让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关注,应该不拘一格地采用教学手段,恰当选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态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业摄影》教学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把摄影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接受!

多媒体是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的教学信息量大,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交互性、集成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运用得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摄影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摄影图片的展示、作业的点摄影技术的讲解等等。可以说,摄影专业学习的每一堂理论课,都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值得指出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时适当,只需要文字的,就不要再用图片来点缀;只需要图片的,就不要用视频来干扰,要简洁而有效!再比如,对摄影图片的处理,现代摄影作品中融入了很多数字特效,对于商业摄影教学来说,可以舍弃传统暗房这一教学内容,由数码图像处理技术来代替。在摄影行业中有“三分拍摄,七分制作”的说法,从中足以看出计算机后期处理技术在数字摄影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更强大的处理技巧。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各种最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把这些技术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3、开展“分组论证”教学法

这是我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其过程是:第一步,制定拍摄计划。课前,学生拟定拍摄主题自由组成小组,并制定出拍摄计划。课上,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计划,教师根据他们所定的计划提出意见,其他同学也可以相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完善他们的拍摄计划。第二步,各小组进行拍摄。小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应在拍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协作的能力。第三步,讲评小组作业。小组代表讲述拍摄照片使用的技术手段、表达的主题含义、拍摄的经历。教师和同学可以讨论、发表对每组作品的看法,特别是对摄影技术语言、摄影表现手段等提出自己的见解。第四步,修改完成作品。各小组学生对教师与同学提出的建议进一步进行修改,完成创作。并由各组代表展示与介绍小组完成的作品。

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有主题、有计划、有互助,避免了个人创作的简单、随意和肤浅,往往一次分组学习就能让学生学会很多。通过讨论,能提高学生对摄影作品的分析能力,从而间接地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教学氛围轻松,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摄影创作水平,又培养了协作互助的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商业摄影》课程有自身的特点、目的和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最具有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把摄影艺术最实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应用,当我们能让学生迁移知识、举一反三时,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陈琳主编,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10

(2)徐希景主编,实用摄影学,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05

(3)肖兴国,浅谈数字时代摄影,韶关学院学报,2007.08

(4)韩峰,在摄影实验教学中引入数码技术的研究,长治学院学报,2006.02

(5)官宏石工立霞,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及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数字化实践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