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意识从“这”开始
2017-09-26潘丽萍
潘丽萍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十足,他们总是对操作实践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特点,在讲授《厘米的认识——阿福的新衣》这一课时,我利用猜想、比划、借助小棒、量拇指、画一画、找一找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积极鼓励学生走下座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首先,展开故事,激发情趣:(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內容讲给大家听?(指生)请同学们边听边看,看谁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衣服咋会小了呢?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听。
生:(1)徒弟手小,师傅手大。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徒弟的拃短,师傅的拃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徒弟量徒弟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
师: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哈哈,有了尺子,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在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不统一度量单位的话,阿福的新衣就会变小了)
你见过的尺子,都有啥样的?指生说。
认识厘米
大家认识的尺子真多,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
1、我们大家先来猜一猜。(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可以说一说、比划一下。
生:(1)比划 (2)说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2、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比划出来。
3、量拇指的宽度,师演示方法(注重教测量的方法)。
师:用学具中的软尺量一量拇指的宽度,再量一量食指的长度。注意要从0刻度开始量。
4、借助小棒感觉1厘米。
师:老师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同学们来用手试一试。闭上眼睛,感觉一下想想1厘米有多长,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手里的小棒啥样?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大家想一想,我们在测量什么样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5、一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把1厘米在本子上画出来。(学生在本子上借助直尺画出1厘米的长度。)注意也是从0到1,师启发问:或者是从1到几?再或者从()到()?
6、找一找你身边的一厘米,生活中举例: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回想一下吗?指生说。(书的厚度,桌面厚度……)
度量
拿起手中的尺子,对你感兴趣的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同学们认识了尺子,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现在你想不想拿起你的尺子,走下座位对你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欢呼着走下座位,有的量课桌的高度,有的量黑板的宽度,还有的量同学的身高、或者头围、胸围……没有一位同学不参与,没有一位同学不忙碌。期间,我把同学们在测量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汇总,并在黑板上及时做好记录。存在的问题有:短直尺量身高误差很大咋办?软尺没有对准0刻度咋做?尺子太短量黑板不够用咋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短短的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同学们测量出的数据有100多条,其间有:手的长度、脚的长度、头围、胸围、课桌凳的高度、铅笔的长度、笤帚的大小,粉笔的长度、黑板擦的长和宽、录音机的高度,还有的同学把老师的手包也测量了一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兴趣是参与的保证,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们不知疲惫的忙碌着,也快乐的收获着,他们每获得一个数据,都会跑到老师跟前及时的汇报出来,并分享和体验着收获的快乐。下课铃响了,他们还在兴致勃勃的测量着!
在教学中,通过猜测、尝试、操作、巩固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愉快学习,通过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度量意识和欲望。作为老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俯下身子,和学生同一视角去探究问题,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积极利用动手操作这样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得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经验,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和空间思维意识,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