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6杨秀琴
杨秀琴
【摘 要】 通过精心编排和合理使用学案,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很有益处。讨论式教学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中专;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
全国范围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曾数年任教高中,现任教中专,把高中采用过的成功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入中专英语课堂教学,积累了其必要性和益处的点滴心得,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讨论法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以前,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是封闭式、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沉闷压抑。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動性、求知欲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反映力,大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之势。如果我们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学生则会觉得英语课枯燥又乏味。如果英语课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不断地进行交流,还是鸭雀无声,平静无比,这就犯了教学的大忌。
要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应用讨论模式。在讨论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敞开思路,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即表现自己的机会,老师可适当地介入。讨论中老师不急于纠错,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讨论小组的一员,而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教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平时基础较差的中专学生也会融入这种和谐、活跃气氛中。他们在老师和同伴的诱导和启发下也会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使,它充满愉悦和激情。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
老师可以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开展定向式讨论,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索,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样学生为了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就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种你言我语的情境中,也不会无动于衷,也会尝试作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达到了发展全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的逻辑性、敏捷性、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维活动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智能的发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结果。“积极思维”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心理条件和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学生的智能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以锻炼,不断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编排和合理使用学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构建知识,发展其智能。教师须设计能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跃状态,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做事,用英语交流。中专英语教学也应以运用为目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语言的使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学生灌输太多的语法规则、短语、词汇的运用。学生讲的机会很少,而讨论法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设置讨论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尽量用英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听别人讲的机会,也有自己使用语言的机会,这个过程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讨论式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所讨论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
2、要控制好讨论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
3.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要做好分析总结。
六、结束语
中专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合理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可使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思维普遍活跃起来、集思广益、提高语言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自己要确立讨论式教学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会得体地使用英语,同时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建强.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2]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