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该不该发展轻工业?
2017-09-26孙滢
吉林该不该发展轻工业?
对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不假思索即可回答的问题。答案是:不应该!如果你要问我理由是什么?答案同样不假思索:改革开放几十年了,你听说过吉林有什么著名的家电、服装品牌吗?没有。不光吉林没有,整个东北好像都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整个东北三省,能够在全国拿得出手的消费类品牌,大概只有哈尔滨的哈尔滨红肠和沈阳的红梅味精、红双喜压力锅。不过,后两者从2000年以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声息了。
所以,我认为,历史已经证明、可能还会继续证明,吉林乃至东北不适合发展轻工业。一大批和我持同样看法的人,管这叫:常识。但是,“常识”就是对的吗?还真不一定!这不,大名鼎鼎的林毅夫教授,带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中心的团队,经过一年的调研后,发表了《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征求意见稿),报告中最引人注意也最引起争议的内容,就是建议吉林省要补上轻工业这块“短板”!
也许,让林毅夫始料不及的是,这个应用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完成的报告,甫一公布,就遭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甚至有学者严厉指出,这个报告会把吉林带到坑里!有学者认为,轻工业在南方已形成了完善的生态,已经形成了产业优势,即使生产基地要转移,吉林乃至东北也不具备承接的条件,吉林乃至东北要把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这才是发展的正道。
应该说,上述观点代表了绝大部分人的看法。但有意思的是,这些道理,学识、眼界并不比一般人差的林毅夫团队会不知道?为什么还建议吉林要补轻工业的“短板”呢?在《吉林报告》里,林毅夫团队这样判断:对于吉林省这样省情的区域而言,符合比较优势的工业化顺序必须是先轻工业充分发酵才可以大力推进重工业。否则,过去这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根深蒂固的扭曲的产业结构,一方面使得没有自生能力的重工业日趋没落,另一方面也使得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受到抑制。从这段文字可以清晰看出,建议吉林省发展轻工业,不单单是要补“短板”,而且还要补发展阶段的“课”!笔者斗胆对林毅夫团队的想法进行一下猜测:从工业发展的历史看,当然是先有轻工业再有重工业的。比方说榨油这件事。一开始榨油是没有机器的,也许用石磨吧(要不,怎么叫小磨香油呢!)。后来就有了机器替代石磨,而这个机器一开始一定是不完善的,然后在实践中一点点完善起来,最后定型为进料、榨油、灌瓶、装箱一体化的成套设备。也许在林毅夫团队看来,先发展油脂(榨油)产业,再发展成套油脂设备,才是工业化的正道。这样的看法对不对呢?如果我们能让时光倒流几百年,这样的工业化顺序当然好,很多中国企业就可以沿着需求的路径一步步走过来,不至于仿造了一台设备但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那就没有办法回到最佳路径,只能从当下出发了。
我认为,吉林应不应该发展轻工业这个问题,由学者们争论毫无意义。更多的,应该去问问企业家。比如说,杭州应该发展电子商务吗?它在这方面有比较优势吗?20年前杭州市政府有能力前瞻规划这个产业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但因为有了马云,就变成了“一切皆有可能”。
吉林经济发展乃至东北经济的发展,核心问题是怎么能吸引一大批外地企业家来此发展,同时调动本地企业家的积极性,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并进而让一批潜在的企业家“冒”出来!舍此,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