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述评

2017-09-25赵彦昌苏亚云

兰台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张学良历史研究

赵彦昌 苏亚云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沈阳110136)

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述评

赵彦昌 苏亚云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沈阳110136)

当前学术界对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历史事件、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和口述史的探讨,既有整体研究,也有专题研究,研究成果多样,内容丰富。学术界主要是从历史学、档案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张学良口述历史相关问题,而从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的角度研究的内容较少,甚至没有,且研究领域失衡,研究的内容及主题有待进一步扩大、加深,研究的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张学良口述历史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无论是丧权辱国的九一八事变,还是转变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都离不开张学良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自1990年,张学良和日本广播协会(NHK)的谈话内容和日本《张学良现在有话要说》纪录片公开以后,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的成果就层出不穷,汇编、专著和论文等相继出现。尤其在2002年6月,张学良珍藏的信函、录音、文稿、札记等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开后,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呈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当前,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汇编、专著和论文,内容多样,主题明确,真实性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张学良口述历史相关内容提供了宝贵参考资料。

一、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即综合研究,是指将张学良口述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的探讨,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张学良口述历史整体研究成果有两类:一是记录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影音视频;二是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编纂成果,如表1、表2所示。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影音视频记录表中,《张学良现在有话要说》是世界上最早将张学良讲话内容公布于世的影音资料。郭冠英的《世纪行过——张学良传》是根据张学良的口述内容拍摄的一组纪录片,真实反映了张学良的一生。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收藏的145盘张学良口述磁带是记录张学良口述内容最多,记录时间最长的影音材料,为研究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张学良一生及相关的人和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价值极高。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编纂成果中,周季华和蒋立峰翻译的《张学良访谈录》与管宁和张友坤翻译的《缄默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均是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采访的张学良口述内容编纂而成,详细收集和整理了张学良在接受NHK采访时的谈话内容,是当时国内最早的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的编纂成果。唐德刚根据张学良口述内容,整理出版了三部《张学良口述历史》,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张学良跌宕起伏的一生。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整理最为系统完整,内容最为详细真实的汇编当属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存藏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共有7册,披露了大量历史真相,将部分模糊的历史清晰化,为还原历史真相和研究张学良口述历史带来了福音。

表1.学良口述历史的影音视频记录表

表2.学良口述历史编纂成果记录表

二、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张学良口述历史专题类研究成果主要是期刊论文。还有专门探讨张学良思想的《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和专门探讨三次录制张学良口述历史过程的《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华文出版社,2002年)两本书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论文集——《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该论文集收录了2010年6月1日至6月2日在沈阳举办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的40篇优秀论文。按照研究的主要内容划分,可大致分为历史事件、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和口述史相关问题以及其他这五个专题。

1.历史事件。在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成果中,有多篇文章对张学良参与的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东路事件和肤施会谈等。

(1)九一八事变。有人说张学良是九一八事变的罪人,有人却说张学良是替蒋介石背黑锅。究竟事实如何,世人对其作了大量的探讨。石岩称“张学良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并不是不抗日,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1]60-62。马越山、赵朗称“‘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结果,蒋介石应当负主要责任”[2]155-161。李莹、李正鸿、刘春霞则称“张学良与蒋介石均应为放弃东北事件担负责任”[3]186-196。沈宗艳、胡玉海称“张学良对‘不抵抗’政策问题的‘不辩’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一方面这既符合历史事实,又保护了两个重要的当事人”[4]340-344。高洋称“目前对‘不抵抗主义’的界定不够客观,应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这个问题”[5]24-27。刘东社根据张学良口述内容,辨析了“九一八事变中‘代蒋受过’说和‘判断错误’说的真伪,称学者应客观辨析口述史料内容的真伪”[6]37-53。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统一抗日的转折点,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的张学良无疑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一抹浓厚鲜艳的色彩。蒋文祥称“张学良为中共高层秘密发展的特别党员,杨虎城则是错过了中共组织发展机会的特别党员,西安事变是中共特别党员对中共的特别贡献”[7]10-26。蔡峰根据张学良相关口述内容、王玉瓒的回忆和《临潼捉蒋史全貌已基本查清》内容重新探讨了“华清池扣蒋的部署、经过和押蒋回西安的历史真相,并称如果仅以某人的一家之言代替整个‘华清池扣蒋’的历史,不是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8]230-235。王海晨、杨晓虹称“张学良口中的‘西安事变的主角是杨虎城’这句话是真实的,张学良之所以在杨虎城去世后才说的原因是害怕给杨虎城带来不利”[9]70-74。

(3)其他历史事件。除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其他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崔萍称“张学良欲对俄国的‘不义行径’‘报仇’,而对局势的判断失误和‘自不量力’的行动导致中东路事件失败,由此创伤了东北军,并与苏联交恶,最后不得不被蒋介石所用,并称爱国不能仅凭义气,要客观冷静地看清现实,再实施救国”[10]148-154。李永中辨析了“张学良口述历史和其他现存史料中关于‘不抵抗命令’‘铣电’及‘石家庄会谈’的真伪,称要辩证对待口述史料,最大程度呈现历史的真实”[11]179-185。姬乃军、姬睿探讨了“两次施肤会谈的内容、张学良意欲‘改编’红军和向红军‘赠款’问题”[12]212-229。

当前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多是围绕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进行的。张学良一生经历了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虽然也有学者对其他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和研究范围,以探究出张学良在其他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2.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从年少时的得意到青年时的豪气,再到近半个世纪的监禁,张学良的一生就这样慢慢走完。虽然晚年不似壮年时意气风发,但其英勇睿智的个人形象、豪爽大气的性格、积极乐观的思想,至今令人称道。

(1)形象、性格及人际关系。对于张学良个人形象的鉴定,众人褒贬不一。于之伟、葛俊忠称“年少时的张学良是意气风发、放荡不羁、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晚年的张学良,已经没有了年少时的孟浪与豪放,更多的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一个慈祥的老人家”[13]339-352。于之伟还探讨了张学良的交友之道,称“被幽禁后的张学良尽管不自由,但仍因与国民党高层的良好人际关系而保存了他生命的延续。宋氏兄妹对其处处维护;孔祥熙对其关怀有加;蒋介石对其宽严相济,生活上关照有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张学良的交友有道,实为保命之方”[14]61-67。赵东阜探讨了“张学良的情感生活、为人处世和张在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中的角色等,称张学良是一个敢爱敢恨、风流倜傥的大英雄”[15]353-361。李蓉称“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中均有心报国,却又迫于无奈现实的爱国形象”[16]49-52。窦应泰根据张学良口述内容和其他史料,称“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7]123-131。

(2)思想。生于西方先进思想和封建思想相互碰撞的年代,再加上深受西方先进民主思想的熏陶,张学良的思想观念可谓是现代的、民主的、先进的。王玲称“张学良现代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意识到民众力量的强大,具有极强的爱国意识,支持民主,反对独裁”[18]17-18。祁玉红称“张学良政治思想体系是以良心准则为基础、爱国主义为核心、仇日情结为发展动力”[19]420-425。范丽红探讨了张学良的两岸观,称“张学良是一位反对两岸分裂和武力统一,希望两岸共同发展的和平爱好者”[20]257-261。焦润明、张春艳探讨了张学良的平民观,称“张学良的平民观中有许多现代内涵。他所认为的‘平民’,是具有现代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国民,具有现代权利和义务观念,能够为国家的独立、繁荣而献身,还要具有现代意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够摈弃各种陋习的专业人才,能够为国家随时献身的志士”[21]353-357。金颖、胡玉海探讨了张学良的历史文化观,称“张学良认为是宋儒理学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人要有理想和信仰,做事要有原则,领导者要懂得民心,国民党‘剿’不灭共产党的原因是‘民心向背’,在研究历史时要注重现实意义,切记天马行空的探讨”[22]251-256。王海晨也称“张学良认为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是没有中心思想、目的,不相信共产主义”[23]52-54。此外,王海晨、李婷探讨了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日本观,称“张学良的日本观是非常客观冷静、真切深刻的”[24]348-352,他们还称“张学良口述的日本是一个政治极端、军人狂妄、军事先进的国家,并对日本的后代予以忠告”[25]70-74。王海晨、解红丽称“张学良的宗教观是开放的、多元的,且最为推崇基督教”[26]96-108。除此之外,王海晨的《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主要讲述了张学良的国家观、日本观、战争观、两岸观和宗教观等,深刻探讨了张学良的思想内容。

(3)品评人事特点。张学良豪放大气的性格和自由民主的思想使得其在评述近现代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喜欢用事实证明,客观公正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胡玉海、郭俊胜称“张学良品评人物时注重实际,喜欢用事实说话,强调做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标准和特点”[27]535-539。士心称“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最具有可读性的部分是对近现代政治人物的看法”[28]44。林博文则记述了“张学良对蒋介石和其他一些近现代政治人物的品评,并指出张对周恩来极大推崇”[29]42-43。

对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张学良的形象和思想,多数人称赞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其英勇的个人形象值得追捧,且他的思想观念也是先进、民主和客观的。对于张学良的性格、人际关系和品评人事的特点等研究的内容相对较少,这在未来的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研究中可以着重探讨。

3.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张学良口述历史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是极为宝贵的档案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且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内容多样,众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1)张学良口述历史形成过程。窦应泰的《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主要讲述了三次录制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坎坷经历和辛酸苦辣甜事件,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内幕。李文在《披露张学良口述历史之来龙去脉》中专门介绍了《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的内容,并称“该书以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材料,披露了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的来龙去脉和珍贵花絮”[30]。窦应泰还在《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形成经过》一文中记述了“‘哥大’采集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缘起、采访前的准备和韦慕庭的担忧及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韦慕庭在口述历史尚未解密之前的辞世表示遗憾”[31]60-63。朱洪海也讲述了“其与唐德刚共同商讨出版《张学良口述历史》艰辛的全过程”[32]14-25。郭冠英也记述了“唐德刚与张学良相识的经过,唐和自己欲为张做口述中间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多个误会,以及《张学良口述历史》终于完成的全过程”[33]69-73。

(2)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内容、特点与价值。张恺新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主要特色为叙事翔实,重视细节;述中有评,反思历史;好恶分明,蕴含情感。同时,张学良口述历史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诠释和说明,揭开了很多历史内幕,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还能让我们对张学良有一个更为直观深刻的了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34]312-318。杨晓红、王海晨将“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构成元素简称为‘三亲’‘五事’‘一评’,称其内容真切具体,语言幽默犀利,顺序率性而为,具有‘补白、正讹、印证、细化’的价值”[35]283-289。金恒薇称“张学良口述历史具有‘语言简练、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特点,还告诫读者要辩证地对待这批口述史料[36]160-161。余丽君称“张学良口述历史有助于揭秘重大历史事件,丰富历史事件细节,印证历史问题相关说法的真假,具有较高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价值”[37]322-323。张侃侃[38]379-387、郝银侠和贾建良[39]263-277、钱进[40]371-378、黄明辉[41]67-69均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价值进行了详细探讨。还有学者专门从档案学的角度探讨张学良口述历史相关问题,赵彦昌、卢芳对“张学良口述档案的内容、特点、功能以及张学良口述档案的制作过程和价值进行探讨”[42]388-401;杨晓红探讨了“张学良口述档案的形成与公开、内容与价值、特点等”[43]26-29。

(3)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编纂状况。随着张学良口述历史编纂成果不断面世,一些学者开始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编纂成果、编纂现状、编纂方法和编纂特色等进行探讨。赵彦昌先生及其学生对该方面内容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赵彦昌、卢芳探讨了“零散的和集中的张学良口述档案的产生过程,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张学良口述档案书目类和印象类编纂成果”[44]70-74,他们还分别探讨了“郭冠英、唐德刚、王书君、哥伦比亚大学和毕万闻形成的张学良口述档案的特色”[45]10。卢芳称“以公开的张学良口述档案的编纂成果为研究客体,对张学良口述档案的收集过程作深入的分析,探索张学良口述档案的特点和价值,总结张学良口述档案编纂成果形成过程中的有益借鉴和不足之处”[46]1。

对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价值和编纂状况,而对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的构成和特点研究较少,这需要在未来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加大该方面的研究力度,让读者可以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内容、特点、价值及编纂状况等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4.口述史相关问题。张学良口述历史的面世为研究口述史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学者对口述史进行一系列探讨。邓庆以唐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西安事变为例,认为“该方面的口述历史客观反映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的原因,对于探讨西安事变历史真相提供了有力的材料,并呼吁人们要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口述史研究”[47]140-147。李卓雅称“目前中国口述历史面临的危机主要有鲜活的人物与模糊的受众、其他史料佐证的缺失、先声夺人的出版物与相对滞后的研究。为了加大对历史的研究力度,我们必须在危机中找寻生机,可以通过使口述历史‘人民化’、完善研究理论、建立口述历史数据库这三种方式发展中国口述史研究事业”[48]279-281。郭萃称“做好口述历史学,要做好口述对象的选择、前期准备工作、谈话技巧及资料后期的保存与使用规则这四项工作”[49]169。王海晨、杜国庆称“影响口述史料真实性的因素有口述者、采访者和整理者”[50]61-69。张同新称“在口述史后期加工中要尊重口述者的观点与言论”[51]241-249。

这些学者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探讨中国口述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面临的危机与生机等相关问题,不仅扩大了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领域,还促进了中国口述史研究的发展。但纵观这些研究内容,大多探讨的内容过于表面化,相当于把口述史的常识再冠以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名义刊登出来,这种情况需要在以后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中予以克制,防止这类情况再次发生。

5.其他。除了上述研究内容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张学良口述历史进行了零散的探讨。周越“运用社会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口述历史文本《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口述人话语的叙事特点、话语建构以及‘人称代词+感官动词’类语言形式进行了综合研究”[52]1。张媛通过对纪录片《世纪行过》的梳理,“从口述历史、悬念叙事、视听结合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口述历史视域下纪录片的艺术特色”[53]135。杜羽[54]和孙学勇[55]85称《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堪为一座可以研究张学良一生经历的小型图书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三、结语

自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公布以来,对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展示了张学良一生及其口述历史的相关内容。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较为注重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张学良形象思想和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等的探讨,而对其他历史事件、张品评人物特点、人际关系等研究的较少,且对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本身所隐藏的信息内容的研究极少,甚至没有,研究领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同时,较为侧重从历史学和档案学的角度予以研究,而从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等角度的研究较少,甚至没有。在以后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中,学者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予以探讨,不要总局限于历史学和档案学的角度,还可以从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文艺学和传播学等的角度予以研究,深度挖掘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潜在价值。同时,学者们仍需扩大研究范围,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层次,争取使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面世,快速推动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事业的发展。随着研究主题的多样化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相信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的前景将会呈现出一片光明。

[1]石岩.从张学良口述历史再议“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命令[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2]马越山,赵朗.“九一八”国难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是忠实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李莹,李正鸿,刘春霞.张学良口述历史与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放弃东北的原因[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沈宗艳,胡玉海.论张学良对“不抵抗”政策的“不辩”之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高洋.试析“不抵抗主义”由来的相关口述史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

[6]刘东社.七十载心魇: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九一八”情节[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7]蒋文祥.西安事变是中共特别党员对中共的特别贡献——从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张学良入党之谜[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8]蔡峰.华清池扣蒋真相——为张学良口述历史补白[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9]王海晨,杨晓虹.张学良口述的几个历史事实[J].百年潮,2010(10).

[10]崔萍.从《张学良口述历史》看中东路事件的前因后果[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1]李永中.由“不抵抗命令”谈“铣电”及“石家庄会谈”真伪之说[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2]姬乃军,姬睿.关于张学良肤施会谈会议的思考[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3]于之伟,葛俊忠.从历史碎片中找寻真实的张学良[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4]于之伟.形象、性格与命运:口述历史内外的张学良及其人际关系初[J].理论月刊,2012(5).

[15]赵东阜.读口述历史,感受张学良真本色的人格魅力[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6]李蓉.从张学良口述看“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J].东北史地,2010(6).

[17]窦应泰.从张学良言文资料看其与蒋介石、宋美龄的关系[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18]王玲.张学良口述历史中体现的现代民主思想[J].兰台世界, 2013(28).

[19]祁玉红.从张学良口述史论其抗日爱国思想演变——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考察[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20]范丽红.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两岸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1]焦润明,张春艳.张学良的平民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2]金颖,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历史文化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3]王海晨.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J].党史文苑, 2015(9).

[24]王海晨,李婷.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日本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5]王海晨,李婷.张学良口述历史谈日本[J].百年潮,2011(1).

[26]王海晨,解红丽.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宗教观[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7]胡玉海,郭俊胜.张学良品评历史人物的标准与特点[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8]士心.张学良“口述历史”[J].档案与建设,2002(8).

[29]林博文.张学良口述历史正式公开[J].中国档案,2002(10).

[30]李文.披露张学良口述历史之来龙去脉[N].中华读书报, 2002-5-22(17).

[31]窦应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形成经过[J].炎黄春秋,2003(1).

[32]朱洪海.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始末[J].江淮文史, 2010(1).

[33]郭冠英.《张学良口述历史》诞生详情[J].领导文萃,2009(13).

[34]张恺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特色及学术价值[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5]杨晓红,王海晨.张学良口述历史价值略论[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6]金恒薇.张学良口述史特点研究[J].学理论,2016(11).

[37]余丽君.张学良口述历史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价值[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8]张侃侃.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特色及价值——以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9]郝银侠,贾建良.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学术研究价值——以西安事变为例[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0]钱进.一部有血有肉的传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意义与价值[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1]黄明辉.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呈现方式与历史价值探析[J].兰台世界,2017(6).

[42]赵彦昌,卢芳.张学良口述档案若干问题研究[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3]杨小红.张学良口述档案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3(1).

[44]赵彦昌,卢芳.论张学良口述档案编纂的历史沿革[J].东北史地,2013(5).

[45]赵彦昌,卢芳.张学良口述档案编纂成果的风格特色[C]//国家档案局.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2013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档案局,2013.

[46]卢芳.张学良口述档案编纂成果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47]邓庆.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精神层面谈口述历史的贡献——以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8]李卓雅.从呈现方式看口述历史的危机与生机——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J].新闻世界,2015(7).

[49]郭萃.从《张学良口述历史》探究口述史研究方法[J].办公室业务,2016(20).

[50]王海晨,杜国庆.影响口述史真实性的几个因素——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10(2).

[51]张同新.口述历史学术价值之我见——兼议唐德刚教授口述历史的治学风格[C]//郭俊胜,胡玉海.张学良口述历史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52]周越.《张学良口述历史》口述人话语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53]张媛.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以《世纪行过——张学良传》为例[J].戏剧之家,2016(22).

[54]杜羽.搭建百岁翁的历史博物馆[N].光明日报,2014-09-15(9).

[55]孙学勇.生活图书馆:《张学良口述历史》[J].解放军生活,2016(6).

Study Review on Zhang Xueliang's Oral History

Zhao Yanchang,Su Yayun
(Histor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At present,the academ ic research on Zhang Xueliang's oral history mainly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events,Zhang Xueliang's personal issues,Zhang Xueliang's oral history itself and the oral history,having both the overall study and the special study.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diverse,and content is rich.The academ ic circles mainly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Zhang Xueliang’s oral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archives,but little or even n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journalism,communication and sociology.The research field suffers an imbalance,the contents and themes of the study need to be further expanded and deepened,and the research mean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Zhang Xueliang;oral history;September 18 Incident;Xi'an Incident

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L12CTQ009)。★赵彦昌,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在《档案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辽宁大学学报》《东北史地》《黑龙江民族丛刊》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独立主持省级项目16项,主要研究中国档案史、历史档案整理与利用。苏亚云,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档案史。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8.06

K827

A

2017-07-16

猜你喜欢

张学良历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新历史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