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7-09-24刘宏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物理教学初中生

刘宏

摘 要:初中生在进入后期学习阶段时,会学习到物理这门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之所以将物理以及化学这种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安排在这个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是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水平也逐渐提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独立地完成一些教学行为,物理这门课程除了重要的理论教学之外,还有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可以给初中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生;动手做;实践探究

物理这门学科属于一种理科方面的学科,其知识构成体系较为复杂,不仅与数学的计算体系存在联系,还与化学知识存在联系,同时还保有自己的知识理论特点,虽然学科价值比较高,但是学生学习起来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因此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具有较高的难度,很多学生,尤其是刚刚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所了解的初中生来说,往往会出现由于对某一部分知识理解比较差,而导致对整个物理学科都失去学习信心的情况,“动手做”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物理课堂的,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机会。本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1 创造教学条件

教师首先需要对“动手做”这种教学理念的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动手做”是一种具有发展价值的全新教学理念,可以将学生具有的潜藏力量通过实验的方式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可操作的实验条件,在过去的物理课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重要的实验操作,学生只需要对教师的实验行为进行观察与提出疑问即可,虽然教师完成了实验的任务,但是学生对于这部分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在原有知识体系中留下的印象也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以把实验的权利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之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比较小型的实验,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之中,比如在学习声音这一课的时候,物理教师讲到声音出现的原因,可以给每一位学生都分发一个音叉与乒乓球,让学生自行对音叉进行敲击,之后再对与音叉有接触的乒乓球出现的振动状况,让学生不看教材,自己对这个关于声音的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得出与教材相似的结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组织实验教学,这样会更加直接,速度更快,课堂的容量也大,不会担心教学的进度,一切皆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基础薄,接受能力差,更严重的甚至于怀疑学生是否发育正常,智力有没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对于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懂得取舍,敢于放手,要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动手做”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无意识的记忆转化为有意识的思考,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还要通过“动手做”这种活动来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进行激发,物理知识更多的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知识,一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性,通过各种科学的原理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另一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尤其是其了解程度不高的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激发,通过创建动手操作的学习场景,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之中。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依然很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仍然感觉神秘,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物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把握力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大气压”知识点时,通过实验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很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被吞进去的鸡蛋如何取出来呢?”他的提议很有创意,问题很快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响应,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似乎在等待合理解释。说实话,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情况下,这个实验做到鸡蛋被压入瓶内,说明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即可,课后,许多教师常常也是用玻璃棒将熟鸡蛋捣碎后再倒出来。该怎么办呢?是不予理睬,继续讲课,还是暂时放弃原有的安排,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我稍作思考后说:“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于是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一起思考研究。有人提出在里面点火,再把瓶子倒置将鸡蛋压出来;有人提出,直接把瓶子倒过来,在瓶子底部淋热水或敷上热毛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原来班上对物理不太感兴趣的一部分学生也来了精神,跃跃欲试,想亲身做一做动手探究,因此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动手做”这种教学模式来对教材之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扩展,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被扩充,如果需要开展的实验类型是规模比较大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座位或者自己的意愿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完整的大型实验,从确定实验课题,到制定实验方案,到后期的分析以及评价等步骤,都由学生独立进行并且完成,在实验之后,学生还需要获取科学的实验结论,但是这个过程教师的参与度相对比较低,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包括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实验药品储存方法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的器材,自主完成实验。如在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原本提倡的方法是運用浮力的原理,需要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细线和待测液体,运用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测出液体的密度。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没有金属块,给你一块木块和天平,不仅可以测出液体的密度,还能简化实验的过程,提高测量的精度。

结束语

本文对“动手做”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教师需要借助物理课堂的特点来将这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吸收进来,“动手做”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与物理课程的契合度相对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原理都是与实验相关的,物理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理论课以及物理相关的实验课,因此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物理课示范性实验的授课方式,将进行实验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理解知识的来源,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曙阳.洋为中用“做中学”——引进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的价值和启示[J].江苏教育,2002(24).

[2]孙大君.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生长点——“动手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1(11).

[3]程轶峰.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聂正良.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物理教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