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妨教点儿逻辑思维

2017-09-23高永利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试题作文

高永利

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戴维·乔纳森认为“教育的未来应该把焦点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学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高考在线《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

由此想到,寫作教学的焦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才是写作教学的“有意义的学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两道高考作文试题的 解答。

面对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材料,笔者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到,使用这套试卷的全国13个省或自治区的当地专家、学者几乎以绝对优势认为,只要从“小李、老王、小刘”三人中任意选择一个都能称得上是“更具风采”;在随后出版的各类有关高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的辅导书中,所选优秀作文、满分作文在论证时只是分别论述自己所选对象的优点,而没有对三人作比较。除了这种观点,几乎没有其他的声音。

同样的情况又发生在对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材料的解读上。面对这道试题,全国15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的当地专家、学者几乎以绝对优势认为,只要从“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者中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而考生应试情况同去年也惊人的一致,大部分考生分别大论特论“课堂有效教学”之于“语文素养”如何,“大量课外阅读”之于“语文素养”如何,“社会生活实践”之于“语文素养”如何,仿佛试题中没有“比较”二字。考生所选某一话题,就同去年考生所选某一人一样,似乎试题中没有另外两条“途径”。

在笔者看来,对这两道高考试题的这类“任选其一”式的解读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持此类观点解读高考作文试题的人不知道高考试题命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答高考试题,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换言之,高考作文试题,并不仅仅是一道作文题,而应把它看作社会生活向考生提出的应该会做的事情,是对考生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考验。

那么,面对这两道高考试题,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解读。说到此,我想读者也许能够猜到我所说的“写作教学的焦点是什么?写作教学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什么?”的答案了。写作教学的焦点就是“立德树人”,写作教学的“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逻辑”,懂得“做人、做事、做文章”的道理,学习并学会运用“逻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近几年部分地区的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情况来看,几乎每年都有一些蕴含逻辑原理的试题出现,但回首审视一些作文辅导类图书的解读情况,实在是令人堪忧!面对这一现实,我不禁要问:让考生的作文永远迷失在不辨真伪善恶的判断里,沉浸在“古色古香”的历史掌故中,淹没在事例加观点的怪圈里,陶醉在群英开会的讨论中,这就是我们教给学生的真知吗?在我看来,这是极其不负责的懒惰,是在误人子弟!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高考作文题也是教育的例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对考场上作文试题的解答看作是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是在提高自己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教点儿逻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判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运用逻辑思维中“选言思维”对这两道高考作文试题进行解读,展示它们与做人、做事、做文章之间的相互 关系。

先说“选言”。“选”就是选择,“言”就是指思想、意见、策略、方法等。“选言思维”就是指面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情,要开动脑筋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主张作为备选项,然后再对这些选项进行评估分析,确立正面因素较大、负面因素较小的主张作为选择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简单说,“选言思维”就是以开放的态度设想事情的多种可能,以趋利避害为原则,筛选所需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货比三家”就是现实商业活动中的“选言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生存智慧。

先看看2015年全国卷II作文材料: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到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面对这样一道试题,我们就把它看作是生活中需要学生解决的一道选择试题。在分析试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你认为试题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假如你就是“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的评委,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

材料中所说的“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实际上就是一次评选,但要注意,试题最关键的要求在“更”字上。正是这个“更”,要求我们先对三个人物的情况进行比较,从三者中选出一位具有唯一性的人物,而不是随意选谁都可以。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比较的程序,即第一步“三进二”,第二步“二进一”。

要想对三个人物进行评价比较,我们需要从三个看似没有可比性的人物身上找到三者可以比较的元素——就是数学上讲到的“公约数”,然后以此“公约数”作为标准来衡量比较出三者的 差别。

第一步“三进二”。从试题提供的材料出发,看“小李、老王、小刘”三个人物的工作谁是当下人们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根据大多数人对某人物的依存程度作为衡量比较的砝码,相对依存程度较大者,人们离不开,那么,这样的人物就可以晋级了。材料中的小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老王“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成为“焊接大师”、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谁是生活中依存程度最小的、人们离开了之后还能生活下去的呢?倘若没有了“生命科学”的破解,得了病就只能等死了,哪里还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没有了“焊接”技术的发展,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住的楼房、乘坐的交通工具等)恐怕都要回到原始社会;而没有了“摄影”,人们记录自己美好的时刻还可以通过绘画来代替,人类的摄影历史才存在了多少年呢?在没有“摄影”的日子中,人类不照样继续生活吗?有了“摄影”是锦上添花!由此可以看出,小刘的“摄影”是生活中依存程度最小的,人们离开了之后还能生活下去的,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三进二”的程序来看,小刘可以先排除。endprint

第二步“二进一”。小李和老王的晋级标准又应该是什么呢?先对材料中关于二人表述进行分析:“小李”是“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到国际学术最前沿”的人物。这里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即“重大贡献”“国际学术”“最前沿”,有了这些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小李”是这个领域里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物;“老王”是“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的“焊接大师”,他虽是焊接领域里的“大国工匠”,但仅仅局限在“大国”,材料并没有说老王是国际“最前沿”的“焊接大师”,老王的世界影响力是小的。另外,从对人类的贡献而言,对“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要贡献”的意义远胜于“焊接大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二进一”的标准—— 所以,从“二进一”的程序来看,老王被排除了。

这两步走的程序显然就是用“选言思维”来解决问题。能够公正地而不是以自己的感情好恶来判断,这是作为一个评委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做人的品质。作为评委,若能很好地把握住材料中“更具风采”中的关键词“更”,同时又能对参加评选人物事例做出合理、客观的剖析,能够找出评价的客观而又公正的标准,做出准确、公平、公正的判断,评选出真正的“更具风采的人物”,就具备了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做事。作为考生,能够对提供的作文试题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然后确立一个公约标准去衡量三者,坚持自己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分别做“三进二”“二进一”的晋级比较,评判出“更具风采”的人,最后将这个思维过程进行整理,用自己熟悉的文字表达出来,能够符合题目中的“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也就是做文章。

同样对于2016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试题的解读,要注意从题干中的“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的显性要求。“比较”的最终结果要有一个“主要途径”,要“比较”就得明白什么是“比较”。“比较”要求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辨别其异同,判断其高下。试题关键词的定义规定了试题的写作方向与方式,没有对“三条途径”作比较,就是偏离了试题要求。

其实,明眼人一看试题就知道,“大量课外阅读”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两脚书橱”的成语就是讽刺只会大量读而不会用,多益为累的。“大量课外阅读”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比较,放弃“有效”一味强调“量大”是不行的。而“社会生活实践”又应如何看呢?应该明确,课内学、课外读、提素养,这一切是为搞好“社会生活实践”服务的,而“社会生活实践”虽能提高“语文素养”,但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而去实践,这里有本与末的关系问题,不可等而视之。这是最基本的比较关系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自然明确“课堂有效教学”“大量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者对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来说重中之重,还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要加倍珍惜的、宝贵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是为比较而比较,应是为了认清相关比较对象性质的“高下”,从而能把握正确的行动。

所以,教会学生运用“选言思维”,可以使学生做人公正而有原则,做事果断而有眼光,做文章辩证而又全面,这些都是逻辑的力量使然。

学点儿逻辑思维吧!懂逻辑思维,就可以在教学生做人做事做文章这些根本大事上有大 作为!

有什么大作为呢?

比如,以具体的高考作文模拟题为例来解释。试题如下: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索罗门在其《大问题》一书提出一个“大问题”——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揍你。这种处事哲学,从小学生到成人乃至国家之间都有人奉行。当然,简单地否定它是很容易的,但你能有分析地予以批判吗?请试论之。

根据逻辑思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处事哲学是地道的无理由推断。从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前提条件下,不能推导出他可以揍人的结论。就此一题,徐江教授在我校讲课时就提出了四种富有逻辑思维的指导。这真的是令人眼界大开且又有操作意义的理性写作方法。

其一,坚持充足理由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论证。

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与社会正向发展不符合,它会扰乱、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宁。

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与最简单的人人皆知的“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公理不相融,不同源。

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这种蛮横行为并不管用,摄于蛮力而屈服的人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论不相符、论不相融、论不管用,从正面说就是看论点与客观实际要“相符”,看论点与相关公认道理要“相融”,看论点与问题处理要 “有用”。

其二,运用假言思维,分析事物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设问:一个人如果奉行“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之哲学会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奉行“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哲学又会怎么样?继续推论“只有……,才能让世人尊敬你。”沿着这些思维分析下去,此文很难写吗?

其三,给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之哲学的人思维轨迹建模:

1.任何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都有权力揍他。

2.某人不同意我的意见。

3.所以,我就揍某人。

构建三步演进论证模式,人们公认:凡第一步大前提错了,那么后边的结论必定错了。

其四,给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这一处事哲学的人设定概念,予以画像,然后从定义解释角度予以解释。

1.此种人的價值观是“唯我独尊”。

2.此种人此种价值观外化就是“一言堂”。

3.此种人为了推行自己的价值观,保证自己的思想管控,所以不择手段,“专横拔扈”。

从解释“唯我独尊”“一言堂”“专横拔扈”做起,即可成文。

这就是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指导,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它应该成为写作教学的焦点。如果中学语文教师能谙熟于此道,那么,我们的学生中就会有一大批人在做人做事做文章方面有较大的进步。这又是一个假言思维推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愿这一假言能成为现实。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06329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试题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