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习惯,让“素养”有温度

2017-09-23陈海丽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亲情日记习惯

陈海丽

“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但又总是离我们若近若远,以至于幻化成难以企及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那么,究竟什么是“素养”呢?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强调其是后天习得和养成的,即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不难看出,“素养”是需要积累的,需要在生活中逐渐沉淀,在学习中慢慢提高,在自然、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断向人传递信息、给予经历的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的。写作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分支,更是日复一日、经年累月的“慢功夫”,需要学生长期的“经历”,经历把生活转化为文字的写作过程,经历体验写作乐趣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会养成写作习惯,在习惯中积蓄素养的能量。

“指向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研究”是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的方沫老师化无形于有形,在写作习惯和写作素养之间架起了直通桥。她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日记勤积累,妙手剪华章”,展示的是生活素材剪辑的艺术,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积累的素材,但是,如果对这堂课进行“深挖式”的追问:“素材从哪里来?”课题已经明确地做了回答:日记。她坚信,“日记写作是最贴近学生内心的写作方式”,而她带领学生写日记的最终目的,“是要教学生建立一个灵魂花火的采集点,打造一个锻造性格的气缸,修建一座盛放情绪的中转站,书写一部心灵成长的进化史。”简言之,日记是学生的精神宝藏。

写作是人精神的高层级活动,日记是一个丰富的养料配送中心,为写作行为提供不同的精神营养。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无穷尽,也都千差万别,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主干上生发着形态各异、情态多姿的枝枝叶叶。同样是亲子之爱,父母表达的方式不同,孩子接受到的爱也不同,有的爱是父母的含辛茹苦,有的爱是一个坚实的拥抱,但是,这相对于生活的浩瀚海洋,只如一滴水般微小,如果不能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些美好的情感体验就会稍纵即逝。当学生真正面对此类作文题时,有限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封闭的环境,恐怕难以唤醒学生的记忆。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坚持经常写作,促使写作经常化,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用写作温润平凡的生活。

广东省中语会理事长、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黄淑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基础教育阶段两个重要的作文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互为一体,有机关联,观察的同时也在思考,观察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写作是把思维转化为思想的重要方式,是把瞬间的灵感积淀为精神发育力量的重要方式。在经常性的写作中,思维越来越灵活,思想越来越深刻,精神越来越丰满,自然也就会对这个世界多一份感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察的心。因此,黄淑琴教授特别强调,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教师指导学生“写什么”,“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

周国平说,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句话指出了人之所以能作为“唯一”存在的原因是“追问”,看来,人具有思想实在是伟大的壮举!生活是广阔无边的,即使我们多年处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也在处处散发着别样的气息,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观察生活,从看似模式化的生活中体味出“不一样”的睿敏之心。近期,我在一所乡镇中学上过一堂作文指导课,课的主题是让学生学写“亲情”。写作指导完成后,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理顺思路提笔行文,但有一个看起来利落精干的小女生无动于衷,我上前询问,她很淡定地回答“记不清了”。这个回答让我久久难以平静,这是在写“亲情”啊!如此温暖而动人的话题,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享受的亲情之爱当如潮水般涌来,湿润、温馨,为什么她却如此冷漠?我没有勇气去追问这个小女生的家庭生活,但无论怎样,哪怕一点点亲情也会以微弱的光亮透进心灵来吧!因此,用心观察生活,留心思考生活,进而将生活中的细节在自由而经常的写作中加以表达,就是对生活的最好馈赠。安静的文字里氤氲着灵敏的观察,灵动的思维,充沛的情感,坚持自由写作,养成写作习惯,文字就会积聚为行走的力量,一步一步,不经意间就会走成人生中一道别致的风景,未必壮观,但耐人 寻味。

真正的朝圣者,无惧山高滩险,执着于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良好的写作习惯,让“素养”在坚持中變得有温度,触手可及!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教科局;043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情日记习惯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清明话亲情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