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作文课的选点与过程展开

2017-09-23徐勤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原点寓言共生

徐勤

共生作文教学由黄厚江老师倡导并践行,近几年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我在观摩了徐飞老师的作文课《在比较中发现》后,又听了徐飞老师关于共生作文教学的报告,对共生作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现结合徐飞老师的这节课,谈谈对共生作文课的选点与教学过程展开的几点认识。

一、精选具有生长性的共生原点

黄厚江老师说,上作文课,教师要带一粒种子进课堂。这粒种子就是共生原点,应具有生长性、生发性。共生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写作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会于写作任务或情境中。写作任务的推进或写作情境的展开,离不开共生原点的助推。

这节课徐飞老师以“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故事为共生原点。这个原点选择得很巧妙:其一,寓言具有经典性,常读常新,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多重新意。其二,这则寓言具有多元性,具有对比思辨的广阔空间,为课堂上的多重对比提供了保证。其三,这则寓言还具有教育性。优秀的作文课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授“技”的同时不忘授“道”,学生发言时说的“以善化恶”“在看到需要救助的对象时,少些犹豫,多些果敢”,正是由这则寓言衍生开来的教育价值。

徐飞老师在后面的报告中说,他选这则寓言作为共生原点,是受游宇明的一篇文章《“东郭先生和狼”的美国版》的影响,此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别开生面,观点深刻。徐老师将此文拆解开来,引入课堂,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设计了这节作文课。徐老师还想过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秦玥飞为共生原点,这位“耶鲁哥”从名校毕业后做了大学生村官,一时舆论哗然,但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徐老师说,这则材料能传播正能量,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这则材料可供发散的空间毕竟狭小。换言之,这则材料的生长性不够强。

可见,共生原点的选择并不简单。它应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足够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考,最好关联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应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可以想见,当徐老师选择以“东郭先生和狼”为共生原点,他一定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做了充分的预设。事实证明,学生由这则寓言联想到的可比性事物或现象是比较丰富的,有“农夫与蛇”“唾面自干”的成语故事,“彭宇案”,印度高僧救蝎的故事,等等。徐老师的板书也是以寓言为原点呈发散状,体现了这则寓言的思维张力。这节课环节的步步推进,与这则寓言的选用密不可分。因此,共生原点的选择关系到整节课的课堂推进和学习效果,教师在选择共生原点时应充分考虑精准性、生长性等教学功能。

二、依次展开多层次的写作学习活动

科学实验证明:关于作文的语法教学、篇章知识教学以及大量的写作技巧的传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并不明显。这些知识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作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智技能,是一门能力型学科。“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才应该是作文教学内容的主体。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这需要对笼统而玄虚的写作技能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精要,好懂,有用”(张志公)的写作策略,让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写”,更要在实际写作中习得“如何写”的策略。

写作技能需要科学分解,落实在课堂上就是要展开丰富的教学过程,组织多层次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过程中学会写作。黄厚江老师说:“写作过程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只是指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和行为;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不是指直接影响学生具体的写作行为,而是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掌握适当的写作策略,适时调适自己的写作心理等。”(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教师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调动多方面因素,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悟写作规律、提升写作素养。

徐飞老师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1)将“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故事的中国版与美国版进行比较,从而引出课题。(2)引导学生以“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故事为原点,寻找具有可比性的对象尝试比较。(3)引导学生完成两组比较(东郭先生与贾赦、智慧老人与“校长撑腰体”),在此基础上提炼写作策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仍以这则寓言为原点,学生自选比较对象,运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写作策略,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尽可能提炼出有意义的观点。(5)将寓言故事与原版进行比较,进一步巩固写作策略,提升思想认知。其中,第(1)(5)环节的处理相对简略,教学重点是中间的三个环节。

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依次展开多层次的写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徐飞老师这节课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将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融合在一起,设计有效的写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体悟和提炼写作规律。

三、构建多元共生的写作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传输的过程。学校教学究其本质而言,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支持的学习环境。具体到写作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写作学习环境。周子房老师在《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活动理论的视角》中提出构建写作学习环境的三条基本方略:“融汇写作学习内容于特定的任务情境之中,发挥多种中介工具和教师的中介功能,促进写作学习者共同体的生成。”(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活动理论的视角》)这三条基本方略与共生作文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要融会写作学习内容于特定的任务情境之中,需要處理好写作学习的对象与主体的共生关系。写作学习的对象,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写作的知识、技能、策略和态度,而写作学习的主体包括写作者的基础、兴趣、需要、内驱力等因素。这两者比较理想的关系是共生共长、相互作用,写作学习的对象由写作主体决定,同时学习对象又促进写作主体的完善。这节课,学生写作学习的对象是比较分析,这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论证方法。徐老师并没有直接传授这种技能,而是通过具体的写作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知识储备,让学生自主寻找比较对象,尝试比较分析,在比较中学会比较。

共生作文教学中的中介工具有很多种类型,既包括文本、图片、影像等客观载体,也包括教师、学生等主体。这节课,徐老师所使用的主要中介工具是两段文字——《东郭先生和贾赦》《“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这两段文字既给学生以比较分析的示范,又能帮助学生提炼“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写作策略。徐老师课后讲,这两段文字是他自己写的。的确,合适的中介工具往往很难找到,有时需要教师自己来创造。如果说这是教师中介功能的隐性体现,那么在课堂上徐老师的点拨引导则是中介功能的显性体现。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写作学习者共同体强调学习成员为完成写作任务而相互依赖、对话交流、合作探究。写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接收合理的评价并修正、完善。写作学习者共同体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营造一个平等交流、和谐共生的对话场。徐老师在这节课上不仅是写作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写作的学习者。当有位学生分析“校长撑腰体”与智慧老人的异同时说:“智慧老人是通过武力解决问题,而北大副校长则是通过合理的呼吁来进行,前者是一种非理性的手段,而后者合理、合法。我们应该向北大副校长学习。”徐老师不禁叫好,坦承这一观点是他课前没有想到的。这就是师生共生的魅力,教师引爆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思考。课上,徐老师还安排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写作成果。学生既是写作者,也是评价者,让学生在共同体的影响下获得写作进步。

总而言之,共生原点是教学过程展开的起点,写作学习环境是教学过程展开的保证。共生作文教学需要系统思考,整合多方面因素,这是徐老师这节课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14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点寓言共生
寓言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