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饰之美

2017-09-2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服饰服装美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服饰之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的原因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过:“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他认为这是人情之常,是天下之所同嗜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说过:“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美丽的,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

更重要的是,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又使人们有更多的条件来美化、装饰自己。

一、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从服饰的起源来看,服饰是建立在实用功能上的一种装饰,在生活中体现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最初实用功能是主要的,服装可以御寒防晒、遮风挡雨,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服饰在审美功能上的比重越来越大。

远古时期,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只能穿着最简单的披挂服饰。封建社会,则产生了固定、烦琐且等级分明的服饰制度和形式。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的服饰历经剧烈的变迁。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封建社会的衣冠等级制度随之解体,中国服饰的发展由古典时期开始转入现代化时期。轻便合体的西式服装,逐渐替代传统的宽袍大袖;中山装与旗袍,以其中西合璧的风范成为流行的经典。新中国成立后,服饰的发展朝向革命化和素朴化方向演进,中山装与列宁装象征着革命和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服饰。“文革”时期,传统服装被列入“四旧”范畴,受到激烈批判,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绿军装在服饰舞台上“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发展走出禁锢,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风貌,中国服饰文化开始走向自觉。

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微型计算机、电话、迷你电视也许会成为衣服的一部分。欧洲研制出的一款内置移动电话和MP3播放机的夹克,能够使穿着它的人随时都保持与互联网的完全连接,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服装潮流和时尚。专家说,这种“奇装异服”具有加速技术发展的作用,还可专门用于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服装种类既有可监听胎儿心跳的孕妇装,还有专门用于老年人的外衣,可以监测穿着者的体温、心跳和血压等数据。

二、怎么看服饰美

服饰研究者华梅将服饰分为四类:一是衣服,有主服(遮蔽躯干)、头服、足服。二是配饰,指起装饰作用,不具备遮覆功能的饰品。三是化妆,如文身、祛痕、美容等。四是随件,如包、伞、佩刀等。

服饰的美大体可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服装的造型、色彩、质地、材料所共同体现的美,它们构成了服装的整体形式。二是衣服与帽、鞋、围巾、手套、腰带、袜子等覆盖件,以及各种服装饰品与服装形、色、质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关系,即服装搭配。三是服装与身体形象之间的协调,即服装与人体基本结构、形、质和号型的匹配协调程度。四是服装与每个人身体的精神表现方式的契合度。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指出:“美在仪态万方,美在气度不凡。美不光是一种外在服饰美,更是一种文化。服装的美在文化,人格的美也在文化,一个人的着装打扮、举止谈吐,无处不显现出你的文化水准。淳朴也是一种美,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要建立在解决人体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但有的人为了单纯追求美,在严寒气候之下,着装过于单薄,“美丽动(冻)人”,实在是舍本逐末。

服装具有分享性,服饰美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审美交流。服装不仅仅体现了个人的趣味,使自己的身体与服饰构成一个审美对象,更重要的是要供人们观赏,要重视周围欣赏者的心理定式。

服装还要讲究穿戴的搭配。服装不但有独特的制作方法,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穿法、戴法,即搭配、组合方法,这些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效果。

美的服装要重视穿着的整体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表现为与众不同,但不能过于做作。服装要在已有人体美的基础上,突出优势,修正造型;不能遮掩优点,暴露短处和缺点。着装不仅要善于扬长避短,还要考虑整体效果。

另外,着装也要兼顾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参与活动的人们,应该了解活动环境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服饰;其他人的服装所共同构成的效果也属于自己的着装环境。因此,服饰穿着要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如自然环境有南方和北方之别,东北的服装风格与海南的服装风格差异巨大),同时还要符合社会氛围的具体情境。

三、对教师、学生服饰选择的具体建议

服饰的选择体现着教师、学生的审美水平,服装的美涉及款式与色彩,以及场合意识的方方面面。讲究服饰美本身就是一种近在身边,发生在每一天每一时刻的审美教育。

根据日常的教学环境,笔者对教师的服饰选择提出以下建议:女教师可选择经典的西服领套装(裙)、无领的女性化套装(裙)、束腰的时装化套装(裙)、传统的中式服装等;男教师可选择西服、衬衫、夹克衫等。

佩戴饰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恰当地佩戴饰物,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过度地佩戴则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达·芬奇曾经指出:“你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素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么?”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第三》一文中专门谈到了女性的衣饰。他说:“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这是中国传统审美观中对服饰美的代表性看法,它是建立在儒家“中和”审美观的基础上的。

佩戴饰物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一,不要过多,一般一两件起到点缀作用即可,最多不能超过三件。

第二,所佩戴的饰物的质地、款式应该一致。

第三,所佩戴的饰物应与环境、服装、相貌相协调。

学生的服饰则应该满足个性发展和集体活动的两方面需要。在集体活动中,如升旗仪式、校会、班会,我们应该提倡学生穿着统一的服饰;而在课余活动中,则提倡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服饰的个性爱好。

校服绝不应该搞得陈旧呆板,让学生显得老气横秋,而应该表现出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出他们的阳光心态和青春活力,反映时代发展的特点。校服的设计应该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把这个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过程。学生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可以了解西方传统文化和当代时尚的优点,学习美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服饰服装美的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