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育走进中学信息技术课堂
2017-09-22赵晓伟
赵晓伟
摘 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和外显。信息技术教育早期一直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操作,情感教育经常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被忽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着重谈一谈情感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让情感教育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渗透;课堂情感;信息技术
我们经常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信息技术课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教育离不开情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情感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我十多年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让情感教育融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
一、热爱学生,从教材中发现情感教育所在
教师情感教育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就如同前面说的:“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说得很透彻: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就谈不上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学生时才可能产生亲切感,才会最终形成愉快心境和教学情感,才能激起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和引导好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从而实现我们教与学的“双赢”,使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教学。
如在上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网络安全技术》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和成因,分析其防治方法。从表面上看就是简单知识点的介绍,深入研究一下,其实完全可以利用本节课对学生进行日常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教育。如可通过自身日常网络购物体验,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时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再比如,通过介绍我们国家计算机发展历程,使学生明白我们国家计算机发展的现状,让学生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鼓励他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将来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信息加工与表达”章节中有关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介绍时,可以介绍目前我们国家北京金山公司的最新版的WPS,它是最适合于我们中国人使用习惯的优秀文字处理的国产软件,并可拓展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严援朝和求伯君等国内軟件开发界的精英,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中如果仅仅介绍知识点就会流于课堂的形式,或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若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让学生被这个情感线所牵引,学生便会乐于参与学习当中,才有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中渗入情感教育时不应该是生硬的,教师应该跟随课本中蕴含的情感,将情感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感染班上的每个学生,使其情感得到一定的满足。
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综合活动“我的家乡”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给学生简单生硬地引导学生家乡有些什么,该如何运用图片来展示自己的家乡,他们或许只会机械简单地去模仿成品插入图片,从而忽略图文并茂的文章带来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其实可以首先展示一个做好的成品,让学生替换其中的内容,把文章更改为自己家乡的知名景点,并配上美文。让学生觉得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才有兴趣去细细品味,教师也不必着急讲解知识,而要跟学生共同欣赏美文,去触摸文章中作者的灵魂,与学生一起感受美景,体会文章所涉及的美景和图片是否如同文章描述中的那样精彩,这样课堂上的气氛就出来了。有美景共赏,有美文共品,其乐融融,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
例如,我在讲解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在介绍讲解Word文字处理时,让学生围绕母亲节为自己的妈妈献礼的主题开展教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利用Word软件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封图文并茂富含感情的电子信件;还有一部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妈妈做了一个钥匙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感恩,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者任务可以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有力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有一部分任务我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三、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渗透情感教育
渗透情感教学的第一重境界应该是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设计开放、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比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时候,我一开始提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座的同学们,每天都在解数学题吧,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用电脑一下子解很多道数学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比如算简单却繁琐的班级平均分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们看着我,等待着答案,我继续说:“如果我们用笔算,势必会花去很多时间,如果我们来算云南省的人均平均收入,我们也在草稿纸上一个一个加吗?”学生们笑了起来。“而且笔算容易出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电脑来计算。”经过这样的引导,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凸显出来,学生们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很感兴趣。在学习表格制作、运算的过程中,我适当时候还会渗透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渗透情感教育的第二步是动态转化,鼓舞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到知识内在关联结构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关联,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信息的捕捉者,随时随地发现、捕捉、重组、推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动态过程。课堂问题从开放到互动再到重组再到延伸。比如Word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小的知识点很多,我一般要求学生打字,并且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Word软件来解决。通常情况下,我采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加以巩固。比如,小组合作过程中,我给每个小组设置了不同的题目,让每个小组抽选一组题目,小组在台前用多媒体来演示,其他小组在下面观看,这种合作和互动,学生会觉得充满乐趣,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对于插入图片、插入表格、分栏、分行、字号排版等进行互动练习,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追求生命成长之“美”,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人文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交融之美、思维碰撞的激情之美和提升素养的生命成长之美,这种“美”已经超越了课堂实践本身,已经物化为人的素养、人的追求和人的思想。比如,学生学习了Photoshop软件后,非常感兴趣,我搜集了不少有趣的图片,让学生们结合软件学习的内容进行图片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风格、色调等多方面进行调整。随后我布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作业: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张幼年时候的照片,在第二堂课上,我们就针对自己的老照片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学生们对于这类创新作业非常感兴趣,通过这种创新作业的完成,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并且他们乐于将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给长辈,这是一种真善美的构建。
四、利用网络平台让情感教育得以拓展
有些课堂中,情感教育无法在课堂中展现,但可以利用现有校园网络上的论坛、留言簿、博客等阵地,通过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其构建起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和谐一致的完美人格。作为课堂的延续,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可以在其中渗入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这种情感才真实,而且能无限拓展超越。
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中照片如何剪辑这个知识。要制作先要有素材。素材应该从哪里来?教师准备或者是网上下载的,可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没有认同感,总感觉不是自己的作品,无法投入情感。如果能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采集所需要的素材,可能效果不一样。同时,摄影也可以作为一个技能点,在情感拓展的同时还能多掌握新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要做好上网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们警惕不要掉入网上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它在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已存在诸多风险,让人防不胜防。在上课时应适时地给学生们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选择鉴别能力与预防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多数同学在用网络时几乎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相关信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教会学生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个人保护意识。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要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拓展,课堂有所创新。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让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史艳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2(33).
[2]王荣良,李树培.信息技术情感目标:我们的使命、选择与行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3]胡咏梅.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
[4]张晓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0(13).
编辑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