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物理教学方法探讨
2017-09-22吴昇
吴昇
摘 要: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此,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构建主义;物理教学;物理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和心理特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中学物理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本文基于对青少年某些心理和思维特征的认识,探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是有效的。许多物理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很熟悉。比如,学生都有坐车遇到急刹车的经历,但可能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再比如鞋底和轮胎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些生活情境的物理问题,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另一方面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是继续和深入学习的动力。再者,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加用功地学习。
二、重视物理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
从心理特征角度分析,中学生在接受、发现或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时需要形象直观的事物为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时,物理实验是辅助理解的有效工具。另外,物理实验这种形象生动、可操作的体验性学习方式本身就吸引着好奇、好动的中学生。实验,特别是有趣的演示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
从物理学科角度分析,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中发现的,或者是通过实验才得到证实的。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都离不开物理实验。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重思想,轻技能
杨振宁教授在比較中西方差异后认为,中国的学校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有素、基础也非常扎实的学生,但这些学生通常囿于书本,思想传统。美国的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通过自己的判断把其中的价值观念发掘出来,扬弃过时的或已经走过顶峰的那些部分。
这段话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的。但是,上述现象在中学也非常显著。我们来分析这段话。中国的学生基础扎实,原因是我们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好,原因是学生做了很多习题,熟悉了各种解题技巧。我们的教育中含有太多训练的成分。比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解题技能等。解题技能可以很具体地划分出整体法、隔离法、等效代换法等。当然,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出发点要正确,学生做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物理方法、思想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物理思想的内涵。让学生做实验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更要领悟实验设计的思想和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技能是思想和方法的实践形态,领悟思想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上位的思考和创新。回顾杨振宁教授的感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中国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美国学生掌握的是物理学的思想。
四、合理安排进度,适度分散难点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抽象,太难理解,物理难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知识的抽象性和研究问题的复杂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完善,建构知识的速度比较慢。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针对这个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把握好节奏,在抽象复杂的问题上多花一点时间,多一些耐心,讲得慢些、细些,多给学生呈现感性资料。有时一节课中有多个难点(要特别注意,难点是相对的,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主题而言的。同一知识点对这个地方的学生而言是难点,对另外一个地方的学生而言却不是难点;对这一届的学生而言是难点,对下一届的学生而言可能不是难点)。对于难点集中的课,要适度分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给予足够的时间建构新知识,保证学生不吃“夹生饭”。在此过程中,教师营造活跃的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参考文献:
[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7.
[2]孟丽宏.分析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探讨物理教学方法[J].太原科技,2003(2):88.
[3]王玉艳.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物理教学[J].教学研究,2012(4):44.
[4]李醒民.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第一册)[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4-115.
编辑 赵 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