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探析

2017-09-22谢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

谢飞

摘 要: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科规律才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为了使人才培养工作获得长期发展,还要在人才培养中考虑到本土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在以人才培养的学科理论和学科理论教育中,应从本土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144-02

引言

在人才培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合理运用,要求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根据中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即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构建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使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的产品不是提供教育服务,而是以教育服务的形式培养劳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产品就是培养学科人才。该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才能够使该理论切实地发挥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也要注重本土化。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着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本土化教育,才能够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新兴学科需要本土化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是近代科学研究领域。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有其内在的整体性,将科学划分为几个单独的学科,并不是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而是由于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存在着局限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采用传统的研究方式,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等,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学科。中国的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中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在对该理论应用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但是,并没有形成本土化的学科理论,而仅仅作为基础理论学科存在[1]。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在于其很容易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所了解,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类研究的同时,还要将分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合,将马克思主义构建为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体系,从科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化研究,对本土化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就在人才培养中也会构建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创新。

(二)人才培養中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土化方向引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人才培养,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即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理解,还要能够对该理论灵活运用,从理论应用中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在对人才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本土化方向引导,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重在培养人才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还要培养其理想信念,落实到行动中,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2]。这就意味着,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注重本土化方向引导的同时,更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从中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土化提出,这就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人才,才符合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随着人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就要对人才本土化方向引导,对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相应地创新,才能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人才培养符合学科发展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发挥的功能就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人才。虽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时,所研究的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所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却对思想政治理论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切实地发挥教育作用,在强化学科的科学性、政治性以及社会实践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科的本土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的研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为主要脉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化研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亦是如此。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人才培养,就要注重本土化方向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有力的理论支撑[3]。所以,在中国的教育中,马克思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支持,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则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本土化方向引导,使人才培养有的放矢,不仅要培养人才的素质,而且还要培养人才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本身就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在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使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中要将双重管理机制构建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中需要将双重管理机制构建起来,以从政策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培养。学校可以将合作办学模式构建起来,使人才培养多层次展开,将本土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对外来资源合理利用,使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效率,同时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4]。在合作办学中,要强调责任意识,将外来资源利用起来融入到本土化的人才培养中,以在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同时,人才培养工作也会得以不断扩展,并从政策上予以保证,本土化人才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endprint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中对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人才培养本身,而且是包括招生、教学、学生、人力资源、后勤等方面的管理[5]。这些都是与本土化人才培养相关的业务,可以确保人才培养有序展开。在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另一方面要吸收国外经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业务得以健全[6]。由此形成了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综合运用的管理框架。在具体的实施中,不仅要将培养责任明确,还要明晰双方的义务。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培養模式,而是动态运行的模式,需要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都要充分融合,构建成为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体系动态化运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将科学的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来,不仅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实施,而且还对人才培养实施了监督控制,并进行评估,从而保证了本土化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要发挥本土化优势,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起来,组织学生到合作单位参观,参与实践实习,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基于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本土化的模式进行验证,为学生毕业离校后进入到社会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在开展本土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将本土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开设相关的本土化课程,以达到本土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在人才培养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标准,在进行人才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落实到行动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就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方向发展,切实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要将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来,以合理利用本土化资源,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康秀云,郗厚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9):66-70.

[2] 沈壮海,王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2006年以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45-53.

[3] 佘双好.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38-45.

[4] 陈占安,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13-20.

[5] 岳好平.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科教文汇,2016,(4):1-3.

[6]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46-258.

[7] 党高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与生源状况调查研究[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4,(9):70-85.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人才培养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