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整合的实践探索
2017-09-22麦丽萍
麦丽萍
摘 要:网络时代造就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既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许多挑战,就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网络;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
中华民族在21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及时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逐渐电子化,整个教育领域将要发生一场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的变革。对此,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我们应该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应该看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条件
以往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老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但是如今,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如今,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成长的,网络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很容易从學校外部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其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可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必要前提。
信息技术的浪潮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将面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大挑战。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摸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并且确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辅助作用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言之,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认知活动,是一个不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的复杂心理。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特定教学策略展示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承载的教学或提供的辅助教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及学生普遍反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确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好。
1.有利于师生阅读视野的融合
语文阅读中视野的不融合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与课文的视野不融合,二是师生之间的视野不融合,即教师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完全相符合。可以说,产生阅读视野不融合的地方一般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能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关注,另外,一些课文里面提到的比较难以理解的物象,教师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讲得清楚的,也可以通过动画播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讲解周密的古文《观潮》时,其中描写钱塘潮的有几句: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学生单凭几句简单的现代文翻译,很难体会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就产生学生与文本视野的不融合;教师把自己理解的钱塘潮来临景象讲给学生听,学生也有可能还是不理解,师生的阅读视野就不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段有关钱塘潮来临以及现场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的实拍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视频所展现潮水的雄壮、潮声的如雷,给学生强烈的直观印象,他们在这种印象的基础上再阅读以上文段,阅读视野不融合的矛盾就很轻易地解决了。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计算机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但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让图片、声音、音乐等多种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
在中学课本中,有些文质兼美的名家美文,作者通过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论天说地、谈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属性。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指导学生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境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去领悟,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这些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课件重点放在借助媒体表现图像与声音的美,展现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的美态。endprint
比如,多媒体软件翰林汇多媒体课堂3.0初一上册《背影》,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使人仿佛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想、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从教学手段来看,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加大美的信息质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的熏陶。
3.有利于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同样,学生在课后也可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诗歌《化石吟》中讲到“逝去的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我们布置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找“最早的鱼儿、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儿”,找有关恐龙、猛犸的相关资料,学生尽情游弋在网络的知识海洋,开阔视野,感受“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注意领会诗歌那极其精练的富有鲜明节奏、韵律的语言,以及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丰富的想象。这时,计算机信息最大的优势就派上用场了。例如,课文《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在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和谐的美妙意境。但这么抽象的诗句对于初一的学生却是一个难点。我科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課堂上选取了一组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夜景画面进行投影,并伴有朗读。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在耳畔回响,形象的街市在眼前跳跃,学生仿佛在梦中……
文言文中以游记写景的居多,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图文、音乐与朗读,丰富文言文形象教学。上《桃花源记》时,我科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CSC多媒体教参的课文朗诵,同步在电脑展示优美的人物插图,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意境。在《三峡》的教学中,我科组教师又从网上下载长江三峡的景色放在课件上,让学生如坐在长江三峡的游轮上观赏两岸的景色,并沉浸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面对画面可以顺畅地朗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通过信息技术把生动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枯燥的文言文教学相结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上背诵名句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不会因为其生涩难懂又要死记硬背而拒绝学习了。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确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是教师花费心思制作课件,其实现在的学生也可以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享课件,甚至学生创作的课件还更出色。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016年教育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编入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一文,在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与“神舟五号”载人火箭顺利回归地球当时成为社会新闻的焦点,但离我们今天已经比较遥远,况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载人火箭现在已经发展到“神舟十一号”,继杨利伟后,航天员景海鹏已经三次进入太空,信息量知识量如此大,学生只是拘泥于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了“航天事业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活动,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是纪录篇、现实篇、未来篇,利用网络寻找航天事业的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为其确立伟大的志向。最后各组以Powerpoint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成果。筹备中,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计划的拟订,分工以及组织成果展现。展示中,我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分享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精彩的策划真正令你眼前一亮。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让学生与教师在学与教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以为语文课与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相互整合、渗透,完全是另一种风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仍在不断摸索进行。在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尝到了乐趣与成功,我们的课件已成为共享的资源,成功的喜悦不断鼓励我们前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尽情享受在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乐趣。
参考文献:
[1]阎银天.阅读技法大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07.
[2]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1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0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加速教育现代化 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M].语文出版社,1998.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构建《论语》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2015432885)成果。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