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在“让学”中深度建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2017-09-22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吴存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比一比黑板长方形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吴存明

概念在“让学”中深度建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吴存明

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小学生教学尤其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得概念在“学生”中深度建构。在“让学”课堂里,教师更智慧地教,学生更主动地学,“让学”课堂让师生的情智向四面八方打开。

“让学”数学概念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是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教学。其一,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维”空间中长度的概念以及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认识周长以及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的;其二,它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学生认识“二维”空间的第一次接触,也是为今后认识“三维”空间做好准备;其三,它能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认知中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也为今后学生学习“面积”与“体积”以及利用这些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笔者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认识面积》的片段及分析:

片段一:创设新颖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学

师:今天的数学课从这个字开始!(板书:面)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词?

生1:平面。生2:面积。生3:我想起了我们平常吃的面条。(话还没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4:表面。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4个词。(把4个词一一板书)这几个词都有“面”这个字,你觉得哪些词语可能会和今天的学习有关呢?

生5:我认为,“平面”可能与今天的学习有关。

生6:还有“面积”和“表面”。

师:“面条”这个词呢?

(生一边说一边笑着摇头)

师:有这样的感觉就对了。今天的学习到底是不是和这几个词有关,等会我们就知道了。

课一开始,教师板书一个“面”字,让学生组词,貌似语文学科才会用的活动,却让学生主动生成出“面条”“平面”“表面”和“面积”。逐个梳理,“面积”是本课的课题核心词;“平面”“表面”这两个词则是今天认识“面积”概念的前概念,因为教参对于面积的定义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面积”;“面条”一词自然可以排除,但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本节课即将要认识的“面”是数学中的“面”,而非生活中的“面”(条)。这样的活动导入,既让学生“短、平、快”地进入到数学学习状态,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附加,没有强制,凸显了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让课堂学习的发生显得尤其动态、真实、自然。

片段二: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学

活动一:摸一摸、比一比

师:你能在我们熟悉的教室中找到“面”吗?

生:黑板面、屏幕面、课本封面、地面、墙面、脸面……(师引导学生用手掌面去比画)

(师选择两个典型的“面”——黑板面和课本封面)师:这两个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生:黑板面比较大,课本封面比较小。

生:……

师指出: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这些物体的面的大小叫作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叫作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叫作黑板面的面积。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面积大。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图形,他们的面在哪里?

(生上来用手掌面去比画)

师指出: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图形的面积。

活动二:涂一涂、比一比

师:下面,请大家给这两个图形涂上颜色,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学生涂完后,汇报:右边的图形面积大。

活动三:数一数、比一比

师:下面还有两个图形,你还能一下子比较出谁的面积大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打开老师的“锦囊”。(里面装有方格纸)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一个长方形包含16个小方格,另一个长方形包含有15个小方格,所以……

学生对面的理解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直观感知,对“面积”也有了直观认识,但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这个问题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维”空间中长度、周长的概念,如何能让其对学生学习“二维”空间中面积的概念所具有的负迁移功能弱化至最小?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学生自主活动,首先“摸一摸,比一比”中引导学生用手掌面去比画(而非用手指去指),让学生体会到“物体”与“物体某个面”的区别,在引导比较面的大小中,十分自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然后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对面积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策略。在“数一数、比一比”中,通过两个相近的长方形和事先准备好的“锦囊”——方格纸,既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片段三:发人思考的追问,让学生“自省”地学

在上述“涂一涂、比一比”活动中,学生得出:右边的图形面积大。

师追问:为什么右边的图形大?

生1:我直接就看出来了。

生2:我觉得右边涂的时间长,就说明面积大。

生3(边说边演示):我是重叠在一起比较的。

……

在上述“数一数、比一比”活动中,学生无法比较时,师追问:为什么这一次不能很快知道谁的面积大,而且产生了分歧?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4:两个图形比较接近,直接看不出来。

生5: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行。

生6:把它们都放到方格纸上,其中的一个长方形包含16个小方格,另一个长方形包含有15个小方格,所以……

师:看来,比较面积的策略有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你们真棒!

在总结全课后,教师出示问题:小红和小军各自在方格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小红画的长方形正好占了10格,小军画的长方形正好占了8格,他们都说自己画的长方形面积大。你觉得谁画的长方形面积大一些?

就在学生们非常肯定小红画的长方形的面积大时,教师宣布是小军画的长方形的面积大,学生各个都睁大眼睛。教师出示:

师追问:为什么小军画的长方形格子数少,面积却大呢?

生:……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比较面积的不同策略?如何铺垫孕伏面积单位计量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学习常用面积单位?如何让学生从面积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过渡到对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教师适时地追问,起到了画龙点睛,揭示数学本质的作用。比如,“为什么右边的图形大?”引出了观察法、重叠法、涂时间长短感受法等。“为什么这一次不能很快知道谁的面积大,而且产生了分歧?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了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面积计量单位的存在。“为什么小军画的长方形格子数少,面积却大呢?”让学生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对统一面积计量单位的需求,达成了“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的课堂效果。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笔者以为,小学生数学教学尤其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判断、归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现出概念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使得概念在“让学”中深度构建。在“让学”课堂里,教师更智慧地教,学生更主动地学,“让学”课堂让师生的情智全方位打开。♪

猜你喜欢

比一比黑板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比一比
一起比一比
长在黑板上的诗
比一比
晓黑板
比一比
分类数 不出错
黑板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