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酒歌艺术特征分析
2017-09-22王明贵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王明贵(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楚雄彝族酒歌艺术特征分析
王明贵(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对内搞活政策的逐步落实,不但在经济建设领域,在文化建设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民族民间艺术作为国家本土艺术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逐渐被开掘、整理和利用,许多鲜为人知的民歌逐渐走向前台。而楚雄彝族自治州发现并加工整理出来的一首彝族敬酒歌《阿老表端酒喝》,也在这一时期闪亮登场,为世人所接受、传播并赞誉,称为“最霸道的敬酒歌”,一下子风行西南地区乃至更多地方。
这首《敬酒歌》的公开亮相,是1999年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彝学研讨会的“欢迎晚宴”上。当时参加研讨会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位女代表在会上敬酒时唱了这首《敬酒歌》,全场欢声雷动,当场就认为这是一首“最霸道的《敬酒歌》”。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被誉为“全世界最霸道的《敬酒歌》”。其实,听众、读者只注意了这首《敬酒歌》的“最霸道”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这首《敬酒歌》的“最艺术”的一面。因为如果没有“最艺术”的基础和本色,任凭是怎样“霸道”的《敬酒歌》,它也无法广泛流传,为所有的听众所接受。正是这首《敬酒歌》的“最艺术”的根脉和底蕴,才使它被彝族、少数民族乃至所有听到它的人所接受。它的曲调昂扬、欢快、曲折回环,已经是人们所熟知,这里再就其容易被听众所忽略的歌词的艺术性方面,做分析如下。
这首楚雄彝族《敬酒歌》,一般都叫《阿老表端酒喝》,后来经过加工整理后又称为《喜欢要喝不喜欢也要喝》[1],曾经被获得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金奖的3位彝族歌手即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和阿鲁阿卓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其歌词如下:
女:阿老表,端酒喝。
男:阿表妹,端酒喝!
女: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呀!
男: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呀!
女:喜欢呢,也要喝!
男:不喜欢,也要喝!
女: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男: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这首《敬酒歌》的原生形态,是一首对唱形式的歌曲,女声开头,男声对答。女声开场“敬酒”,请“阿老表端酒喝”,男声回请“阿表妹端酒喝”,男老表是客,女表妹是主,要主动请客喝酒,这是“你敬我我敬你”的环节,是客客气气的开场。这其中有些人不会喝酒,或者不胜酒力,便推托、避让,不端杯子。那么接下来就是“劝酒”,女声唱“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劝客人“穷是亲戚淡是酒”(彝谚),既然是做客,喜欢不喜欢也喝一杯,领略一下主人的情意。这就使客人阿老表有些为难了,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的规矩和情意,着实不好推托,也就回应了一下。由于是“劝酒”,有个你劝我让的往复过程,歌词的句式也要长一些,体现的是劝酒过程的话要多一些的情状,这是“你劝我我劝你”的环节。但是客人也还是有不会喝酒、不能喝酒的,甚至可能因为遇到一些特殊原因不愿喝酒的,怎么办?既然是老表之间,就得用年轻人特有的方式把酒给喝下去,那么就要逗逗趣、惹惹事!这就进入了“你逗我我逗你”“你惹我我惹你”的环节,歌词也简短了:“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这两句歌词,不用唱专门过念,反复地说,反复几遍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中逗趣的意味,同时敬酒、劝酒的意味也淡了,有了些生气的意思。这时候的酒席上,庄严肃穆的气氛没有了,喝了点酒的,酒量小有醉意了的,还没有喝酒正在被劝、被逗趣、被惹事的都混合在一起了,酒的趣味和生事的可能也体现了出来。这时候不喝酒的人,也许只剩下一个两个了。大家都喝了,这一两个人也不能让他例外,给他敬下去、劝下去、逗他喝下去都不行,为了让他喝酒,加入到大家的喝酒大局中去,最后一招也只能诉诸“武力”——压酒、灌酒!这就进入了“你压(灌) 我我压(灌)你”的最后环节:“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压!——灌!“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压!——灌!这就是最后的一招,也是最霸道的一招,它是由作为主人一方表妹们发起的,无法回避和推托,不容置疑,客人只能接招,也只能“回敬”“互敬”“互压”“互灌”了!
这首彝族《敬酒歌》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不但曲调的欢快、调皮有趣,把青年男女之间的有趣生活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其词也十分有代表性,描写出了彝族敬酒环节中为了让客人喝酒而层层递进、步步紧追的生动情节。就其曲调而言,女声唱腔的音调,是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句,男声唱腔的音调,是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前面这4句的唱腔显得比较温婉而低声,后面这4句的唱腔则总是比前4句要高一些,好像总是要压倒前面的一句却又压不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了一低一高的层次性,让曲调在对比中突出其级递关系,让其中呈现与展示之间构成一种推进的关系。其歌词也很有特点,作为女声与男声对唱的语言,除了称谓有改变之外,男声所有的词都是女声所唱的词的重复与反复!这其中体现出了饮酒者有逗趣、无奈、相惹相压等的情趣,还表现了一些饮酒者喝醉之后,说话是跟话,说话重三摞四、颠三倒四、丢三落四,甚至不三不四,跟嘴学舌的老表之间的鹦鹉学舌嬉戏的乐趣,借此推让和躲避不能喝酒、不能再多喝酒的尴尬与无奈、重复和反复以及罗哩罗嗦。
能够把一首敬酒歌的词曲都整得曲折回环,其来有自,它是与彝族传统社会重视酒的礼俗、重视酒的作用而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分不开的。彝文古籍《物始纪略》中《酒的来历》一章记载:酒是一个叫“汝万闹”的人发现了酒药(酒曲)以后,由尼女、能男“用制作的酒药,酿出一碗酒,发酵的头夜,品评甘甜味,窃窃议甜味;发酵到两夜,品评苦涩味,窃窃论苦味;发酵到三夜,不停品辣味。装缸三个月,放在火塘边”[2]。彝族发现和酿造出酒以后,还制造精美的酒桶来存放酒。《西南彝志》第15卷专门有一篇著名的《德歹的名酒桶》,记载了用一整棵大树木挖成酒桶的情况。其制作过程,书中描写道:“那知阿施,要砍伐大树,工人如黑云团,匠如鹞子群。树倒大深谷,首先是挖桶,挖九十个桶……桶口用银镶,桶腰用金饰,桶脚涂美色。用银三百段,用金三百节。桶随酒而出,众人有稻谷,分窝酿酒。……有一天夜里,密苟侯来了,德歹大酒桶,众劳工来运,运到宫殿去,顿在宽宫殿。喝得山崩,喝得地裂。阿哲大官家,喝酒喝醉了。”[3]《彝族源流》第23卷的《哺古记》[4]一章,也记述了阿芋陡家4只著名的宝桶“哺古”,其精美装饰十分有名因而被载入史册,这4只宝桶中当然也有装酒用的酒桶。彝族重视酒而出现的酒文化现象,体现的是多方面的。例如彝族谚语中说:“世上天大,礼中酒大。”任何重大的矛盾纠纷,只要道理讲清楚了,打上酒请人从中说合,问题就能解决,因此彝族认为再大的事情只要有酒就能解决。彝族最重视祭祀,祭祀的开篇,就是向各路神灵,特别是天地祖先敬酒,每一个毕摩手中都有一部彝文经籍《献酒经》,各种祭祀仪式都必须先念诵《献酒经》。《献酒经》中的敬酒词里面,有“敬酒则根固,敬酒则祖佑,敬酒则长寿,敬酒则福厚,还没敬来的,敬酒则会有”[5]的经文(译文系本文作者翻译)。凡遇重要仪式都要敬酒,这是彝族传统礼俗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彝族的《献酒经》不只是一篇经文,而往往是若干种敬酒类经籍的合集,例如收录在《爨文丛刻》 (甲编) 中的《献酒经》[6],就是这样一部合集类的经籍。正是这样一种既有浓厚的饮酒习俗的传统社会滋养,又注意把与酒相关的事情记载于本民族的传统经籍和历史之中的文化传统,孕育出了内涵丰富、艺术技巧很高的敬酒歌。
综上所述,《阿老表端酒喝》这首彝族敬酒歌,有着深厚的彝族历史文化信息,是彝族传统社会的饮酒习俗所滋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之所以会被人们称为“最霸道的敬酒歌”,除了歌词中的“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这个表面上的歌词形式之外,它高超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才是它征服人们的深层次要素。这是一首彝族歌曲的经典作品。
[1] 肖惠华编著.中国彝族酒歌·楚雄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2] 王继超,王子国整理翻译.物始纪略(第二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3] 王运权翻译.西南彝志(第15~16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4] 王明贵,王显编译.彝族源流(汉译散文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贵州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李荣林毕摩抄写本,收藏于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笔者有复印本。
[6]丁文江编.罗文笔翻译.爨文丛刻(甲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5年 (1936)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