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论作答的三个准确

2017-09-21蒋茂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4期

【摘要】得申论者,得公考。申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能否一考成“公”。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从根本上说,提高申论得分应该从提升申论能力入手。从考试角度而言,则须围绕试卷结构,努力做到:准确理解申论题意与要求;准确把握给定资料的结构和层次;准确提炼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和有效语言。

【关键词】申论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 准确作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30-01

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测与申论两科。申论全为主观性试题,貌似相比行测的涉及面太广,题量大,时间紧,申论似乎更简单更轻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广大考生的申论得分,颇多尴尬,以国考申论为例,历年平均得分还没超过40分。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因此破解申论尴尬,从根本上说,必须紧扣考试大纲,切实提升申论能力,即逐项训练提升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贯彻执行、文字表达等五种基本能力。从考试角度而言,则须围绕试卷结构,做到以下三个准确。

一、准确理解申论题意与要求

公考是直接解决就业的考试,是实践应用性和工作模拟性都非常强的一种考试。本质而言,申论就是工作模拟。其中,给定资料就是社会现实;作答要求就是模拟的工作任务。因此,准确地完成申论答题,就应该从准确理解申论本质,准确领会命题意图出发。

准确理解申论题意,就是要抓住作答要求设问句中最核心的词汇。以2017年国考申论(省级)真题为例,从设问句中提炼核心词汇,第一题:“概括+措施”;第二題:“归纳+考察报告+提纲”;第三题:“理解+(语句)内涵”;第四题:“(人大代表)建议,理由,举措”;第五题:“以水为师(定题作文)”。其中,“理解”一词指向大纲规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任何题都须以此能力为前提);“概括、归纳,理由”等核心词汇指向综合分析能力;“措施、建议、举措”等核心词汇指向解决问题能力;“考察报告、建议(案)、提纲”等核心词汇一般被认为指向公文写作或小作文,但实际上是指向考纲规定的贯彻执行能力;“以水为师”(定题作文)则是指向综合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多考生不能准确抓住设问核心词汇,这是申论得分尴尬的根本原因。

申论作答的具体要求往往集中用以下词语表达:紧扣材料、内容全面、符合实际、概括准确、分析透彻、语言精练、观点突出、条理清楚、建议合理……等等。举例而言,准确理解“条理清楚”这个要求,第一作答应分条(不分条,条理从何而来?);第二分条要合理,这个“理”包括“条”的数量,顺序,以及逻辑,都应该是恰当的;第三表达要清楚,可以通过分段,空格,标上序号,使用标点,运用术语等手段达到行文清晰。事实上,很多考生对上述作答具体要求的语词,或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或无法准确理解,答题自然就会偏离要求,这也是申论得分尴尬的重要原因。

二、准确把握给定资料的结构和层次

申论给定资料,少则三四千字,多则七八千字。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给定资料的结构和层次。仍以2017国考申论(省级)真题为例,其作答要求(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举措?”该“给定资料1”,长达24自然段共计1924字,那么到底该如何下手呢?

首先是划分段落,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结构。材料1-3段为总起;材料4-8段讲绿化举措;材料9-14段讲亮化举措;材料15-17段讲服务设施建设;材料18-24段讲管理措施。段落分对了,答题思路自然明晰,答题要点自然准确。

其次是把握部分或段落内部的层次。以绿化举措(4-8段)为例,进一步理清其内部层次:第4段是提出“绿量不足、缺少色彩、管护水平较低”等问题,第5-8段则是分别解决这些问题,在本部分内部又形成了“总分”的格局。准确把握给定资料的结构与层次,不仅有助于准确捕捉材料信息内容,而且可以保证答题自身的结构层次合理清晰。

三、准确提炼核心词语和有效语言

有效的表达一般包括内容、结构、语言三个要素。如上文所述,准确地把握了材料的结构和层次,答题内容已经呼之欲出。下一步就是在相应结构的地方提炼相应有效的语言。有效语言是指申论答题中用来阐述、论证观点要点的语言,这部分语言,依然可以主要甚至全部来自材料。有效语言已经属于微观层面,因此要到给定资料的段落内部的微观阐述论证部分去提取。必须注意的是,答题切忌照搬照抄材料,因此有效语言的提炼一定是包括一个“提”和“炼”的过程。“提”就是说答题语言可以出自给定资料;“炼”则包括语体、角度的转换,语言的剪切、组合、锤炼。上述“三个准确”绝非投机取巧,而是对申论本质的准确理解;对考试大纲的科学解读;对给定资料的充分挖掘利用。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蒋茂柏(1973-),男,湖南会同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公务员考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