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伯语修辞视角看句子的语序变化对句意的影响
2017-09-21张畅云
张畅云
【摘要】在阿拉伯语中,语序决定着词语的语法地位及句意,是表达句意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阿拉伯语修辞视角下,探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序变化引起的句意变化,从而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期为阿拉伯语教学和汉阿两种语言的互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谓项前置 宾语前置 语意重心 表述对象
【中图分类号】H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29-02
一、句子的语序
句子的语序是指句子中词或短语的排列次序。“语序”也叫“词序”,指语言里语词组合的次序。①
阿拉伯语动词句的常序为:动词+主语+宾语+附加成分(状态状语、间状语、空间状语、程度状语、原因目的状语)。例如: (扎义德下午在市场上买了一本书),该句的语序为:动词+主语+宾语+时间状语+空间状语。名词句常序为:起语+谓语+附加成分(各类状语),例如: (阿里是这座城市里的作家)。该句的语序为:起语+谓语+空间状语。
本文要研究的是在这种常规语序中主项、谓项或宾语前置所产生的修辞效果,所表达的特殊意义。这项内容涉及到词达学。词达学就是旨在以词达意,符合语境,使用让人理解言外之意的修辞手法。主要从句子结构形式的角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选择符合表达者要求的语气、情味和风格,正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至少是一个句子, 不孤立地研究单个词,修辞学家阿卜杜·卡希尔· 朱尔加尼( ,)认为只要语序发生变化,都有特殊的意义。②
二、谓语、宾语前置引起的句意变化
1.谓语、宾语前置为了夸耀和强调,句子成分不变,语意重心发生变化。
例如: (扎义德是走的人),这是谓语前置句,主要强调“ ”(走的人)。 (扎义德打了阿穆尔),这是宾语前置句, 提到了主语的之前。语意重心是被打的人,是主要关注对象。打人者是谁并不重要。
2.谓语、宾语前置,句子成分随之改变,语意重心也偏移。
(1)例如: , 。例句中的 前置后,从原来的谓语变为起语,起语是已知部分,谓语是未知部分,语意重心是谓语( ),是扎义德走了,而不是别人。而 这句中的起语( )是已知部分,而谓语( )是未知部分,是语意重心,是主要表达对象。
(2) , , 前置后变成了起语,谓语是未知部分,是主要表述对象,是语意重心,说明起语( )具体发生的事情。
三、疑问句中主项、谓项前置或后置对句意的影响
1.疑问句( )的分类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寻求理解、打听明白”。它的术语的意思是“通过询问来弄清楚发言人不明白的事情”。
疑问句有实问句和虚问句,实问句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虚问句是修辞学家研究的课题。因为虚问句里蕴含着许多修辞意义。
(1)疑问词用于询问句子的意义
用于这这种疑问句的疑问词是 。例如: 。这个句子由四个句子成分组成:
+ + + (疑问词+谓项+主项+谓项和主项组成的完整句意)。句中疑问词的询问对象是句意,而不是单一的某个句子成分,如果询问的事情与事实相符就加以肯定,如果与事实不相符,就加以否定。这种疑问句也被称之为一般疑问句。
(2)疑问词即可询问句意,也可询问句子中的成分
具有这种功能的疑问词只有一个: 。例如: 。句子的疑问词询问的对象主要取决于 的意义变化。如果 是连词,它和前面的句子成分意义上有联系,它后面的 与前面的 是同格语,是并列关系。那么疑问词的询问对象是句子的单个成分主项( ),也就是扎义德( )。
如果 表示“否决”之意,它与 同意,也就是说它与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疑问词询问的是句意,而不是单个句子成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有人来了,但是来者是扎义德吗?这时你突然想起来了,来者是阿里,不是扎义德”。用 否定前面的句子,肯定后面的句子。
2.疑问词 之后的主项、谓项前置、后置对对句意的影响例如: (你做了吗?)。这个句子的语序是:疑问词+动词+主语( ),疑问词询问的对象是动词,对动词的行为、能力有怀疑,这里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发出者”。语意重心是动词,而不是主语。
如果这个句子变为主项提前的疑问句: 。询问的对象也随之改变。句中动词的行为已经是事实,无需怀疑,而是对行为的主人有怀疑,究竟是“谁”做的?
例如: (是你作的诗吗?)。这里的怀疑对象是动词( ),即作诗,对作诗的能力有怀疑,而不是作诗的人。语意重心是作诗能力。
通过以上例句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语序变化对句意产生的影响。但是需注意的是主项或谓项前置,必须与整个句子的句意相吻合。
3.疑问词在在主项前置的句子里表示“承认”之意
例如: (是你做了这件事吗?)。句子中的主语( )前置,修辞学家习惯把这种类型的起语称之为“意义主语”( ),句中询问的对象是主语,询问的目的是要主语自己承认做了这件事。古兰经句“ ”(伊卜拉欣啊!你对我们的神灵做了这件事吗?)③
这节古兰经是叙述乃目鲁德和伊卜拉欣圣人的对话, 当时伊卜拉欣圣人敲碎了他们崇拜的佛像。句中的主语( )前置,动词( )后置,询问的对象是伊卜拉欣圣人,这是语意重心,目的是让他自己承认对破坏佛像一事负责。其实在询问之前,佛像已被破坏,而且他们已知道是伊卜拉欣破坏的。
虚问句中疑问词在具有不同的修辞意义之后,是否还具有它原来的意义?
疑问词仍然具有它原来的意义。它的修辞意义是第二意义,是言外之意,是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它的原意上引申出来的。
上述例句说明:在实问句中,事情或者行为已经发生或者没有发生。在表示承认的疑问句中,事情或者行为已经发生。在表示否认的疑问句中,事情或者行为未曾发生过。
结语
语序变化对句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句子中的主項、谓项或宾语前置时,语意重心也随之转移,前置项就变成了语意重心。2.在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中,前置项仍然是核心词,是语意重心,但是,不同的疑问词就会表达不同的意义。3.主项、谓项、宾语的前置或后置,是根据具体语境而定,而且要与句子、句意的逻辑关系相一致。4.语序是任何一种语言表意的重要手段。语序可变,但不能乱变,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语序的优劣,调整语序。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无论阿拉伯语语法学还是修辞学只是从各自的角度去解读和表达这种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对语言文化进行思考,发现语言深层次的魅力,深层的文化原因,让阿拉伯语修辞学常态化,生活化,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和教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很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注释:
①辞海(上)[D].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872。
②阿卜杜·卡希尔·朱尔加尼,《雄辩例证》,塞阿德·丁图书馆,大马士革,1987:106.
③古兰经众先知章,第21节。
参考文献:
[1]陈中耀:《阿拉伯语修辞学》,载《阿拉伯世界杂志》,1986-1987
[2]北大阿阿拉伯语系,《阿拉伯语修辞学》,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