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师职业素养锻造研究
2017-09-21朱桃杏董巧婷
朱桃杏 董巧婷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教师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需具备精益求精、专注、创新、团队合作等工匠精神的各种特质。求精、求专、求新、求德是工匠精神内涵的四维有机整体。现代教书匠应该在深刻领会工匠精神传统内涵的基础的,进一步传授工匠精神的思想,弘扬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 教师 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项目资助: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GH171098, GH171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86-01
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个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一、工匠精神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我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较多,庖丁、木匠鲁班,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莫邪。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在制造业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在制造业品质方面具有优良的口碑,拥有众多的长寿企业和享誉全球的世界品牌,以德国、瑞士和日本最为典型。
世界各国传统文化中都寻到以追求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的根源。但各国由于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工匠文化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本质和内涵是一致的。1. 求精。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本质;2. 求专。专代表一种信念和坚持。工匠精神从内容也可简化为“专业”二字,从状态上可以简化为“专心”二字。专是一个过程。3.求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古人的创新理念。“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理念。4. 求德。以德为先,不仅是我国古代工匠艺人必须遵循的职业准则,而且是工匠精神得以产生的价值基础。
求精、求专、求新、求德是工匠精神内涵的四维有机整体。至美、至真、至上、至善,是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表现。
二、基于工匠精神内涵的教师素养培育方向
教师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应具备精益求精、专注、创新、团队合作等工匠精神的各种特质。要在教学技艺上精雕细琢、在业务上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一)对岗位,爱岗敬业。
工匠精神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为需要通过岗位来体现。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内核之一。一方面是爱岗。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教师的本职工作;第二,敬业。即对待教学育人、求实创新的工作要恭敬严肃。爱岗敬业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是对教师工作态度的基本考量。
(二)对学生,仁爱用心。
教师的工作重心不仅是教材,更应该是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拓展学生思维等,这应该成为当前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待学生,需要从心做起,潜心教学、精心育人。在日常的师生交往和教学课堂上,都应该长期地和常效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刻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执着追求,锻造学生成才、成匠。
(三)对自身,追求卓越
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是教师匠技的体现。时代在变化,学生个体也不所不同,从教学技能上,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在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技能的提升是教师从工匠精神出发,做到精益求精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技能更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体现,因此,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保持持续专业知识学习。
(四)对团队,合作共赢。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教师集体”的思想,认为以往把教师看成了孤立的个体,严重偏离了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配合、共同努力。教师集体应开展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行,突出团队合作,可以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师职业素养锻造
(一)做好教师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在教育职业发展中做到兴趣与教育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能有效抵制浮躁、功利的心态,保证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执着和专注,不断沉淀和提升,提高匠技和匠艺。
(二)以德为先,注重價值取向
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旨趣不仅要求有精湛的技艺,更追求道技合一的和谐。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乾,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师德是为师之本,教师要塑造学生,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具备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才能成就事业。
(三)勤练内功,提升内力
工匠精神体现着重技能、技艺的务实精神,体现着专注持久、追求卓越、确保诚信的职业操守,体现着精益求精、求巧求新的创新精神教师的匠艺包含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创新方法等。教师必须勤奋努力,丰富教学模式,提升科研水平,才能做到教学有法。
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要确立与“大国工匠”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适应的人才观、发展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婉芝. 匠气·匠心·匠技——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工匠精神[EB/OL].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12/01/content_467703.htm?div=-1 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01日
[2]朱亮. 应用型高校:塑造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大学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80-185
[3]孙清华. 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传承[J].想教育研究,2016(10):41-44
[4]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8):54-59
作者简介:
朱桃杏(1978- ),女,安徽枞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