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浅析
2017-09-21代淑华
代淑华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在原则方面,阐明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69-01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社会,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也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我们所培养的对象学生,必须应该具有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环境的能力,必须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在国际上立足,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富创造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成为学校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很多学校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问题,是当今每个学校都应该面对的,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和正视这个问题。
一、九年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一贯学校,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评价、青春期”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社会原因:当今的社会多元化,网络的密集化,现代电子产品的丰富化,学生接触事物渠道多,良性或恶性的信息化不断冲击他们的大脑,动摇着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另外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的无人问津,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学校原因:当前学校尽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提质”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依然还存在过度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加上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中小学学生个体年龄特征之间产生的矛盾,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
(四)自身原因: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家庭背景、气质、体质、智力水平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这些因素产生心理疾患。
二、九年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悦纳。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主任的功能,整合班级、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所以,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两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社会的心理咨询,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必然具有教育性。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和消极的态度,不能随便用同理心认同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应该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并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除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共产主义人生理想的教育。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二)差异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又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学校层面在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时,应开设个体咨询室,还要把全校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两相结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层面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能切实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王成全:《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