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

2017-09-21孙雪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4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探究

孙雪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37-02

数学学习是连续不断的,是学生从刚开始接触数数,到后面进行复杂的计算;从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到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小学数学阶段虽然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教师必须注重小学不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在不同学习阶段解决不同教学任务,将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将知识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一、第一节数学课,学生问题及分析

小学一年级是义务教学的开端,一般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都会问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完善,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拿高分。

从学生这种认知中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对于学生印象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所以在心理上就会给自己较大的压力,担心自己学不好,学不会,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因此,小学教师要引起足够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在以后教学中慢慢转变学生的观念,进一步规范数学课堂作业,并对这些作业进行检查,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地位

分析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知识,不难发现低年级的知识是高年级学习的基础,为学习更难更深的知识做了铺垫。小学一年级学习数一数、比多少、认识位置、整数加减法、认识简单图形等,则为之后学习复杂运算和复杂的图形提供了基础。在五年级中学习简易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或者是体积计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之前学过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关知识衔接是必要的。这样由浅入深,可以有意识消除学生顾虑,将学生内心的“害怕”转变为“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三、解决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建议

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和学生对数学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将小学数学各年级的内容进行有效综合,做好各知识点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1.初学数学阶段

首先,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买东西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都能用到数学。从而让学生从心里愿意接受数学,并明白解决生活中或科学的数据,就需要一步步从基础做起,从当下的数学学习做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崇拜。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在超市中买零食的时候,薯片是3元,可乐是4元,这两个东西都要,那么你该付多少钱?(2)用分小棒说明你拆分数字的过程。(3)把9凑十需要1,你知道把8凑十需要几吗?把7凑十呢?这些问题将学生的课堂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复习到之前数数的知识,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是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比较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欲望,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二年级学习阶段

在一年级基础之上,二年级的学习主要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以及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这些都与生活有了链接,也为以后学习复杂的运算、解决问题和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二年级小学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这也体现了小学数学衔接性。

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题目,14+7+6= ,30-12-5= ,46-6+15= ,说说这些题目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这样的设置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激活学生学过的知识,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根据学生情况创设教学情景,获取新的信息,探究新的知识。例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究新知,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为以后学习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更好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为以后的小数或分数混合运算计算做了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好体现了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衔接性。

3.三、四年级学习阶段

按照课程安排,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学习到的知识,比一二年级所学习的知识难些,并且是在一二年级的认知基础之上,学会更复杂的计算。三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渴望和要求,这一阶段让学生学会复杂图形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性,丰富学生的图形直观观察能力。需要注意的是:(1)在内容设置上是与一、二年级内容有衔接的,注意从整体上教会学生理解数学前后的联系;(2)在定位上,更注重学生的几何和代数综合能力,既要求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能力,又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3)在操作上,尽量让学生多体验一些解题方法,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解题过程,从已经学过的知识找到现在问题的答案,并且总结解题过程,形成自己的解法和技巧;(4)在心理上,要照顾那些对数学有恐惧感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从其中的衔接部分进行研究,首先,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本教材,并且能够发现其中编者的意图和特色,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发挥。其次,要结合手头资料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生的问题,发现备课中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知识能够活化地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第三,重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概念,探索图形中的规律,直观理解运算,让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第四,注重课堂的练习,将课堂练习个性化,并且針对这些练习题来复习所学的知识,将小学数学知识更加整体化。

4.五、六年级学习阶段

在五六年级小学数学学习中,则主要是涉及到了分数的运算、简易方程,圆以及负数等比较抽象的运算,这主要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得到的,所以这体现了小学阶段的知识和思维的相互结合。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多设置问题情景,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如《简易方程》一课,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可设计每人想一道方程,使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自己的年龄。通过练习,让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解法,也让学生将之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的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小学数学学习呈现出其衔接,体现出整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相互衔接是随处可见的,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入,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知识衔接,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承受。在此与你分享三点经验:(1)小学数学要求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多练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打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状态。(3)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从而全面深刻的学好数学。也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做错的题目,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减少学习中的失误。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