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名著经典人物魅力文字再现精彩
2017-09-21杜蓉辉
杜蓉辉
【摘要】《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介绍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基于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学习目标;通过研读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研读人物的神态、研读诸葛亮指挥船只和士兵向曹操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模式 多媒体 句与句联系 神态 指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76-02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而我执教这节课重点学习故事的经过、结果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课,无论从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要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就得先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然后围绕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一堂课,我采用变序法,找到故事结果的关键句子: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即是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研究。之后就围绕着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研究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学习目标
首先让学生看录像《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看录像‘雾中借箭的经过,看的时候注意观察诸葛亮的表情、动作、语言。通过让学生看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借箭的过程的确非常精彩,非常扣人心弦,想看看作者怎样用精彩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呢?
然后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雾中借箭(6—9)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在旁边写旁注,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二、通过研读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通过研读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这节课中我两次用到这种方法,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重要、最关键首先要预测:“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通过联系上文:“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通过研读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从而感受到诸葛亮“知天文”。
诸葛亮“识人心、识曹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例如:课文前面这样说——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后面这样呼应——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三、通过研读人物的神态,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然而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笑,这一句,好似一条线串起了洒落一地的珍珠,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而这样的设计,正遵循了我们“和美语文”典型的圆形结构,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而老师与学生正是在这一唱三叹,一锤三击中,创造精彩。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这是胸有成竹的笑。诸葛亮对自己一直充满自信,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周瑜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他却说只要三天。可见在周瑜在算计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就算准了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难怪“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至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天”的远见。
这是讽刺、幽默的笑。曹操的生性多疑,曾经带剑睡觉、梦中杀人,甚至杀害了医术高明的华佗。正因为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因此,诸葛亮才会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确如此,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正中诸葛亮的下怀。难怪,诸葛亮会笑得如此痛快。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对曹操的讽刺,看到的是诸葛亮“算人”的智慧。
这是宽慰、轻松的笑。在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中,鲁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他的劝说询问,周瑜的心机便不便揭示;没有他的暗中帮助,诸葛亮的妙计也无法实施。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因此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但他料定鲁肃能从大处着想,所以才会向鲁肃坦诚相告,“不能让都督知道。”结果鲁肃果真信守承诺,不走漏半点儿风声。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对鲁肃的宽慰,更有诸葛亮的知人善用。
这更是胜利、潇洒的笑。周瑜心胸狭窄,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不露声色,巧设陷阱,处处算计诸葛亮,一心想除掉诸葛亮。然而他的算计总是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周瑜妄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事任务来陷害诸葛亮。结果,面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满载而归,只能发出“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的感慨,流露出惊羡、嫉妒又无可奈何的心态。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周瑜的妒贤忌能、才不如人,而从周瑜的个性中,又映照出诸葛亮的宽宏大度、温文尔雅。
四、通过研读诸葛亮指挥船只和士兵,体会诸葛亮的神機妙算
步骤一:让学生找出描写指挥船只和士兵的句子,如:“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步骤二:让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借箭的过程如:(首先)头东尾西,一字排开;(接着)擂鼓呐喊,逼近曹寨;(然后)调转船头,继续受箭;(最后)顺风顺水,驶回南岸。
步骤三:四人小组讨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用笔盒当船,桌面当长江,四个同学一起演示,想一想,诸葛亮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指挥?这样指挥,妙在哪里?
步骤四: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
步骤五:讨论:诸葛亮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指挥?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能多受箭。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提供目标。 “调转船头,继续受箭”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顺风顺水”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逃脱追赶。
通过一步一步的研读使同学们完全理解了诸葛亮“懂地理、巧安排”,从而感受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对敌、我、友三方的透彻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诸葛亮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借箭”奇迹。正是与周瑜、曹操这两个奇才斗智的胜利,诸葛亮的宽广胸襟,雍容气度和绝顶智慧才得于尽情地展示。
总之,这节课要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得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节讲解。在引导学生紧扣文中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反复涵咏,反复品味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主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诸葛亮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2010年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 2010年
[3]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