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7-09-21徐春红
徐春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门诊日流量在两千左右,面对这么多的病人,如何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我们门诊的护士是第一时间接触患者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病人理解、尊重、关心、同情。做好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质量的最好体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300名,其中女性患者191名,男性患者109名。
1.2 方法。利用患者在候诊时,仔细询问患者在就诊时的心理变化并记录且加以归纳分析。
2 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门诊患者因疾病,个人素质,经济状况等因素,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2.1 对医院陌生、恐惧的心理
医院,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是生离死别的地方。所以,大多数患者对医院有着畏惧的心态。再者,患病者对自身的症状并不了解,难免有夸大病痛来加深对患病的恐惧。并且,是否能治愈、家庭经济能负担得起等外界因素,容易产生陌生和恐惧的心理。
2.2 焦虑、烦躁的心理
就诊时要经过挂号、就诊、检查、诊断、取药、治疗等一系列过程。近年来,由于医院面积不断扩大,科室专业细化得更为精细。患者要反复在各个科室之间不断奔波,加上其希望尽快得到明确诊断和及时救治,往往会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容易造成医患矛盾。
2.3 消费心理
每个患者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医生诊疗水平服务质量要求各不相同。由于现在新闻上屡屡报道托儿以及药贩子,不少患者对医生开具的检查和药物,总怀疑医生多收费用,中饱私囊。有些病人在排队挂的过程中耗费很长时间,轮到自己时总希望医生能做详细、全面的检查,甚至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更为全面的检查,开好药、进口药。固执地认为便宜药不管用,甚至更有患者认为医生故意不想给自己看病,造成一系列医患矛盾的产生。
2.4 期望药到病除的心理
门诊患者大多想迫切希望可以痊愈。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多次复诊时,他们就怀疑医生的水平或者认为自己难以康复,于是就放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希望自己挂号的医生是医術精湛的专家,经过一次治疗就痊愈。对所有检查总希望一次就可以得到确切的诊断。
3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宽敞的诊区、舒适的候诊椅、候诊区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在候诊区可以放置常见病的宣传白板,提供免费的WIFI和建立健康咨询处,以安抚患者候诊时急躁不安的心理。
3.2 设置明确就诊流程说明和标志
在候诊区设立鲜明详尽的就诊须知、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详细的指示标志和显眼楼层索引。在候诊区可以设置导诊台,及时地解答病人就诊时遇到的疑惑,最大可能上给予患者方便。
3.3 灵活安排就诊
门诊患者多,情况也各有不同,合理灵活地安排就诊次序。对复诊患者尽量原医生的诊治,使治疗具有连续性,并且根据疗效及时更换药物。对病情较重的还有老人给予优先照顾,优先治疗。这样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心,态度认真负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
3.4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保证病人以良好的心境去接受治疗,并对以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护士在工作中应是和蔼可亲、淳朴可信、精诚可信。首先要做到衣冠整洁、面带微笑、举止言谈的风度、情绪的饱满及操作时认真、动作熟练,与病人交谈时言辞恳切,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5 提高医护技术水平
为了赢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以便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1]。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满足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基本需求,使治疗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6 健康教育
在与患者短暂接触中,要简短地做好健康宣传。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向患者介绍疾病症状,特征,治疗方法及门诊医生的专长,优点。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负担。
4 讨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合适准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心情愉快,对医生万分感激。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呈现缓慢,患病者易心情暴躁或忧郁。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患病者表现忧心忡忡、茶饭不思、食欲减退。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分别给予患者不同程度上的疗法,如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生物反馈疗法[2]。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张梅荣,门诊整体护理思路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72
生物反馈疗法,曹建葆,丁曙晴,《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第28卷第一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