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2017-09-21许海盈
许海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时代的变迁,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一定的社会生存技能,根据社会的用人标准对自身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的学习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有优秀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辨能力;培養
一、政治课的思辨能力特点
1.独立性
思辨能力不是面对事物抱有指责态度,对所有事物都有恶意性的挑剔疑问。思辨能力的独立性体现在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遇到问题时有根据、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个体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判断、推理和解决。在所有高中科目中,政治对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尤为看重。政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一门科目,政治理论知识是上层建筑进本理论的框架,学生在正确把握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避免盲从,丧失正确的政治立场。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越强,就能够对马列主义理论有更深切的体会,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生活、调节自我,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性
思想政治主要包括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虽然哲学理论等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但不可否认政治学科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政治就是要掌握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全面地看问题,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联系中找出隐藏在事物表象后的本质和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清次要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灵活性
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勇于打破固有规律,如一味坚持一成不变的定理规律,只能让人们陷入故步自封甚至思维僵化停滞不前的局面。而思辨能力的灵活性是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变化规律,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对事物能够灵活掌握变化情况,克服思维定式和思维惰性带来的弊端,根据事物真实的客观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开拓进取。
二、政治课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1.转变观念
在传统教学实践过程中,政治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只重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与当下现实和热点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不能相联系,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理论知识只能应付考试,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生活方向、引导人生态度和提高思辨能力的积极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忽视了学生对隐藏在理论知识背后的实质要求,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辨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
书面理论的学习在于对知识的运用。重视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目标要求,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思辨能力是依附于理论知识形成的,没有理论知识作为骨架,思辨能力的血肉脉络便不能长成,因此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的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将学生平时学到的马列主义等理论知识与时下的社会热点和新闻时事相结合,并以经典新闻实例解析,开展新闻时事评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学习方法和观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加深思维深度和灵活性,让学生提升社会活动能力,使思辨才能不断提高。
3.启发学生思维
长久以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重视统一的标准答案要求,对学生发散性、多样性的思维才能并不重视,偶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也往往敷衍了事,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对学习政治的主动性。教师应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以培育学生探究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从课堂主导角色转换为配角,以鼓励式教学从侧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辨兴趣,大胆提出质疑,从各个角度寻求解决途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对时代变迁的响应,也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是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求。政治教师传授的政治知识是针对理论学习方面的提升,也是对思维逻辑的锻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时事热点和事物变化规律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
参考文献:
[1]靳洁.展现思维风采 绽放思辨之花[J].求知导刊,2015(22):96.
[2]李红旭.用“展、探、练”模式打造高效课堂[D].河南大学,2015.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课题编号:SGH16B103)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