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与内部控制
2017-09-21吴伟
吴伟
摘要:合同是现代企业分工合作的书面保障和承诺,合同的存在可以让双方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边界,保证合作过程中的平等和公平,对促进商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合同管理是其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将对目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论述企业应该如何根据合同管理控制来降低企业管理风险和财税风险,以便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一、前言
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是合同。合同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划分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界限,并用书面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保护了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合同管理能力直接构成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体现了管理者流程优化能力。合同管理工作是商务活动的集合,也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的主要手段。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合同签订与履行中监督机制缺失存在的风险
第一,部分企业因法律意识较弱,在签订合同时也没有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没有调查对方是否属于依法成立或者其注册资金情况,不了解对方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不了解对方在所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经营能力,导致后期履行时出现失控,存在着合同审查风险。
第二,企业在订立环节上存在的风险。部分企业不重视订立合同的方式,仍有口头约定的情况,既使订立了书面合同,仍忽略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不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本企业的经济利益,订立时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条款不明确,同时在签订中没有保密条款,导致签订合同的同时泄露了商业机密。另外,因“表现代理”签订的合同也会给企业带来诚信危机,因此合同在签订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授权人否真实有效,避免合同签订后难以执行。
第三,部分企业不重视合同履行中的内部监督。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后往往会认为有了保障,既不根据合同条款与自己的合作伙伴做好交流和沟通,也不根据合同规定的条款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检查、分析、验收等,导致合同履行效果不理想。同时,遇外部客观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继续履行困难时不按程序及时反馈,合同未能及时变更或解除,这都将给企业带来更大额外成本,存在合同履行风险。
(二)合同签订内容的重大缺陷存在的风险
签订合同应具备合同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重视合同内容中所涉及的标的、履行期限、履行主体、支付结算、变更、诉讼等条款等,且明确权责表述。但部分企业往往合同的基本要素都缺失,导致合同不完整,纠纷风险加大,维权困难。合同签订需要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且双方必须按约定开展经济业务,但要素中内容的不完善或不准确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合同中约定的履约方式不同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方式;合同约定的经济事项因性质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税率的不同,例如“维修保养合同”与“维护保养合同”看起来仅一字之差,但却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发票的取得时间不准确会影响合同准确履行,同时也导致纳税时间提前。因此企业在合同签订时,必须要清楚经济业务性质,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计合同的内容,避免因合同内容的不准确造成风险损失。
(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宏观环境风险
企业在合同签订与履行时应当关注企业宏观环境,了解政府政策、行为及法律环境,政局的稳定状况等外部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合同内容不符合当时政治和法律环境等,则合同无法履行,将造成企业损失。同时,部分企业往往不重视经济环境,不善于分析市场结构,盲目签订经济合同,所签订内容与经济发展不符,得不到政策支持,虽然合同履行,但却造成成本加大,加大了企业风险,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后,后期仍有部分企业盲目签订购地合同,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开发,为企业带来生存危机。此外,部分企业对行业分析不够,不能正确定位,对自身技术水平及力量估计也有差距,使合同在实际履行中质量不高,导致结算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这都是因为在合同管理上宏观把控不够导致的结果,因此,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宏观环境风险控制,对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评估,对自身企业也准确定位。
三、加强企业合同内控管理,有效控制企业风险
在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同管理工作模式也需要发生适当的调整,提高企业对合同内部管控能力,防控风险。
(一)做好前期调查,严控合同的订立环节
企业在订立合同前做好尽职调查,对外部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作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全面了解对方主体资格、信用状况、资质等级等确保其履约能力。同时注意合同内容形式的合法性,合同内容应当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明确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条款。
企业在签订合同中还可以利用经济业务的多样化确定合同的内容形式,通过签订业务的分包合同,购买保险的合同约定,转移责任条款等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达到签订时就将风险降低到可控制范围,确保企业的利益。例如,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配送过程可能因时间延误而导致原材料或产品变质,对此,食品公司与产品配送签订的经济合同中明确规定,若因运输方原因导致运输时间延长而使运输物品质量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损失由运输方承担。这一条款就将潜在的产品变质损失风险转移给了运输方。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管理风险,就需要重视合同条款的签订,不仅合同应具有合法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保证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提高合同质量。
(二)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审核流程的层次化及权限控制
企业要明确合同审核,明确审核人员的权责,完善合同审批流程, 将合同审批流程层次化,进而明确各层次在合同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对签订影响重大,涉及较高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时,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并将主要的意见妥善保存,同时重大合同的签订,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降低合同在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三)加强合同履行监督控制工作,重视合同档案管理
合同履行时监督对方按约定程序履行,关注外部客观事项变化,避免因外部客观因素导致的履约变更、中止。同时公司应当有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来做好合同大数据整合,并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分析;加强履行监控,做好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年末应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不足则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改进,以降低合同在履行中的风险成本。
(四)企业应加强合同结算控制
财务应当对合同内容及合同的履行进行实质性审核,注意合同履行中新增加的内容及变更事项,其中的权责应当清楚,金额必须准确,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应当拒绝付款,合同履行中明确应由对方承担的经济责任也应在结算前划清并由对方承担,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五)运用政策,控制成本,有效节税
为了鼓励一些行业的发展,国家经常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关注并研究这些政策文件是一个企业应当具备的。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合同签订时符合政策内容的条款应当进行正确表述,在合同履行时,企业才能够享受政策的优惠。同时企业应将合同设计与税收政策结合起来,以降低税收成本。例如,运用财税[2016]140号文中“纳税人将建筑施工设备出租给他人使用并配备操作人员的,按照“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租赁单位在签订此类合同时应按政策准确描述,则可享受政策红利,若描述不清則按“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这会导致税收成本加大。另外,合同签订因时间,内容形式的不同,所产生的销售确立时间不同,合同中约定的货款结算方式与税法规定的纳税时间。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合同管控达到降低税收风险目的。
最后,企业通过对合同的多环节,多层面全程控制,实现其对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平.经济合同标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2]李素美.对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9).
(作者单位:重庆渝证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