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2017-09-21唐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补阳偏瘫中风

唐然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脑病科荥阳450199)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唐然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脑病科荥阳450199)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中风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风后偏瘫;加味补阳还五汤;电针疗法

中风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偏瘫是中风后常见后遗症,临床表现为同侧肢体疼痛不觉、冷热不知等,且多数患者均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痛苦。中医研究表明[1],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偏瘫患者可显著缩短机体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此,我院开展了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相关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9.23±7.9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5.34±1.98)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60.53±6.13)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5.08±1.3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电针治疗无法耐受者;精神、神经病患者;心肝肾等器质性器官功能障碍者;其他原因所致难以完成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审核批准通过。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抗凝、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牛膝10 g、归尾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川芎10 g、赤芍10 g、黄芪60 g;伴口斜眼歪、舌强语塞者加半夏10 g、僵蚕10 g、胆南星10 g;夹痰热者加全瓜蒌10 g、竹茹10 g;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20 g、钩藤10 g、夏枯草10 g;夹痰浊者加茯苓10 g、远志5 g、菖蒲10 g;伴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10 g、川断10 g、杜仲10 g;伴血虚甚者加党参15 g、熟地10 g;伴阳虚甚者加桂枝5 g。水煎取汁200 ml,1剂/d,分早晚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取穴:口眼歪斜取太冲、内廷、合谷、颊车及地仓;上肢取曲池、合谷、肩髃、外关及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及环跳。具体操作:若患者初病单刺患侧,若患者久病则患侧健侧均刺,泻患侧,补健侧。先刺健侧腧穴不留针,后刺患侧腧穴,有针感后利用电针机对上述四肢穴位进行通电(采用疏波或断续波),至患者产生痠麻感或者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留针30 min,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肌力恢复到3~4级,五官端正,语言、肢体活动、吞咽功能正常,生活自理,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肌力提高2~3级,五官端正,语言吞咽功能正常,生活部分自理,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肌力提高1级,临床症状无改善,为好转;病情稳定但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85±8.27)分,对照组为(51.89±8.63)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为(80.97±7.43)分,对照组为(65.83±8.3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舌肌下部和面肌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其发病方式呈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多为缓慢,在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继而发生中风后偏瘫[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取得显著成果。研究表明[4],电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为中风后偏瘫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医理论将中风后偏瘫归为“中风”范畴,认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临床治疗主张以益气、通络、活血为主。加味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为君药,可补元气,气行则血通;当归为臣药,可补血活血,加强君药疗效;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地龙等为佐药,可祛瘀活血、通行经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补气、通络之效。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方法,具有调和机体气血阴阳、通达上下的作用,其通过刺激穴位来激发受损脑神经的功能重组及可塑性,加快患肢气血运行速度,改善微血管循环状况,进而促进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行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全面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李金娥.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52例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16-47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9

[3]孙维政,排孜拉·帕尔哈提,李敏.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21-4222

[4]马娜.补阳还五汤与电针合用治疗69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76

[5]黄爱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3):161-163

R255.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13

2017-06-05)

猜你喜欢

补阳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