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
2017-09-20曾明兴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融洽与同学的关系等。因此,本人根据多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得出以下感悟并为之进行简单阐述,希望与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
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多年,特别是从事小学毕业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下一番功夫,想要教好学生是不容易的。通过多年的小学毕业班《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是教学者的学,在改革开放浪潮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义务教育的教学者,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必须学习。我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参加教学工作,曾经经历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到幻灯片、电子白板教、网络等模式教学,不学习根本适应不了现代教学,且无法上课。教材中很多新的内容及要求如《社会文明大家谈》《学会拒绝》《学会和谐相处》等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且率先垂范。还有很多适应社会的语言、交际、地方习俗也需要教育者去学,教师学习了、知道了才能交给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
其次是对学生的教,我从以下方面组织学生教学:
一、 提高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认识的重要性
在边远的农村学校,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教育没有城市重视,有的家长甚至跑到学校找到教师说:“老师,你不能批评我的孩子,他学到多少算多少,就算他学习成绩不好,以后出身社会照样可以找到工作的”。针对这样的家长和学生,教师只有耐心劝导和教育:学习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以后你的孩子出身社会不管从事任何工作,有文化始终比没文化好很多。我们教师也会通过家访,与家长耐心交流沟通等提高学生及家长对学习的认识,使家长能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
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农村学生对学习重视不够,兴趣不浓。因为不管怎样,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随便怎样都是可以读的。也不管怎样,始终都会出身社会参与工作的。因此,别说《品德与社会》这一门副科,就是《语文》《数学》这些重要科目也相当不重视。所以,教师教学起来很苦难。
三、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主科教學,将会纳入小学毕业考试并以主科成绩,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事关学校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声誉,必须授予重视。经过思考,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试能力我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1. 找学生谈心,让学生认识学习重要性,认准自己以后人生道路,确定自己人生目标并向这个目标奋进。
2. 多利用现代教育对学生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易学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我都尽量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只有一个地球》《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等。
3. 让学生尽可能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小学生本是对外界充满无限好奇,偶尔离开课堂参加到社会活动中,会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也会增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与学习意识。如《到周边去看看》《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等。
4. 在每节课课前我都会设计课前提问的环节,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增加课堂上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在我讲到重点知识的时候学生的接收能力也会更强烈一些,就能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分数。
小学《品德与社会》内容丰富,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重要内容。有的内容虽然只是一两课时,但是对人生来说确实终生受用,如《学会拒绝》《学会和谐相处》《社会文明大家谈》等。
综上所述,教师本身需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与意识的培养。在平常教育中就应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并将用于升学考试与社会实践当中,体现品德教育的时效性。同时也要耐心地引导农村学生家长对学习方面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自家孩子学习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理念与核心要素[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6):59-63.
[2]武宜娟.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与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61-66.
[3]程振禄.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2):35-40.
作者简介:
曾明兴,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马蹄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