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7-09-20左丽萌
左丽萌
【摘 要】微生物学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是一门应用型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目前,有关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成为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此为基,本文拟从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出发,在阐述微生物学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如何改革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微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路径,试图为微生物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极强、涉及范围极广,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环境生态学等均有涉及。作为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发展极其迅猛,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门较为前沿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理、严谨的学风和科学态度,在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具备从事微生物应用和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一、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兴趣,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微生物学内容极其繁多冗杂、难于记忆,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容易使抽象理论变得更加乏味。在教学中,如何使得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加以实践运用,是微生物学教师不可推脱的责任,特别是进入科技与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观念的改变、教学技术的更新,如何在微生物学教学上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1]因此,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革微生物学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机会,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风。[2]同时,改革后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敢于动手操作,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设计探索能力。
(三)培養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研素质
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不是对其置之不理,而是采取认真思考的态度,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扩展知识内容,得出合理结果,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对学生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微生物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受到局限
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实验器材上,多由教师一手包办,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导致学生主动能动性的缺失,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依赖性,使得学生不注重课堂前的预习,课堂上不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解决,相应地在分析问题答案上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同时,由于学校在仪器设备上相对匮乏,在微生物学进行实验课程时,导致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有的学生只能观看,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动手参与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不爱动手的坏习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甚至有部分学生养成了投机钻营的恶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3]简言之,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只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有效发挥,进而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思考的独立性。
(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在理论课程方面,评定学生成绩主要看他们的课堂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常以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考试,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注重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深思;在实践课程方面,评定学生成绩主要看实验报告,导致学生过多地为了取得体面的实验报告而做实验,[4]当实验出现失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不是采取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方式应对,而是为了让实验报告能够得到教师的“好评”而编造虚假数据,更有甚至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的情况,这种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微生物学课时安排过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特别是实验课程上,有些实验结果需要18小时以上才能观察到结果,一节课时的实验课程并不能将整个实验过程完整地呈现,过紧的课时安排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如果将实验结果留到第二次课堂上再观察结果,[5]不能很好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观察,降低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地也很难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三、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主,比较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要积极实践讨论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然而微生物学与数理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更多的是以描述为主的学科,没有公式推导。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教师都是忙于讲授,学生忙于记笔记,遇到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教师还要进行黑板板书或者慢条斯理地重复讲授,学生才能很好地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记下来。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强课前动员。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动员工作,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步伐一致,教师首先要表明微生物学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讲解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设想与期望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二,加强预习。[6]结合微生物学科的特点,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要在预习时提前了解课堂知识内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重难点的把握,以便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更好地专心听讲,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教授与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精讲导学。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讲述大量知识内容,而是应该求少而精而不是求多,讲解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普遍问题,并设疑启发,并给出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果得以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