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家世及渊源考
2017-09-20龙军
【摘 要】有明一代,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人才辈出。其中,陆治以工整妍丽的花鸟画著称于世,成就斐然,山水画以青绿见长,亦别具一格。本文根据陆敏(陆治曾孙)辑佚的《陆包山遗稿》等其它各方史料,对陆治家世渊源作详细考察,希冀借文中所罗列的陆治家世情况,帮助后世研究者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陆治。
【关键词】吴门画派;家世渊源;花鸟画
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苏州)包山人。因念其祖居,一生多以包山、包山子、包山居士为号,偶亦以洞庭山樵、阳城居士为号。①室名有有竹居、阳城书屋、西畹斋等。②陆治聪颖天资,山水、花鸟独具一格,偶作人物,且善行楷,与陳淳(白阳山人,1483—1544)、文嘉(文水,1501—1583)及文伯仁(五峰,1502—1575)等同为吴门画派第二代传人的中坚力量。他工经义,精诗词、散曲,亦涉考据之学,与王宠(雅宜山人,1494—1533)、王榖祥(酉室,1501—1568)齐名于苏州。著述有《陆包山遗稿》③(下简称“《陆稿》”)、《家语纂注》十卷及附录一卷等。
关于陆治先世的迁徙历程,有两处文献可察。其中,黄省曾(五岳山人,1490—1540)就陆铭(陆治之父,1456—1532)的離世曾作《明吴郡有竹陆先生碑一首》(下简称“《陆碑》”),文中有载:
先生讳铭,字汝新,其先开封人也。曾祖父定一,鸿高福遁眷来吴门,遂乃庐松茹芝,宅于包山。祖父显,以湖泛劳危,百工鲜资,竟迁邑里。④
另据王世贞(1526—1590)为陆治所作《陆叔平先生传》(下简称“《陆传》”)一文中记:
君名治,叔平其字,先世由汴徙吴之包山梅粱里,后徙郡城,遂家焉。至君,益转徙支硎山中。⑤
由此可知,陆治的高祖陆定一由河南开封迁至苏州包山(今太湖西山)的梅梁里,到曾祖陆显时,迁至苏州城内。到陆治时,又隐居至苏州城西的支硎山中。
自高祖陆定一迁往苏州以后,其子陆显因“荐辟”任县丞一职,由是形成了陆氏世代业儒、以耕读为生的传统。对此,明朝《崇祯吴县志》有载:
陆显,字公著,包山人,宣德间以荐,授定陶县丞,在任六年,政宽民和。丁内艰。正统初,复补长山县丞,历四载,莅政如定陶,民尤敬仰。致政归,黄冠野服,遨游林下,以诗酒自娱,卒年六十八。⑥
陆显,字公著,宣德年荐,历官长山县丞(即陆铭之祖)。⑦
由以上两则资料可知,曾祖陆显曾于明初宣德(1426—1435)、正统(1436—1449)年间任山东定陶、长山的县丞,历十载。陆显莅政期间,恭人敬事,是位廉政的官员,其主政的府县,“政宽民和”,陆显本人也得到了民众的“敬仰”与爱戴。待其致仕后,则“黄冠野服”,遨游在林泉之间,“以诗酒自娱”。关于陆治祖上这一业儒传统,王世贞所撰之《陆传》也可印证,但是在《陆传》中,王世贞所记陆治的“高祖”曾“为长山丞者”,实为“曾祖”的误载。⑧
据黄省曾所作《有竹陆先生碑》,陸治祖父名瑄,祖母朱氏“举生四子”,父亲陸銘,字汝新,在四个兄弟中虽排行最小,但“幼而灵秀”,所授诗书,皆能“响然上口”。陆铭早年蒙幸文洪(希素,?—1479,文徵明之祖父)先生的指导,习诗文,理儒业。因具备这种天资与良师等有利条件,陆铭学识渐趋深厚,加之其德行较佳,故声名愈重,其门生弟子中,有成就者亦不少。⑨但是,正是这样一个集才识与德行于一身的鸿儒,却“十有三试,命禄坎坷”,毕生“竟违秋书”。直至暮年,方得以“岁贡”,官浙江遂昌训导一职数年,后又迁乐清县学教谕,但不赴任。文徵明(1470—1559)念及文、陆两家故交,亦“高其节,为之志其墓”⑩。
陆氏一门,至陆铭时人丁兴旺,陆铭之妻邢氏,生治,另有女二人,妾邱氏,育沼,有女数人。?陆治之妻刘氏?,其与陆治所育后人的名、号都无考,目前有据可查其有子一人,有孙辈两人,曾孙辈中,有陆敏一人。?
注释:
①陆治以“包山”为号,王世贞在《陆叔平先生传》(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三,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3947页)中有记:“君益转徙支硎山中,然不能忘包山,榜其斋庐,学者因遂称包山先生。”另,陆治有包山子、包山居士、洞庭山樵及阳城居士等号,这些皆可见于陆治现存的画作款题中。
②陆治“有竹居”、“阳城书屋”二室名,多见其早年画作款题,“西畹斋”则多见其晚年画作款题。上述室名,亦散见于《陆包山遗稿》中的部分诗作。
③《陆包山遗稿》为陆敏(陆治的曾孙)于明朝崇祯年间辑佚,保存了陆治生前的部分诗作,本文所引《陆稿》为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
④见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卷三十六,引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四,山东: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827页。
⑤见《陆传》。
⑥见明朝《崇祯吴县志》卷四十九,引自《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十九,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252页。
⑦见《崇祯吴县志》卷三十八,第105页。
⑧据《陆碑》记,陆铭的曾祖(即陆治的“高祖”)名“定一”,祖父(即陆治的曾祖)名“显”,父亲(即陆治的祖父)名“瑄”。又,陆显曾任长山县丞,上文所引资料已证实。由是可知,王世贞记陆治“高祖”为长山县丞,实误。
⑨《陆碑》有记:“归先生之教,匪骤匪迫……若进士刘君文韬(刘烱)、朱君子纯(朱纨)、举士陈君直夫、王君世坚、毛君百朋(毛锡朋)及鲰生省曾(黄省曾),皆薰饫四教,前后登荐……”其中,朱纨官至右副都御史,为抗倭名将;黄省曾在经学、史学、地理、农学等多方面的成就卓著。
⑩见《陆传》。文徵明为陆铭所作墓志,原文已佚。
?关于陆治兄弟姐妹的情况,《陆碑》有记:“原配邢氏,生治,吴郡诸生,二女子……侧室邱氏,生沼。”又,《陆传》有记:“自乐清公(陆铭)殁,有庶子女五人而幼,皆养君所……”结合以上资料可知:陆治为嫡长子,有同母姊妹二人,异母弟有陆沼,另有异母姊妹数人。
?陆治曾于乙亥年(1575)作《桃源莱子图》轴题款云“余与内兄诚斋刘公同生,八丙八辰矣”,内兄(即妻兄)为刘公,由此可知陆治之妻为刘姓。参见陆心源编《穰梨馆过眼录》卷二十一,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第638页。
?有关陆治的儿辈情况,《陆传》有“乐清公所遗田产,(陆治)不以予其子,而予沼”的片段记载。另,陆治的孙、曾辈情况,据《陆稿》第259页,陆敏在回忆他与钱允治(钱榖之子)的交游情景时,自称“陆包山曾孙”,又提及自己有“家叔”。据此可知,陆治孙辈至少有两人(敏父及“家叔”)。
作者简介:
龙军(1987~),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非遗理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