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心理,引导快乐学习
2017-09-20张悦
张悦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在教育事业不断加快发展的环境中,学生也开始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同学,甚至来自自己。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压力又过大,心理问题便接踵而来,进而影响学习。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知力、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下面就如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等不良的心理。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教师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如厌学、自卑、压抑、胆怯等心理问题。
(3)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們造成了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所忽视的问题。
二、读懂学生心理
学生内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成年人不了解的世界。身为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幼小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读懂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达成心愿。我们为什么要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是为了要“找准教育的根本目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读懂学生,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分析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与困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1.读懂学生已有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儿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学起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了解、研究、关注学生,及时掌握他们的认知基础,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业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从而掌握真实信息,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与能力。
2.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
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的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的“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学习。基于对这些 问题的了解,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
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差异既有显性也有隐性。教师在关注群体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也要关注个体,关注学生的性别、年龄差异,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的方式等,要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
4.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实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是一种预设执行和再现,更多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
5.读懂学生的困难
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思维的受阻情况,错误的解答等,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6.读懂学生的情绪变化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认知情况。
7.读懂学生的错误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必须学会“读”懂学生的心灵,赏识、激活、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信,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三、引导快乐学习
作为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就得读懂学生心理。现结合自己的摸索,谈一点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1.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学生,他们把教师视为典范,视为自己言行的指南。因此,对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素质因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这些词都是社会对教师的美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要把自己挚热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个孩子,面对有尊严、有思想、有个性、有潜力的学生,要给予引导协作,而不是训斥、压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最后,教师要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尤其面临社会变革,工作竞争压力愈演愈烈,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教师随时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这时教师不能迁怒于学生,带着情绪进课堂,要能够坦然处之,给学生一个表率作用。
2.塑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引发学生兴趣、焕发学生活力创造性的环境。教学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满含期待的目光,真诚的微笑,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巧妙运用各种评价语言,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作为教师,也要能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情谊。
3.关注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他们对知识有着新鲜感和好奇感,而好奇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往往能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成渴望,这样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就能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生命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读懂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交流,倾注我们的真爱,方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