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

2017-09-20魏家强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阅读小学语文

魏家强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春风细雨,包含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含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地、温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德育渗透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对台湾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我注意围绕课文的中心,抓住关键的词、句、段、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如《一个降落伞包》一文中,当飞机遇到危险,人们生命受到威胁时,“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这段话中“立刻”、“站”、“跨”几个极普通的词语,就闪耀着周总理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德。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找出这三个词,问学生:“文中用上这三个词有什么好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这三个词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了周总理的几个连续动作,同时还可以看出当飞机遇到危险时,周总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小女孩的安全,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小女孩救出机舱。通过关键字词的品味,学生对周总理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三、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如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長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讲述中,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在邱少云周围,枯草在燃烧,浓烟滚滚;火苗趁风势乱窜,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背上的棉衣烧着了,发出了浓重的棉布焦味。邱少云感到仿佛有万根钢针在身上扎,他强忍住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死死抓住地上的土块,紧咬住双唇,鲜血一滴滴地往下滴,他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敌人的碉堡,目光里充满了愤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和摹声技巧,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当时火势之迅速、猛烈,邱少云处境的危险,思考着邱少云为什么还“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认识到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牺牲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如临其境中感受了邱少云这一英雄形象的崇高品质,从而自觉地以邱少云为榜样,增强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五、在质疑求异中渗透德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导向。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设疑,学生质疑,启发解疑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自觉、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六、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能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运用贴切的排比句、比喻句,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中,我运用教材的插图、幻灯图片和录音带,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来朗读第二、三节。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那桂林山的奇,漓江水的美,就进入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之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七、课外深化时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单单在课内是不够的,还要延伸到课外。我在《林海》一文教完后,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然后拿起自己的笔来赞美家乡,在习作中同学们能抓住太白公园,青龙瀑布,潭獐峡等进行生动描写,表现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把对家乡万州青山绿水的热爱,升华成为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这样既扩展了知识,活跃了思维,又深化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必须“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阅读小学语文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