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课堂

2017-09-20陈斯诗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學生主体有效性

陈斯诗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基于该理念之下,课堂设计应当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设计分析、合作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评价等等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學生;主体;有效性

一、教学片段描述及其反思

(一)片段一

1.教学描述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屏幕(镜头式的杯子),这是镜头?是一个杯子。如果让你们去设计,你们能设计的出来么?(自由发言)

老师手上有一个杯子,是由一个学生设计完成的(倒置的乐扣杯,将底部切掉),这个设计获得了温州市产品设计的二等奖,我们看看这个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轻松地清洗杯子底部。

师:杯子用完不晾干,容易在杯底产生污垢,又比较难清洗,这个杯子就可以很容易地拆开清洗底部。设计是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这位同学要完成这样一个杯子的设计往往需要经历这样一系列的工作程序(ppt展示),这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他能设计,我们也可以,今天我们也来经历一把设计的一般过程。

2.教学反思

导入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给学生造成悬念,产生亟待要知晓欲望;③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导入情境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与课堂的实效性密切相关。

该环节设计意图是用生活中的创意产品和学生设计的杯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自然导入,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该环节开展得较成功,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设计较好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课堂的深入开了个好头,达到了一定预设效果。

(二)片段二

1.教学描述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最重要的环节:制定设计方案。老师先简单介绍下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收集信息: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杯架就是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当然还有其他的与设计相关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去收集。设计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旁边的设计要求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成本低?怎么样设计才能降低杯架的成本,和什么因素有关?生:和材料有关。稳定?生:底座要大,和形状有关。怎样才能使杯架设计得牢固?生:用硬一点的材料,还有和形状有关。不弄湿桌面,要怎么设计?生:放置一个盘子可以接水,还可以在杯架下方放海绵,起到吸水的效果。依次将几个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和材料,结构有关,罗列在黑板上。接着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方案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看大家都比较厉害,我要给大家增加难度,限制一下材料,我们这次的杯架就用电线去设计,所以大家在构思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以电线为材料构思结构,完成方案的构思,最后就是方案的确定。

经过简要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请大家设计一款杯架,将杯架画在学案的相应位置。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好,如果设计的好,我们也去参加市里的产品设计比赛。

师:老师看到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和大家一起分析自己杯架的设计?

生1:将杯架放在洗手台上,杯子漏下的水刚好可以流到吸收槽中。

生2:树形的杯架,树枝上有海绵可以用来吸水,也可以固定杯子不易掉落。

请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教学反思

学生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制定好规则,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过杯架的材料要不要进行限制的问题,如果不限制,在后面用电线进行杯架模型制作的时候往往和大家设计的材料不一样,大家就很难用电线制作出相应的模型,所以在本环节中加入了对材料的限制条件是为接下来用电线制作模型做铺垫。然后将时间都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完成杯架设计的环节,从而得到了很多杯架的设计方案。本环节有生生评价的环节,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完自己的方案后,其他同学会给予该设计的评价,这也是很好的让课堂动起来的一个环节,学生都很喜欢找茬,这个环节也是让同学知道方案是要不断的改进的,好方案绝不会仅有一个,任何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

二、如何“生”动课堂

(一)设置规则,任务驱动

通用技术课堂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应该有更深一层次的要求,要让学生体验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达到了课堂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任务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在课堂上要有可操作性,比如可以选择比较常见的材料作为任务,像本堂课中的电线,纸张,瓦楞纸,竹签之类的,对于在课堂中操作的动手材料宜选用简单易操作型。

(二)合作讨论,生生评价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是课堂变革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动起来的同时,教师也活起来了,整个课堂就非常灵活,学生和教师的双边互动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结果也可以交给其他学生去评价,老师在其间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研究学习目标和学情

为了顺利实施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前的教师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等,对课堂的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一堂课学情是最难备的,你会发现你备好一堂课,在每一个班级上过来感觉都不一样,在有些班级上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在另一个班级上效果又很差,感觉自己备了一堂很失败的课,这主要和学情有关。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上课班级的情况,当然班级学生积极配合你是最好的,如果碰到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你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怎么想办法让他们多讲,我们少讲,这要靠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经验积累总结方法。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时代的要求,也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也要求老师需要备课的内容更多。但是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堂课时,上课不再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融入其中、发自心底的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學生主体有效性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何谓“主体间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学生作品选登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