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蓝印幽梦》创作过程和有感
2017-09-20王冠楠
王冠楠
摘要:工笔人物《蓝印幽梦》的创作通过对素材的收集、取材的构想、意境的传达、构图的经营、形体的塑造、黑白的安排、虚实的处理、色彩的设计等,将传统人文和现代时尚审美进行了有机融合,古典与时尚相伴而生。
关键词:素材;选题;构思;意境;构图;勾线;着色;刻画;调整
一、创作构思题材选定
(一)收集素材
创作题材,在自然中寻找不断的寻找,带上照相机和速写本记录,留意可以成为素材的事物,体会各地不同的风俗文化。在了解不同的风俗文化的同时,没有足够的绘画基础,就算有再好的想法也是表达不出来的。因此在专业课学习时,多临摹名家的画作;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大量阅读国画书籍。看画展的同时注意画作的构图,设色,吸取优点,为创作作准备。
(二)拟定选题
创作想要表现晒布的主题,几块布挂树枝上布上,树上再加几只鸟,把这个设计构图和老师说了后,老师说:“画面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画面太杂,没有美感。这幅画存在的意义,这是作者要考虑的一部分。这个设计图纸不好,重新找构图。”
(三)作品构思
当构图否决掉之后,就找了一些理论书看,陈绶翔著国画教程中有一句话说,“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洋绘画的一系列视法和画法特征,例如,不讲究空间定点透视,不画光影,等等。”
王冠军画的工笔人物画,不否定传统中国绘画,以线造型。在传统画的基础上,选择以西洋画具有空间定点透视的特点。
如果不放弃原先晒布的主题,借鉴西洋画的特色,改变原有的构图,删减一些不必要画的,达到“美”的效果,给人以愉快的心情。再加上人,构成一幅工笔人物画。
(四)意境传達
晒布,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变得更加广泛,可是晒布文化仍扎根于中国文化之森。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对自身文化越来越重视,将传统人文和现代时尚审美进行了有机融合,古典与时尚相伴而生。
二、创作过程
(1)构图的经营。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经营位置”就是构图的具体法则。王冠军吸取西洋画有空间、定点、透视特点的构图方式正是我想要的。通过晒布柱子的空间关系,表现平面上描绘物体的透视感,柱子的数量注意疏密结合,前后柱子粗细注意区分。
人物的位置和数量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斟酌。人物只画上半身,不画脚,使画面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给人造成我只是画了这个空间的一小部分的感觉。
构图是画作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需要长时间的构思安排。
(2)形体的塑造。谢赫《画品》一书中提出了“气韵生动”是说在人物的描绘方面抓住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在人物的动态选取方面决定,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仿照唐代仕女画,唐代仕女画多描绘贵族妇女的生活,手型有意识地画细画长。人物的的头发大多被布给遮盖,为了能够体现现代时尚审美,披下来的头发也有被烫过的微卷。整个人的动态是一种远离城市灯红酒生活的年轻少女,平静内心,古典与现代的微妙碰撞,回归传统,拥抱自然,展现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3)小草稿的创作。通过之前的作品构思,对创作的构图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把自己的所想绘制成几个小构图,先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系置确定下来,并把背景中的柱子前后疏密关系做了交代,在画布时,提到了要把布表现成“静”的状态,最终确定素描搞中布的状态,确定其正确的位置和比例关系,给指导老师看,在老师的建议小背景布的形态和疏密关系改进了很多,最终确立小草图。
(4)小色稿的创作。创作初稿画好后,接下来就是画小色稿了,小色稿动笔前我看了大量的工笔人物作品,最终选定庄道静的画风,庄道静的工笔画带有装饰效果入画,却不破坏传统工笔画“美”的意境。不过,这只是手段,画面上的高贵气质才体现了传统在庄道静内心的潜入和幻化。
为了线稿和表现技巧的融合,需要作三到五个小色稿,然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张,作为设色时的参考。小色稿的制作虽然没有成品精细,但重点是大效果。面部的深入刻画不可忽视,要单独的在一张宣纸上提前刻画一下面部,以免在正稿上造成失误,这些准备做好后就可以绘制正稿了。
(5)调整完成。调整后的绘画作品才是真正完成。它的目的是调整画面中的整体效果,调整色与线的关系,加强画面中的形神兼备。如果在调整的过程中,发现局部需要再次勾线,那么,最后这次线条的质量就尤为重要。用笔要生动、干湿浓淡、提按顿挫都要注意;无论勾勒线是墨还是色,都要把好度,用墨最好不要用纯墨,颜色不宜比色过分深重,以免线在整体画面中达不到融合。
三、创作体会与总结
创作来之不易,任何创作,都需要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反复思考、否定原来的想法直到最后确认。在创作过程中要对画面的效果、画面的进展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还要做到能够熟练地对工具材料的性能进行运用并把握好创作的程序。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了很多问题,每一个小环节都需要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创作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