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
2017-09-20曹红梅
曹红梅
摘要: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灵感必不可少,构思是创作的重要前提,制作过程亦不可忽视,而艺术评判与作品的反馈则是检验作品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研究艺术,必须关注艺术创作这个主要实践环节。只有创作,才会有作品,才有了后续的评论与赏析。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艺术家在感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表现世界观的过程。诚然,艺术家本人的个人修养与成长经历等,也是影响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现结合摄影作品《我所拥有的一切》的创作过程,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创作过程有三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社会生活素材和经验积累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进行创作,首先要体验、感悟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长时间体验与深刻的认识。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
没有经过艺术体验,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史上许多成功事例都彰显着体验这一环节对于创作的关键作用。摄影作品《我所拥有的一切》拍摄,最初始于对邻居五保老人生活的好奇。他大概70岁左右,眼睛全盲,腿脚也不大灵便,却不愿意住进敬老院。和他的交谈中,老人告诉我,其实在敬老院并不比自己住好多少。那么,敬老院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真如老人所说的那样?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开始了“敬老院”的背景资料查询和滕州西岗镇敬老院实地调研。结合时下敬老院的现状,以及摄影所具有的对真实的完美的复制功能,反应细节的美学特征,我决定拍摄一组反应敬老院老人生活现状的作品,以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展现对老人们生存状态的剖析,引发更多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艺术构思——提炼素材产生主题与布局设计
艺术构思作为创作的中心环节,既是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分辨,也是对生活中的抽象的原材料进行改造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只有经过艺术家的构思,生活中的原材料才能升华为艺术。
艺术构思的第一步是要选择题材,提炼出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所谓“典型”,既体现事物的普遍性,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要得到典型化的艺术形象,需要对生活进行总结并提炼与概括,尤其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必然因素。摄影作品《我所拥有的一切》,选取老人的所有物品为主体,以此来传达老人所需。
其次要明确鲜明的主题,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主题并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当然,反复构思表现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图像泛滥成灾的时代,除了自己的肖像,只有足够特异的照片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所以,我试图寻找一种更能体现主题的表现手法。摄影作品作品《标准家庭》,使我受益匪浅。在这组作品中,王庆松运用了类型学的手法,拼接的方式。在取材时,他选取了200多个三口之家,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体貌姿态。后期,它又把200幅照片拼接成一件作品。这组作品鲜明的反映了那一时期最普遍的家庭模式。在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相似性。同为社会题材,我感觉它非常适合用类型学摄影的手法去拍摄。
通过对类型学摄影的了解,基于类型设定的范围越小,类型设定所具备的文化表述能力也就越集中,而一个人的生活物品能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现状,我决定从老人所拥有的东西入手,通过类型学摄影的手法,以“相同也不同”为切入点,以一种尽可能的客观和中立立场,用散射光正面拍摄,再把拍摄的照片在同一画面内呈现整体搜集效果展示,以此反映老人的生活。
三、艺术传达——制作成作品
艺术传达,是指艺术家在体验与构思之后,运用合理的表现形式,将艺术形象转化为作品,这也是创作的最后一步。在把艺术形象具象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用光、色彩等要素。同时,在创作完成后,还要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摄影创作同样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确定一个具有以小見大的普遍性社会意义的鲜明主题,通过照相机这个媒介,借用构图、用光、色彩等造型语言展现引人注目的主体。要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师需要具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敏锐的洞察力及丰富的想象力。摄影作品《我所拥有的一切》经历了确定拍摄主体与表现手法、实拍、后期调整、打印装裱等一系列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环节在具体摄影实践中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观察、体验生活阶段是基础,构思阶段是重点,完成阶段则是关键。
艺术源于生活,得益于思想。只有发挥各方面的能量,才能使作品得到完整体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