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节气中的温州非遗元素

2017-09-20叶颖楠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秋分温州市汤圆

叶颖楠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古代民间都是在这一天过节迎春的,祈祷新一年的和顺安康。苍南县的例行迎春活动——划太平龍仪式(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龙分开门龙、净龙、关门龙、小船龙四种船型,划太平龙仪式全过程包括了杀“龙猪”,摆殿,折龙,请香信,起殇,划龙等程序。完毕后,在龙窟点火将龙烧化“升天”,称“屠龙”或“化龙”。这活动是为了祈祷地方太平,是一项富有浙南特色的非遗项目。

雨水是反映降水的节气,春雨预兆着秋天的收成。但中国地域辽阔,总有些地区不能获得足够的雨水,尤其是华南地区“春雨贵如油”,所以求雨、拜龙王等仪式活动应运而生。泰顺县便有这样一种求雨仪式,

“泰顺翻九龙”(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举行的地方由罗盘测方位选定,将九张八仙桌层层叠置,法师从地面开始逐层翻转,每翻转一张桌子都要念一道咒语,一直到顶层,再从“顶楼”逐层翻下“楼”。吊九楼是一种集神秘文化、高难杂技于一体的民间活动,承袭了老百姓美好心愿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二、三阳开泰,雷打入夏

从小满节气开始,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降水增多。临近“端午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一“温州端午龙舟竞渡习俗”(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大举行。在温州,龙舟竞渡俗称“斗龙”,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

“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温州龙舟竞渡,至迟在宋时已很流行。龙舟在温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端午期间的“斗龙”依然是温州民众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的民间活动,是名副其实的“水上狂欢节”。

夏至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之一,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民间自古就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温州纱面(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地区的特产面食,煮面简单,重点是佐料,老酒和煎蛋必放,肉丝、虾干、香菇、青菜等其他配料看个人口味。纱面营养且易消化,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滋阴美容等功效。

三、凉风习习,蝉虫鸣秋

秋分温适宜人,“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民间有句话,“秋分到,蛋儿俏”,关于蛋的民俗小游戏很多,如竖蛋、撞蛋等,温州地区还有蛋画。温州蛋画(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在蛋壳上描绘山水、花鸟、人物传说故事等图案的国画艺术,是一项风格独特的传统美术,具有艺术、人文和民俗价值。

寒露时,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九九重阳节正好在这一节气中,为驱恶禳灾,人们会去登高、吃重阳糕、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乐清市的重阳节吃登糕习俗(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这样一项民俗活动。乐清登糕也叫花糕,香甜可口,老少咸宜。原料是糯米、白米、红糖、白糖,和成面团放入蒸笼,蒸完之后趁热倒入石臼中,用石槌敲打,期间不断洒水和翻转,捣后取出面团,将其捏成圆饼状,刷上糖浆,撒上芝麻、桂花和花生等配料。最后插一面三角形小旗,加以节庆风味。

四、水冰地冻,梅香绽冬

大雪降温厉害,南方容易出现霜冻。同时人的血压、气管、肠胃等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产生变化,所以这时养生尤为重要。温州市一指禅推拿(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为诊察手段,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经络而治。推拿手法遵循“循经络,推穴位”的原则,将意气集定于“指”,在经络穴位上施术,以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冬至当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是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幸福。温州市县前头汤圆(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咸丰年间开业,是温州最早的一家汤圆店,制作的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皮薄馅大、馅心香馨、汤清味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秋分温州市汤圆
元宵VS汤圆
秋分
汤圆来卖萌
画里柿乡
秋向此时分
Listen and Number 等
八哥、秋分和老博士
汤圆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