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特征

2017-09-20汪苗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整体性

摘 要:“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单一化和封闭化的特征,政治上的特殊性以及时代的显性特征,凸显了作家群体的断裂状况。“文革文学”不仅是一个实践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代表了一个特殊时代整个文学领域的发展状态及方向,以及由此反衬出的社会政治、作家特征、作品特点等方面带着时代的特殊味道。本文主要以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特征为研究中心,通过此中心探讨本时期作家群体的形成,作家群体的个性缺失以及对本时期作家群体整体性的评价等问题。

关键词:文革;作家群体;整体性

作者简介:汪苗,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某一时期的作家群体的真实面貌是这一时间内学界状况的真实写照,文化与经济政治分不开,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精神层次的变化,恰能反映这一特殊时期文化的价值所在。当时的社会把这种文学作为宣传政治的工具,所以导致作家群体在进行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这一时期的个别文学作品基本上失去了文学作品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学艺术的阅读和鉴赏价值。

一、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的形成

文学艺术需要服务于、根基于政治,且要符合社会政治背景文化发展脉络与趋势,这一思想是流淌于“文革”文学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文革文学”是这一时期内,最能反映社会形态,最能说明这一时期人们精神文明的“回忆录”与“反思录”,因为文革文学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独特的时代特点。“文革”时期的作家群体,在特殊的政治条件的影响下,文学创作风格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特殊色彩和特征。

政治上的要求、文化环境的渲染以及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使得原本“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个体向具有“千篇一律”创作风格的作家群体转变。在此形势影响之下,“红色主流文化”成为作家创作的出发点,这一时期内作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中大都隐去个性化的人物、情节,响应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要求,创作出适合时代宣扬的英雄人物形象。

二、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的个性缺失

文革时期的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格局不是无產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实体阶级对抗,而是意识形态的内部对抗。”并且,真正的“统治阶级”又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压制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与作家文学创作相互纠缠,中国文艺界被宣布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政治”,“被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文艺界各个领域中都遭受到重创,建国以后出现的歌颂与宣唱革命历史与新社会的作家笔下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大都被宣称为“有毒之草”,再强加上“复辟资本主义的宣言书”、“丑化工农兵形象”、“为阶级敌人张目”的称谓,有的大加鞭挞,有的被付之一炬。这一时期内,能够正式并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没有多少,然而创作出来的成型作品都十分珍贵。这些带有特殊时代烙印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值得后人研究与思考。

这一时期内的作家,一些作家并不敢随意抒发个人创作思想,很多“地上创作者”隐身变为“地下创作者”。作家创作的思路受到政治的影响,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内容多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塑造形象。迫于政治压力,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家借以不同题材、体裁以及写作手法、表现手段,来努力反映文革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及特征。作家群体创作的特征从“各有特色”、“百花争艳”向“千篇一律”过渡。

三、对文革时期作家群体整体性特征的评价

文学艺术需要服务于、根基于政治,且要符合社会政治背景文化发展脉络与趋势,这一思想是流淌于“文革”文学中的基本理念之一。作家群体创作的中心基本围绕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纲领,其整体性表现出紧贴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特性。

文化大革命时期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特征是受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也是在扭曲的社会大背景中产生的具有时代特质的产物,它深深扎根于“文学土壤”,且产生于时代诱因。而在文化大革命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文革时期作家群体的创作个性都受到压制,社会地位受到排挤甚至打压。正是因为其具有特殊性和整体性,才更加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时期文学领域各个层面的动态。

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中政治形势、经济环境以及文化走向,作家群体所表现的“整体性特征”中相似性、顺时代性最为突出,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的结果。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作家群体的种种整体性特征不能在某一方面对其评判优劣,历史是整体性的也是多方面的,亦如主流意识形态也是多种方面促成的。看待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特征,评判历史的正误与否,都应从各个方面宏观且客观的衡量,这也许才是后人研究历史、回顾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

结论:

受时代影响,作家群体收起了正常的表达方式,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到情节,从文体到寓意无不需遵循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大多作家在创作时,都刻意将笔下人物塑造成适合时代需要的英雄典范,作家个性受到严重压抑。多方面分析这一时期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特征,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进行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五·一六通知》,1966(5).

[2]王石,《人民日报》,1967年(6).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85页.

[4]初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1974(6).

[5]《致读者》,《今天》创刊号, 1978(12).

[6]方厚枢,《“文革”十年的期刊》,《编辑学刊》,1998年第三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性
课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之整体与协同研究
浅谈幼儿教育的整合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浅议中学语文学科教学
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探究
浅议教学系统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