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实证研究及分析
——以唐山市为例

2017-09-20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李焕张盼景丽伟王晴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李焕,张盼,景丽伟,王晴

(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河北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实证研究及分析
——以唐山市为例

汪凤兰1,张小丽1,邢凤梅1,李焕1,张盼1,景丽伟1,王晴1

(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居家养老;养老 服务供给;养老服务需求

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重视。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人认可和接受,有31.5%的老人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首选。但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大部分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缺乏了解,使得服务的利用率较低。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形式和内容的需求参差多样,但主要以无偿服务需求为主,多数老人不愿意承受自费服务项目。供给方面,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覆盖面窄,难以满足老人个体化需求;服务资金不足,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均不高等问题。如何使得服务需求与供给达到匹配协调,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议从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各个层面统筹和协调养老服务资金,加强各方力量参加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和建设中;综合评估老人需求和社区现有资源,使得社区养老服务更具针对性,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我国自21世纪初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5年我国老龄化将会达到顶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4.4亿[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面对养老难题,我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在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我国所有的城市、乡镇及农村推广和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夯实该项养老举措。现阶段,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政府财政负担,实现社会公平的现实出路。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者将居家养老服务统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其中心理念是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3-4]。西方发达国家在居家养老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对较成熟的模式。如推行社区老年照顾服务最早的英国,其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由政府统一管理,根据老年人具体的健康程度和个别需求来提供个体化养老服务,社区照顾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三无老人入住兴建于社区内的院舍且可以在社区内自由活动、有需要的老人可由专车接送定期来享受兴建于社区内的服务设施、日常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实行上门服务[3]。该社区照顾模式因其"人本化"的服务理念,被诸多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效仿,并慢慢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瑞典的居家养老模式则较人性化和个性化,由老人提出居家养老申请,政府进行实地评估后作出决定[4]。日本的社区照顾主要提倡以家庭为基础、社会共同服务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形式[3]。Allen Walker(2000)针对欧盟的养老压力,指出应依据被照料者和家庭需要决定照料服务的水平层次[5]。可见,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较成熟,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满足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居家养老方面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居家老年服务主体的责任及服务模式方面。如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方面,同春芬(2015)[6],郑妙珠(2012)[7]强调兴办居家老年服务应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道路。养老服务内容和方式上,许琳(2013)[8]等指出医疗、康复及护理服务项目应当在社区居家养老中体现和进一步强化。李焕(2016)[9]等、王坤(2017)[10]等学者认为应提供日常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生活、就业服务等内容。席恒(2014)[11]、汪凤兰(2017)[12]等认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发展,紧急救护、数字网络系统等网络化服务项目应包含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供需角度研究方面,在我国多见于对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研究,如陈志霞(2015)[13]以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为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调查了老人的养老需求以安全需求为主,结合现行政策及法规探讨了养老资源的配置和服务质量优化的供给问题;金璐(2012)[14]调查了北京市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但仅仅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应着重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二线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研究的较少见。因此,本项研究以我国北部地区河北省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质性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深层次地了解当前养老需求、居家养老供给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促进具体服务内容的制定,从而推动省内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为全国其他地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二、调查样本的总体特征描述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路北和路南区2个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有效样本为724例。年龄 60~94岁,平均75. 52±8. 26岁;男性346例(47.8%),女性378例(52.2%)。详见表1。

表1 老年人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

三、唐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一)养老方式的选择

根据文献分析[15]和结合目前养老实际情况,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其中,家庭养老指提供照料服务者是老人本人、 配偶或子女,老人以住在自己家中接受照料为主;机构养老指提供照料服务者是养老机构,老年人一般入住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指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老人的照料服务,尤其是在家人照料能力不足时,社区可提供多种形式服务。

本项研究调查表明,养老模式的选择方面,选择家庭养老的有411例,占56.8%,选择居家养老的有228例,占31.5%,选择机构养老的有85例,占11.7%。可见受我国"养儿防老"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多数老人仍选择家庭养老,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改变,以及人口的流动使子女外出工作比例增多,家庭养老的局限逐渐明显[16],居家社区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人认可和接受。

(二)社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

1.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总体需求情况

由表2可见,需要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老年人最多,有592例,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的有321例,精神慰藉服务需求者有252例,文化教育服务需求者有250例。(见表2)。

表2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情况(见表3)

(1)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方面排序前三的是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用药指导。

(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方面排序前三的是打扫室内卫生、做饭、采购日用品。

(3)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方面排序前三的是文化活动、谈心聊天、心理咨询。

表3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

3.不同特征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情况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收入、空巢情况、居住方式、视力、听力、患慢病数量、ADL、居家不出情况、社会支持、抑郁)导入回归方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家不出、慢病数量、ADL及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显著,结合研究实际将上述进入回归方程的五项来划分老年人群,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

分析具体服务项目显示,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偏向健康促进方面的需求,如健康理疗(64.7%)、心理咨询服务(73%),而文化程度低的老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陪诊就医(65.1%)、洗衣(72.1%)、做饭(70.3%)。患慢性病数量多的老年人对各种服务均有不同程度需求。ADL 正常的老人主要以健康促进和发展性服务为主,如对健康咨询(68.5%)、文化教育活动(55.7%)的需求较多,ADL 下降或障碍老年人在紧急救护(53.8%)、日常生活照料(54.2%)、康复训练(50.8%)、药物指导(58.4%)、情感倾诉(70.4%)及心理咨询(58.9%)方面的需求更多。空巢老人对康复护理(60.5%)、紧急救护(78.8%)、精神慰藉(60.6%)及文体活动服务(71.1%)需求较多。居家不出老人对康复训练(81.1%)、健康理疗(77.6%)、紧急救护(74.6%)、上门输液(73.2%)、做饭(66.8%)、送餐服务需求(70.4%)较多。

四、居家养老面临的供给现状

河北省作为老年人口大省,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全省大力推进"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打造和建设河北省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17]。省内各市(区)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如石家庄市桥西区养老服务中心利用社区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唐山市着力建设养老"幸福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邯郸市成安县积极建设农村幸福互助院等,均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对居家养老的服务形式及服务内容等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研究者通过实地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办事处,访问访谈工作人员、社区老人及家属。了解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和意见,了解政府在养老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需求供给状况等,并结合理论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需求和供给现状,总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需适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甚少,认知水平不高

在对社区老年人的访谈中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是服务存在多种需求,但是当问到所在社区提供了哪些养老服务项目时,大部分老人的回答是不知道。像健康讲座、健康义诊以及一些社区开展的日托服务等老年人只是被动接受,并不知晓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提供的项目。这一方面可能与目前我国开展的"自上而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关,政府在推行服务过程中,由于其课供给的资源、能力有限,现有的服务项目对小部分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能够有所覆盖,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享受不了政府提供的服务,导致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了解甚少,利用率也不高[18]。二是大部分老人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购、助急"等养老服务项目都应是免费的,一旦涉及到自费服务,老年人就很抵触,不愿意接受。本次调研发现,仅29%的老年人愿意自费购买养老服务,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较高的老人群体。可见,一方面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的愿望不高,另一方面多数老人购买能力也比较有限,这些都影响了老年人认知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制约着对相关服务的利用度。

(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覆盖面窄,忽略个体化需求

北京大学教授、老年研究所副所长穆光宗认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特点是老龄化、空巢化以及病残化、孤独化相交织,在这种形势下,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统一模式提供养老服务则很难满足不同特征老人的需求[19]。要解决这一问题,社区要建立一种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社区不同人口特征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然后统筹规划社区现有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根据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提供切合实际的多元化服务项目,既能体现居家养老的普惠性,又能有重点帮扶对象。调查和访谈中发现,部分经济条件较好伴有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及家属希望有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提供康复理疗及常规保健护理的自费服务,但是目前多数社区尚不能提供该项上门服务,部分社区设有集中的日托机构,入住率却甚低。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能够提供的上门服务以家政业务居多,但中国人素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多数老人不愿意为家务照料自费。空巢自理的老人,对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及集体文娱活动的需求较多,空巢失能或多病的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需求较多。健康教育或健康讲座是绝大多数社区都能定期开展的服务项目,但老年人反应有些健康讲座流于形式,推销保健药品或器械的很多,老年人的参与度也不高。总体来说,现有的服务项目考虑老人切实需求的较少,服务的供给资源集中在了少部分特殊老年人,仍有大部分年老体弱者有需求但满足的途径十分有限。

(三)服务资金不足,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均有待提高

唐山市老龄办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唐山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1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超过3%的比例在不断增长[20]。并且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60-64岁组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9.68%,70-74岁组为86.41%,85岁以上组为92.31%[21]。唐山市政府无论从政策还是实际运行落实方面都对养老予以很多关注和探索,着力建设 "幸福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截止2011年,全市已建成75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建203个,目前在个别社区服务中心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22]。但是由于老龄化程度和病残化程度不断加深,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需求势必增加,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持续存在。而我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尚不能达不到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的程度,仅仅靠政府方的单一养老资金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局面,尤其在面对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基数和慢性病患病率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远远不足以满足老人需求,受惠面小,同时没有足够资金培训和聘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和相应的社区为老服务管理人员,导致服务质量不高,这些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决的是服务资金不足的问题,应从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各个层面统筹和协调养老服务资金。郭凤英(2010)[23]基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建议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化,从而达到高效适宜的服务供给。王文晨(2016)[24]认为引入市场机制十分必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也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不失为一种必要的可行之策。其次是建立综合评估机制,通过一是全面评估和收集老年人身心健康、经济及家庭支持状况资料,发现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二是评估本社区可利用的和可开发的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在对需求方和供给方双向评估基础上的居家养老服务才更高效。最后,加强社区宣传,让老年人及家属都了解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做到资源不浪费,供需相对平衡,才能将居家养老服务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J].科学决策,2006(4):8-10.

[2]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Z].2008.

[3]褚湜婧,王猛,杨胜慧.典型福利类型下居家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人口与经济,2016 (04):119-126.

[4]张祥云.国外居家养老方式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芬兰、瑞典、日本为例[J].特区经济,2013(10):49-50.

[5]Allen Walker. Sharing L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Who Should Care the Elderly? [M].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2000.

[6]同春芬,汪连杰.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责任体系构建[J].西北人口,2015,36(1):73-78,84.

[7]郑妙珠.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道路探索[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许琳,唐丽娜.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西部六省区的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01):32-37.

[9]李焕.唐山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D].河北:河北联合大学,2014.

[10]王坤.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以深圳市M区为例[D].广州:深圳大学,2017.

[11]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07):12-20.

[12]汪凤兰,张丽娜,张盼,等.不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养老服务需求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7):1044-1050.

[13]陈志霞.供需适配角度的居家养老资源配置和服务优化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5.

[14]金璐.城市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15]李敏.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口学刊,2014,35(2):26-30.

[16]汪凤兰,王玉静,张小丽,等.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982-5984.

[1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EB/OL]. http://www.yanglao.com.cn/article/6734.html,2013-10-21/2017-07-25.

[18]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J].人口学刊,2014,35(198):49-59.

[19]中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难题——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4/2864322.shtml,2011-02-24/2017-07-25.

[20]唐山市民政局[EB/OL]. http://www.tsmzj.gov.cn/minzhengju/mzj_ldjf/20160704/343344.html,2016-07-04/2017-07-25.

[21]李金双,王卓,宋鹏.唐山市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6):929-930.

[22]唐山市民政局[EB/OL]. http://www.tsmzj.gov.cn/minzhengju/mzj_mzqk/20170417/391206.html,2017-04-17/2017-07-25.

[23]郭凤英.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探析——以宁波市江东区社区服务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11):49-50.

[24]王文晨.H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AnEmpiricalResearchandAnalysisabouttheSupplyandDemandofCommunityHome-BasedCareServiceforUrbanElderlyinHebeiprovince:BasedontheSurveyinTangshanCity

WANG Feng-lan1, ZHANG Xiao-li1, XING Feng-mei1, LI Huan1, ZHANG Pan1, JING Li-wei1, WANG Qing1

(1College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10, Hebei ,China)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Service needs; Service supply

The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is the core and basement to the social care service system.In the research, it was disclosed that the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was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elderly. The number of elderly who chose home-based care service was 31.5 percent. But most old people still knew little about home-based care service, which resulted i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ervice was not high. The needs for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of the elderly were diversified. The free services were needed and a great number of elderly were reluctant to pay the service themselves. When it comes to the supply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ed. The imbalance wa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ingle main supply and diversity service needs of elderly,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insufficient service fund and the huge needs of the population, the imbalance between urgent need of the professionals and the lack of the professionals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degree of demand and supply is the key problem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example, expand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establishing mechanism of multiple participations,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ly about the needs of elderly and the existing resources of community.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should be improved eventually.

2095-2708(2017)05-0059-06

2017-05-05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SH021)。

汪凤兰(1982-),女,医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老年社区护理与健康促进。

F812.2

:A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