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究
2017-09-18肖莹莹
肖莹莹
摘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这就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应打破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内部的人才潜力。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的科学模式,强调实行“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要面临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招生、自主管理的社会体制,是与本科院校同时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但高职院校通常学生素质相对较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较薄弱,发展相对艰难。若想与其它高校进行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只能依靠更加先进的管理,特别是依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原有教职员工的潜力,通过“人”这个核心力量去创造管理特色及提高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反过来再以此促进招生,即学校的“出口”和“入口”都要抓、都要努力开拓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市场和机会。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高職院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着传统的人事制度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单以职称、职务、工资等物质刺激来获得士气与积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否定了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正如中小学的教改中呼喊了多年的口号:“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能且必须起主导作用”。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在一边理解却一边无奈地违反着改革精神,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现象只有在公开课上才得以充分展现,因为教改的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智力的投人,但产出—学生们的成绩却不是立竿见影的。同理,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较薄弱、国家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完全像有些木科院校那样自如地打破传统人事制度管理模式而进行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创新。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制度问题。绝大多数院校无论市属或省属单位,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相关的政策时都要受到上级政府部门相关规定的制约。鉴于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避免政策冲突,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完善管理制度,把握住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谋求更大发展。
二、树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理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为了提升高等教育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与运作的效率,运用创新思维为高校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既然硬性制度会否定人才的主体地位和社会性,破坏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在现代管理中就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将硬性制度柔和化或者予以适度的弹性。打破硬性管理模式的有形界限,不拘泥于固定的组织结构,这种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出“和谐、融洽、协作、韧性”的柔性管理特征。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举措
(一)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道路上,我们更应与时俱进,深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现代管理的新模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是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为自身条件提襟见肘,同时又不可能大张旗鼓借助外部力量,高职院校更应把握住“人”,用好“人”,善用“人”。无论是斥巨资引进的稀缺人才还是自主培养的高级教师,既是硬件也是软件,都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资源,都是强校固本的宝藏。
(二)加强培训
在培养人才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求实效为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和目标。通过建立系统的师资培训的制度,坚持重点培养与整体素质共同提高,以优化教师梯队为目标,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如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及高学历人才: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活动,有力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良性变化和健康发展。
(三)合理考核
考核既是检验工作情况、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晋升、聘任和奖惩的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至关重要。但是,作为财政“部分供养”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始终不能完全脱离各级政府中人事部门的管辖,考核方面不能自主选择机制,还要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责酬一致的原则,强化岗位管理,把人员待遇与岗位职责、贡献大小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改革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有限的自主权限内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管理机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四)营造良好环境
近几年,很多学者呼吁,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同,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教职员工有被尊重思想的需要,学校应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融和亲切的人际关系,降低教师们心中来自内外的各种巨大压力。高职院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虽然教师们的经济待遇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晋升职称、聘任职务、竞争上岗、教学质量等一系列的压力。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把人性化的软性管理思想融入到制定高校制度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满足人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我们老生常谈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无论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真正知识分子对事业的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作者单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