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2017-09-18张燕

魅力中国 2017年38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网络流行语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当前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若干研究建议。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模因理论

一、引言

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才催生了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语言现象并发表相关研究的论文,本文试图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回顾与评价,并对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二、网络流行语的国外研究

目前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研究上,关注焦点放在聊天室、网络社区、电子邮件中的网络语言问题,试图探讨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网络语言与网络符号的生成原因、网络语言和文化以及社会的关系等等,而对于网路流行语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三、网络流行语的国内研究

自1994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我国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至今,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研究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2000年,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首先提出网络语言学的概念,对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类型以及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作了精辟论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界定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而言,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定义。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问题

基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对网络流行语特征的概括有较大不同。从语言学范畴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蒲公英”式传播模式,传播者具有年轻化和草根化特点,以及传播内容上的青年群体的亚文化传播特点。

(三)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来源问题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產生和来源问题,各学者的研究也各有各的说法,但总体上有相似之处,都包含了网络自创,热点事件,影视娱乐传媒的影响等。程俊(2016)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来源有五类:网友自创,网络热点事件的吐槽与戏谑,娱乐话题和名人效应的推导,社会热点事件的助推,影视、动漫作品的演绎,

(四)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问题

这类议题在目前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很多学者从模因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问题。黄碧云(2011)揭示出网络流行语的两种主要传播途径:“网络空间→网民效仿→网络语言收编”以及“社会现实+网络空间→网民效仿→大众传媒符合传播→政府∕市场∕现代汉语收编”。

(五)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问题

对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李丽晶(2016)在《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初探》中,认为“洪荒之力”的流行和其它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具有共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新词语作为新鲜事物,作为社会时尚的风向标之一,人们自然会对这一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因此对之加以关注;二是新词作为一种时髦的语言,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自豪心理,认为自己已经紧跟时代潮流,已然是一个时尚的领头人,因此会随波逐流频繁使用,成为新词新语的忠实拥护者和使用者。张丽(2015)在《“也是醉了”来袭》认为新兴口头禅“也是醉了”的流行,是语言外因和内因交叉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媒体的宣传效应、网民的求新与跟风心理,内因就是口头禅里“醉”本身的语义特点。

(六)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和语言规范问题

陈浙云(2012)认为网络流行语给虚拟的网络空间增添了激情和活力,今后网络流行语还会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和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更不意味着网络流行语已经成熟和规范。所以我们对网络流行语应该保持宽容的态度,要在尊重语言使用者的习惯,尊重语言词汇多样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建立科学、系统、可持续的规范性标准,通过语言文化自身的调节、重组、顺应等发展规律,使网络流行语走的更远更好。李月炜(2015)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它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语法错、错字别字的现象,许多的网络流行语都存在着低俗与暴力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存在,并且宽容地对待它,只要我们能利用好网络流行语,让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多出现一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新词新语,就可以使网络流行语成为让更多人接受并喜爱的语言,那些不符合人们交流需要的粗俗、暴力的网络流行语也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为人们所淘汰。

四、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已有的著述中,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构成、性质、特点、成因的文章占了很大的比例,它们内容和叙述方式大多类似,而创新性和实用性却不够,研究程度也需要不断加深。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鲜有定量分析及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许多文章都是从表象出发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流于表面。另外,在理论支撑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网络语言学的理论构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语体学、符号学、文化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尝试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征、类型、生成传播等焦点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拓展新的网络流行语研究方向,使得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1.

[2]陈浙云.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网络流行语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3]李月炜.网络流行语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燕(1979-), 女, 汉族,河南濮阳人。河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话语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