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金融发展综述

2017-09-18许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消费信贷发展建议

许超

[提要] 消费金融是连接我国金融服务与居民消费的纽带,并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与扩大消费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学者对家庭消费金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其他消费金融产品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浅析消费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消费信贷;消费金融产品;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5日

一、引言

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构成,普遍总结为消费、投资与出口,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政府投资过多的副作用开始出现,出口的比较优势同样大不如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不能像过去仰仗投资与出口来拉动,所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向消费转变,这一趋势便成为了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2016年2月,蚂蚁金服研究院发表了《2016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以最新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给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自2012年以来社会消费总额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余额为18.9万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倍,且总体规模仍会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到2018年居民的纯商品消费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占比将超过30%。因此,从消费的角度切入来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大,而消费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对于消费金融的定义,普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相关的所有金融活动,但对于消费金融的具体内容与范畴的详细定义,在各个学者的研究中仍然没有达成統一。西方国家有着丰富的微观数据、信用体系相对健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外关于消费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使得消费金融有了良好的孕育基础。国际学术界对消费金融普遍细化为消费者金融、家庭金融、个人理财与消费信贷。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对消费者金融、家庭金融、消费信贷的研究都有所涉及。本文就从上述提到的家庭金融、消费信贷与消费者金融三个角度为重点,对消费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消费金融如何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家庭层面的消费金融

随着研究层面的不断微观化,金融研究的热点同样开始向家庭金融偏移,家庭金融不仅会影响资本市场,同样能够解释居民福利程度。

孟亦佳(2014)选取CHARLS数据即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追踪调查,探讨了认知能力是否会影响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研究发现: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会显著的影响投资人对所拥有的风险资产做出的决策。文中将认知能力分为记忆力、计算能力与时空感受能力,发现认知能力的提高,其实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同样降低了投资者理解金融市场信息的成本,最终使得投资人会选择持有有一定风险的资产。刘潇、程志强(2014)使用2012年中国居民公共卫生行为调查数据,分析了健康状况是否会影响投资人的资产配置,是否会影响投资人的风险偏好。研究发现: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与主观健康状况、客观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向调节关系,并且除了主观、客观健康状况外,综合健康状况这一指标对投资偏好的影响显著性最强。郭士祺、梁平汉(2014)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里家庭参与是否会受到社会互动与网络信息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家庭参与受到社会互动与网络信息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社会互动与网络信息化二者之间是以替代关系的形式来推动的。朱涛等(2015)运用南京市部分城镇居民“金融素养、市场参与和金融福祉”调查数据,探讨了市场参与对居民家庭金融福祉有何影响,以及市场参与度与金融素养之间有何关系。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福祉显著受到金融市场参与程度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同样会正向调节金融市场的参与度,其中对股票市场参与度的调节作用最显著。

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1.5%,升至2015年的19.4%。虽然个人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信贷总体发展深度较低,结构极其不合理,例如住房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总额中占比超过80%,其余品种之和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0%,非住房消费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低于2%。

巩师恩、范从来(2012),选取二十年的数据从微观视角下研究了消费信贷对消费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消费变动趋势与信贷供给之间存在负向调节关系,当消费信贷大幅上升时,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不同时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李燕桥、臧旭恒(2013)探讨消费信贷从哪些渠道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行为,研究发现:消费信贷会从三个渠道影响我国城镇居民行为,并利用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出于缓解当期流动性约束的目的,消费信贷能够当期促进消费,但消费品主体大多是耐用消费品,并没有缓解居民的储蓄压力,医疗、教育与房产等大额的未来刚性支出是导致消费信贷拉动消费效果较弱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学者不仅对消费信贷影响消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外,对消费信贷产品的本身也进行了研究。钱争鸣等(2010)探讨了影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生违约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研究发现:贷款利率与每期还款规定额与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例如个人贷款总额、教育背景等因素负向调节着违约风险。叶光亮等(2011)选择具体城市的微观数据,例如房地产交易数据,研究了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对购房者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贷款利率与短期贷款利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当长期贷款利率升幅提高0.1%,贷款者选择短期贷款的概率增加8.4%。

四、其他消费金融产品与消费者保护

对于消费金融产品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定价、风险管理以及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因为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资金安全问题均与这些方面紧密相连,而当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情况下,最终需要考虑的一定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问题,尤其是次贷危机以后,金融消费者保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endprint

沈红波等(2010)从商业银行获得相应信用卡使用情况的具体数据后,探讨了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我国信用卡使用。研究发现:持卡人消费行为的生命周期特点明显,此外例如婚姻状况、社会地位、收入、职业以及地域等一系列社会属性都存在影响作用。宋军等(2011),选择消费金融新产品期权加油卡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新型消费金融产品套期保值问题、具体设计与定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赵煊(2011)在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前提下,提出金融消费者期望收益模型,求解后得出了定制产品的价格方案,并深层次地探讨了消费者会选择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原因,是由于在认知上的偏差,在金融机构“推销”背景下错误地认为金融机构会按照最有利于消费者的原则向其推荐产品,这一过程放大了消费者的胆量,无形中提升了消费者的风险偏好,从而使得消费者最终选择了并不适合自身的高风险产品。姜伟(2011)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与行为经济学为基础,对消费者情绪、物价变动以及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情绪变动与物价、消费之间是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消费者的情绪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彭涛、魏建(2011)以我国基金零售业作为研究主体,利用基金产品中各个不同的参与出体构建模型,由于不同主体会选择不同的产品,以主体的这种差异化选择作为基础,最终得到了在基金市场中实施消费者保护的最合适的法律制度安排。

五、發展建议

(一)转变观念,改善消费金融外部环境。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节省”的观念一直出现在我国的消费习惯中,并且房价、医疗、养老以及教育等等社会发展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造成消费行为保守,重点局限在储蓄投资、房产投资,消费信贷在总消费支出的占比很小。消费者需要正确区分“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从而需要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政策法规推广,培育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使消费信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改善消费环境,使消费信贷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创新产品,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相较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经营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类型不多,主要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消费公司与专营消费金融公司三类。而对应产品同样较为局限,以房屋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从而由消费金融产品来提高消费水平的道路任重道远,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待提升。要在自身加强监管、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消费金融专营公司等机构,以满足现今消费的特殊化、个性化需要,开拓多样化的业务品种,为居民消费提供保障与增值空间,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三)防范风险,加大消费者保护力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不断地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同样也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以及安全隐患。例如,互联网诈骗、银行卡犯罪、虚假的网上支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所以,在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消费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完善消费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消费金融产品要加以严格管控,相应服务机构应设定发生意外时的应急预案,有关政府部门同样需要加大打击相关犯罪活动的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保障。

(四)升级技术,深化消费金融便利程度。不断地创新金融信息技术,经营消费金融服务的重点机构例如商业银行,同样需要与最新技术相联系,创新与丰富银行卡、信用卡的功能,不断地提供更多的电子支付方式与渠道,将各种电子支付终端延伸至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将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所大众化,应用条件方便化,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各个潜在消费客户的需求。同时,要紧跟大数据时代特征,将先进的技术水平落实到消费金融产业的数据服务当中,旨在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完全流通的大数据库,加大金融支付领域相关移动型软件的开发,最终能够建立新型、便捷的支付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孟亦佳.认知能力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1.

[2]刘潇,程志强,张琼.居民健康与金融投资偏好[J].经济研究,2014.1.

[3]郭士祺,梁平汉.社会互动、信息渠道与家庭股市参与[J].经济研究,2014.1.

[4]朱涛,钱锐,李苏南.金融素养与教育水平对家庭金融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15.5.

[5]巩师恩,范从来.收入不平等、信贷供给与消费波动[J].经济研究,2012.1.

[6]李燕桥,臧旭恒.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与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经营行为[J].南方经济,2014.5.

[7]叶光亮,邓国营,黎志刚.个人住房贷款行为与房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研究,2011.1.

[8]钱争鸣,李海波,于艳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0(增刊).

[9]沈红波,黄卉,廖理.中国信用卡市场持卡人透支行为研究[J].统计研究,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消费信贷发展建议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