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
2017-09-18古翠英
古翠英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这要求辅导员必須同时胜任不同角色,由最初的单一角色向多元化的角色发展。本文以角色理论为依据,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及影响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因和内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从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视角,对如何正确定位辅导员角色及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出具体对策,力求从源头解决辅导员队伍发展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角色理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辅导员角色研究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全心全意为学生成才服务的管理机制;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角色职责,合理定位,分析自身优劣势,在遇到角色冲突、角色失败问题时,找到合适的解决路径;有利于帮助辅导员学习、了解与掌握角色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提高自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宏观、中观、微观定位
辅导员角色既代表辅导员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和他人所期望于辅导员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既包括社会公众、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对辅导员的行为期待,也包括辅导员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把握。
1.宏观角色定位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
中观角色定位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管理职能更为突出,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管理者、服务者身份。
3.微观角色定位
无论辅导员角色如何演变,以日常管理为抓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其核心角色。
辅导员要在宏观、中观、微观的综合角色定位中,准确、全面、灵活地把握自身角色,特别要处理好微观角色中教育、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几重角色间的冲突和矛盾,避免角色缺位、错位、越位、虚位,明确辅导员角色的内涵,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和谐统一。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困境及导致的问题
1.辅导员职责不明,角色模糊,工作效率低,成果见效缓慢
首先,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还要沟通、协调处理学生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纠纷矛盾,充当学生矛盾纠纷的“灭火器”。其次,辅导员师生比例失衡,辅导员必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受挫、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创业等问题,辅导员成了“全职保姆”。除了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辅导员还要应对学校十几个部门的工作,教师身份很容易被忽视。再次,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几乎24小时处于待岗待机状态,遇到安全维稳关键时期或突发事件,工作更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学校对辅导员还有很多程序性的安排,比如学校例会、座谈,辅导员的时间会被分割成很多时段,工作效率低,成果不明显。
2.职业认同感不高,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片面认为学生出了事就是辅导员的责任,没有把辅导员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来认识。高校管理部门虽然口头上倡导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但事实上难以落实到位。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不高,在工作中不能尽心尽力,也不会将辅导员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来倾注心血,从而导致辅导员岗位留不住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3.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工作待遇反差大,影响工作积极性
在部分高校,学生安全出问题,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等都与辅导员的待遇挂钩。有些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旦学生出问题,辅导员的评优资格、绩效工资全部取消。很多辅导员抱怨待遇太低,那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是八小时,而辅导员工作范围广、职责重、要求高、压力大,几乎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4.辅导员压力大,心理素质遭遇挑战
新疆高校的安全维稳工作与辅导员紧密相连,特别是节假日、关键时期,辅导员必须履行值班制度,常年入住学生宿舍楼内。白天上班、晚上值班、入住,还要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导致辅导员长期精神紧张,出现严重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1.辅导员是学生的德育教师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德育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指导学生及学生组织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但是,辅导员又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教师,他们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2.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群体的,更容易与学生交朋友。他们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学生学习、情感、心理受挫时,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目标,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也是学生的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通过大学期间的相处,辅导员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优缺点都有了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优劣势和潜在资质,对学生的优缺点和自身条件作出客观评估,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结合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规划性的认识。
3.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
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规章制度需要辅导员参与策划、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需要辅导员宣传、落实,辅导员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辅导员是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的服务者
辅导员虽为学生服务,但不同于工勤人员,更不是保姆。辅导员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辅导员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为全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协调好各种角色,平衡各个角色间的关系,避免角色冲突,协调好教育、管理、服务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范亚乾.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及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江丽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崔志勇.对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1).
[4]李鹏,杨海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探析[J].管理观察,2014(6).
[5]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