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

2017-09-18姚卫兵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

姚卫兵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与产业转型升级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理论概念,商贸流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通过调整社会财富的增量与存量得以实现。文章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构建模型,探究商贸流通的发展所引起的交易效率提升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商贸流通 服务业 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具体是指非物质产品,其主要借助于人的行为来提供相应的生产力进而获取报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服务业。建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是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对增加内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用。当前受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挤压”及发展中国家低价服务“挤出”的双重冲击,再加上社会大众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国内服务业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

文献背景

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大多数理论研究主要是从整个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商贸流通的影响效用,单独对商贸流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相对较少。当今社会的城市化就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聚焦的进程,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工业化作用逐渐减弱,而第三产业的作用日趋凸显。

国内学术界也开始意识到商贸流通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效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与整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而鲜有学者将第三产业区分出来进行研究。宋则(2012)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新趋向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动向,重新评估了流通服务业的重大问题,分析了国内商品流通业发展层面新的战略成果。张翔(2014)基于商贸流通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合理化的视角,全面探究了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效用。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可以通过影响就业效应推动农业农村劳动力持续非农化,进而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流通发展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关系效用与理论模型

(一)商贸流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效用的探析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是经济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具体是社会再生产进程中国民经济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关联和数量关系,其基本形式主要包含服务业的投资构成要素、产出构成要素、需求构成要素、技术构成要素、区域配置构成要素等,服务业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作用。而服务业转型升级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快速增加的经济总量以及持续提升的经济质量,所以说服务业结构调整也是反映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标准,服务业结构调整的有规律的变化进程,也就是所谓的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服务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技术革新、生产投入、市场竞争性等变动得以实现,商贸流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性质,它在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方面不同于其他要素。商贸流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主要由两种路径实现:一方面是强化调整路径,另一方面是调整存量。

(二)商贸流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建构

模型假设与建立。假定在一个经济实体里,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均扮演着生产者与顾客的角色。就生产者而言,其可以为顾客提供三种商品x1、x2、x3。就顾客而言,其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故而需要同时消费上述三种商品。下文将运用下列符号:hi为提供i种商品生产活动的专业化程度,c为固定的学习花费,0

第二种经济结构:局部性分工情形。在此经济构成中,企业提供两类商品。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已有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获取另一种商品,此时有三类差异的组合关系:一是,假设经济体系中仅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提供x1、x3,并出售x1去換取x2,另外一种人提供x1、x3,并出售x3去换取x1;二是,假设经济体系中也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提供x1、x2,并出售x1去换取x3,另外一种人提供x2、x3,并出售x3去换取x1;三是,假设经济体系中仅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提供x1、x3,并出售x3去换取x2,另外一种人提供x1、x2,并出售x2去换取x3。上述三类组合具有良好的对称性,且具有相同的最优解,故而仅需要对其中一组加以讨论,本文将第一种情况作为考察对象。

结合约束条件借助拉格朗日乘数可解除最优值为:,且到函数的最优解为。

第三种经济结构:完全分工情形。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种类型加以分析:一是企业仅生产与售卖x1,同时需购入x2、x3;二是企业仅生产与售卖x2,同时需购入x1、x3;三是企业仅生产与售卖x3,同时需购入x1、x2。本文分别对其效应函数与相应的约束条件加以探析:

结合约束条件,借助拉格朗日乘数可解得最优值为:时,效应达到最大,值为。

综上,可以对三类经济结构加以总结:在原始自给自足情形中,当时,函数的最优解为;在局部性分工情形中,当时,最优解为;在完全分工情形中,当时,最优解为,据此可得出相应的均衡点:

当<,且<时,也就是时,企业会选取第一种经济结构,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当<,且<时,也就是,

企业将会选取局部性分工运营结构;当>,且>时,也就是,企业会选取完全分工运营结构。

分析表明,随着效应系数t值的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会逐步从自给自足形态转变为完全分工态势。

实证检验

(一)变量指标界定

为了检验商贸流通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需对相关变量指标加以确定:商贸流通水平指标。本文提及的商贸流通主要包含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物流运输业以及邮政业。商贸流通水平TCL=(零售业与批发与零业、仓储业、物流运输业以及邮政行业当期GDP增加量)/GDP。

服务业转型升级指标。就服务业结构这一要素,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服务业转型应该包含服务业结构升级、服务业结构合理化以及服务业结构效率化。

结合实证指标要素,本文剔除价格水平变换的影响,核算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实际值,接着选用2000-2014年年度数值(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并借助统计分析软件Eviws5.0对商贸流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效用加以分析。

(二)ADF检验

协整关系效用存在的前提为:两个变量要素TCL与STR的时间序列为单整同阶化序列,这样二者才具有协整关系。故而首先需要对TCL与STR两要素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其平稳性。结果见表1,其中△、△2分别表示一阶、二阶差分项,c、t、k分别代表截距值、趋势值以及滞后阶数。

据表1可以看出,序列变量TCL与STR经由二阶差分处理之后具有平稳性,且二者均是二阶单整序列变量,满足协整检验条件,故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检验统计量的值是-1.967,明显低于5%临界值水平-1.911,据此可以判定et在5%的水平上显著平稳,也就说明TCL与STR存在协整关系,由式(11)可以看出二者协整系数值为0.263,说明商贸流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转型升级之间具有长期正向性均衡效用,也就是TCL每增加一个百分值,STR便会增加0.263个百分值。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過构建理论模型与一系列的实证检验,证实商贸流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效用,商贸流通的发展也就是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可以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故而,需充分发挥作为中介的商贸流通在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效用,推行“商贸流通先行”的发展战略:

首先,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创新速度,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行流通革新,并鼓励商贸流通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其次,实施“商贸流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商贸流通先行,一方面是强化中心城市与外围小城镇之间的关联性,进而结成高效率的流通网络,提升商贸流通速率;另一方面是健全城市内部行业布局与完善商业网点建设,疏通交通,提升城市的容纳性及承载能力。

最后,完全开放商贸流通产业,培养国内企业的学习能力,是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经过市场机制的效用,效率较低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进而在资源上实现合理配置,促使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李罗.商贸流通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2.张翔.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2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