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2017-09-18胡静芳安翠英
胡静芳 安翠英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始终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教学相融合,并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传播;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1.跨文化传播。学术界对跨文化传播定义的角度各有侧重,一般而言,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从“交流”“交际”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传播的两个要素是“文化”与“传播”,其中,文化具有后天习得性、隐形性、动态特征、系统性等特点,而传播是动态的、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同时也是系统的,因此两者协同工作,不可分离。
2.跨文化传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从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分析来看,语言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要素,而且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以语言为纽带,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之间建立了重要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写照,而文化又是语言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通过传播来实现的,也可以将语言看作传播的一种。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现象必然存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国大学教育而言,英语属于第二语言,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为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变革与优化,并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从现状分析来看,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社会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多数学生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书写能力水平尚可,但口语表达能力不高,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也不满意,综合来看,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过于注重书面考查,缺乏跨文化训练;二是教学中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等基本操作,而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不足。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目标及原则。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教学目标包含三个层面,即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指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音、语法以及词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合理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语境等,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传播下,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原则,通过师生互动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内容应包含三个方面,即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在整个大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属于基础部分,主要包括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使用,如单词、发音、语法、句式等;文化教学是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与交流,如英语文化的发展、普遍规律、英语文化的构成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内容应结合母语文化,向学生讲授语言本身蕴含的文化内容,指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语境中熟练地进行交流。
3.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语言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认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目前,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中,教师应本着“教而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避免“唯方法论”造成的教学“失灵”。比如,在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采用直接法、语法—翻译法等;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可采用模拟语境法、角色扮演法等。
4.教学评价。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大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可采用“真实评价”与“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其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最终成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自我评价。此外,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还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吕炯.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J].新闻世界,2013(7).
[2]苏可.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