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产品形态的情感语义研究
2017-09-18胡以萍张德硕
胡以萍 张德硕
日用陶瓷产品形态的情感语义研究
胡以萍 张德硕
本文分析了产品语义学产生之背景及发展过程,阐述了情感语义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在产品语义中的地位。从日用陶瓷形态方面研究隐藏在陶瓷产品背后的情感意义,提出了日用陶瓷产品形态的情感语义表达之途径——修辞,认为日用陶瓷的设计兼具理性的功能和感性的情感。
日用陶瓷;形态;情感语义;修辞
1.引言
日用陶瓷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早期的陶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图1)。原始社会陶器是现代陶瓷的雏形,其造型更多地考虑物质层面的功能性作用。“小口尖底瓶”的腹部两小耳是用来系绳子的,以便取水时候保证平衡。瓷至宋而盛,始有五窑,汝窑的“莲花温碗”(图2)以其独特新颖的造型闻名于世,来源于佛教文化的莲花形,又有“出旖旎而不染”的高洁之意。此时的日用陶瓷已经不再仅仅具备功能层面的意义,更赋予其一种内涵性意义。不难发现陶瓷器具造型是由物质层面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意义方面发展。我们常常认为,产品关注的是技术和它们提供的功能,不是,成功的产品关注的是情感。[1]情感羁绊作为产品隐含性语义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情感是人的内在的一种体验。笔者认为,产品如同语言一样可以传情达意,通过形态语言主动告诉使用者其意义何在,使人们从中获取文化、心理等附加体验。日用陶瓷作为产品中的一种亦是如此。
2.产品语义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及情感语义
2.1 产生背景
2.1.1 理性的没落
“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的口号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师追捧的设计信条。这样的设计理念最终导致产品的单调、乏味;批量化的大机器生产也造成产品的同质化。过分地从物质、理性方面考虑,极力追求产品的功能、形式极简,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这些为现代主义走向没落埋下深深的一笔。
图1“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
图2 汝窑的“莲花温碗”
图3 马斯洛需求层次——产品语义(笔者自绘)
2.1.2 哲学渊源
1960年左右欧洲结构主义兴起,其承认事物是矛盾体具有正反两方面。哲学思想反映在设计上就是物兼具理性和感性双层意义,与现代主义极力追求理性、反对矛盾、折中的思想大相径庭。产品语义学的概念就是从中吸收养分得来的。
2.1.3 消费动机的多样性
经济作为物质层面,必将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设计思想。
二战以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给欧洲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援助,欧洲进入富裕阶段,“用完即抛”已经成为西方主流消费方式;战后的婴儿爆炸时期到了20世纪70年代左右婴儿们已经是青年,相对于父母,他们对产品的喜好更现代化,也愿意购买新奇、时尚的产品。
2.2 产品语义学的发展
1938年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莫里斯在《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到“语义学”,认为语义学是研究符号和符号指涉对象之间的意义,是研究产品形式与意义的学问。1950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产品语义学”这一前卫性的概念,随后把研究语言意义的方法移植到产品设计中。1983年美国克里彭多夫等学者这样定义产品语义学: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景下的象征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工业设计中的一门学问。[2]
“产品语义学”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已有数十载。2000年左右我国掀起了“符号学”、“语义学”的狂潮,逐渐建立起“产品语义学”的理论体系框架。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如陈慎任、张宪荣、胡飞、高力群等。然而随着其它设计方法论的兴起,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新的设计思想,近几年“产品语义学”在设计研究领域似乎被“忽略”。产品作为传达文化的载体用理性的形式传达感性的情感;如今也是电子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拾起其昔日之辉煌,不能盲目避俗趋新。
2.3 情感语义
苏珊・朗格这样认为,“一件美的作品应当是富有表现性的,所表现的东西是关于某种情感性的概念”。[3]产品作为集功能实用和艺术为一体的作品,应当具备情感性。情感语义作为产品内涵意义,感官器官无法直接感知,但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走向高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被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产品语义学角度分析(图3),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应了产品的物质层面,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应产品的精神层面。笔者认为,产品的象征意义也应该归纳为情感层面,但是较一般的情感更复杂更难实现。产品的情感语义是在人们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更高需求,在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4 “ToastyMUG陶瓷暖手杯 ”
图5 “moon glass”茶具
图6 story birds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三种设计层面阐述了人与物的情感。这三种层面亦是情感语义所要研究的内容。本能层面是人对物做出的最为直接、自然和简单的反应,一种无意识行为的反射。比如,人在购买产品时通过视觉、触觉感知产品的颜色是否好看,材质是否舒服,形态是否美观。行为层面的设计讲究的是人的情感通过对产品使用功能的满足感得以体现,注重物的效用、性能以及物的易用性。如“ToastyMUG陶瓷暖手杯”(图4),杯子造型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独到之处在于杯身有一道扁长的管道。因为人们在冬天喝水时候习惯用双手捧着杯子取暖,这个管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动作,指示使用者握杯的同时也传达出一份情趣。反思层面比较隐蔽,需要人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后才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文化、阅历等才能解读隐藏在产品符号内在的意义。如韩国设计的“moon glass”茶具(图5),使用者在喝水的过程中杯子呈现出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月相的变化唤起使用者内心的悲欢离合之情,触景生情又赋予天文知识文化内涵。
3.日用陶瓷形态的情感语义表达
3.1 日用陶瓷形态的类型及其情感语义认知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形态是陶瓷存在的基础之基础。“形”一般是指物体的外形和形状,“态”则是指蕴涵在物体里面的神态或者精神,因此形态本身就带有情感的涵义。[4]从人对形态的感性认知方面来讲,陶瓷产品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形态、人为形态、几何形态。[5]
自然形态的灵感源自于自然界,以客观存在的物象为依据,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形态。自然形态属于具象造型,在对客观物的移植过程中抓住物的特点从而保持物的客观真实性。自然形态往往给人一种亲近、亲切、轻松、惬意等情感。如芬兰阿拉比阿陶瓷公司曾经设计了一款畅销的饮具《story birds》(图6)。几只姿态各异的小鸟犹如在枝头窃窃私语,似乎是父母叮嘱小鸟,亦似乎是小鸟对妈妈的倾诉,引起读者无限遐想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人为形态是人为的赋予自然形态特定的含义,具有象征意义。深层寓意能引起人们深刻的思考。[6]人为形态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所以,人为形态较自然形态更为抽象,介于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之间,更加具有表现力,形态豪迈奔放且自由,同时也带有一点几何形态的简单大方。如图7是一个花插,其形态扭曲大胆、自如,更多掺杂了设计师主观创造性。
图7 花 插 来 源:刘宏伟.陶瓷产品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35
图8 纳萨莉・拉登马基的作品
图9 “yehidea水滴陶瓷壶组”
设计中的几何形态是以抽象的几何体为雏形再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平面几何形态传达出一种稳定、严谨的语义;曲面立体几何形态给人视觉感是委婉、柔和、饱满、起伏、圆润。规则的几何形态往往会显得理性和呆板,同时也彰显着简约特色。芬兰陶瓷设计师纳萨莉・拉登马基的作品(图8),其基本形态都是以平面几何同心圆为基础,但是又不同于规则几何形态,每个形态都稍作改变独一无二,有点偶然形态的味道,避免平面几何形态的呆板。
3.2 日用陶瓷形态的情感语义表达之途径——修辞
人和人的沟通通过语言,平淡无奇的话语很难打动对方,过于华丽的话语反而适得其反,恰恰是那些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言语最容易让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产品造型亦是如此。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形象、有趣、生动。日用陶瓷产品作为传达语言意义的媒介,通过本体和喻体的联想,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日用陶瓷的产品形态更丰富、生动,表达隐藏在产品内在的意义。因此隐喻、换喻、讽喻等修辞可以使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达到更深层次的交流。
3.2.1 隐喻
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是最为普遍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本条件,根据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不同可以把隐喻分为能指(形式)相似性的隐喻和所指(内容)相似性的隐喻。如曾经获得德国红点奖的“yehidea水滴陶瓷壶组”(图9),其形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水滴,极具现代设计感的普洱茶专用茶具,骨瓷质地,护身中空保温不烫手。又如“SMILEY”(图10)是台湾生产的陶瓷餐具,用以盛装坚果、香料、佐料。餐具(本体)的目的是盛装食物,食物自然让人联想到香气喷喷,花朵(喻体)让人联想到花的香。因为本体的所指和喻体的所指存在“香”这一相似性,所以是所指相似性的隐喻。这朵朵盛开的碗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吃上一口食物。
3.2.2 换喻
换喻和隐喻的不同之处在于换喻的两个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邻近性或者逻辑上的符合性关系基础之上的;隐喻则是建立在两个符号的的相似性基础之上的。空间的邻近性的位置关系是最为基础和典型的邻近关系,比如路标与其所指路的关系。因此换喻具有指示性作用——直接指示产品的功能。根据本体和喻体符号替代关系的不同,可将换喻分为结果替代原因的换喻、使用环境替代使用对象的换喻、实质替代形式的换喻。图11是装鱼用的陶瓷餐盘,其外形从鱼的形态中抽离出来,以实质替代形式直接指示餐盘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装茄子的盘子可否用茄子的外形代替?这样我们在用餐时候就不会觉得餐具的单调,让吃饭变得更有乐趣。
图10“SMILEY”
图11 陶瓷餐盘 来源:淘宝网
图12 肺形烟灰缸
3.2.3 讽喻
顾名思义,讽喻带有讽刺之意。2002年增补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讽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者事物进行揭露、批评或者嘲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讽喻”看做话语中的迷惑、反驳对方,证明其无知、愚蠢的手段,也称作方言讽喻。[7]我们日常说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正是基于本体和喻体两个符号的对立性,所以“对立性”是讽喻成立的原因,对立性越强也就意味着差异性越大讽刺意义越深。倘若我们把陶瓷花瓶的造型以牛粪为元素,那么这个设计该是多么的玩世不恭呀!如“肺形烟灰缸”(图12)是以肺部为造型的陶瓷烟灰缸。吸烟本是一件有害的事情,香烟和肺本是对立的,让人在抽烟的同时不仅担心自己的健康而且还有一阵诙谐幽默之感。
4.结语
产品语义学是对产品的系统性研究,包罗万象。本文以产品语义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隐藏在日用陶瓷形态里面的情感语义。的确,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日用陶瓷,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陶瓷产品用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不再仅仅追求陶瓷产品的物质功能。设计师通过修辞的途径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情感意义的陶瓷形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能形而上地关注如何表达陶瓷自身的语义,应当以具体用户为出发点,把陶瓷产品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联想与情感记忆,实现产品与人的互动,构建人—物—环境的和谐统一。
注释:
[1] [美]Donald Arthur 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1
[2]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义——理论、方法及应用[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29
[3]夏慧超.产品设计的情感价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李靖.情感语义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大学,2008
[5]陈莎.基于感性工学的陶瓷产品形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6]同[5],20
[7]同[2],112
胡以萍 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德硕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