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展陈的二次传播

2017-09-18刘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形式博物馆信息

刘芹

论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展陈的二次传播

刘芹

博物馆展陈通过一定的展陈技术和形式将展陈的内容传播给观众。不同技术对信息传播达到的效果不同,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度也不同。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的互动性符合当下观众的学习行为,更易于观众对信息的接受。新媒体展陈技术不但吻合观众参观学习的习惯和行为,而且有利于通过观众对展陈信息进行二次传播,并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技术;展陈;二次传播

展陈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图文、实物、模型等形式是一种静态形式,观众对此类信息的接受比较被动。随着交互式、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新媒体也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介”,人们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静态转为互动的动态形式。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美育效果,更符合观众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新媒体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也被应用到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传播性特征,提高观众对展陈信息的接受度,还扩大了展陈信息的传播辐域。

1.新媒体技术达到二次传播的条件

二次传播是指一段信息经媒介传播被受众接受过后,它的传播过程并没有结束,常常又转化为另一种传播方式继续传播下去,即民间舆论形态。[1]这种二次传播能够聚集受众对所传播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特别在网络媒介中有诸多的社交平台可以提供更宽广的空间对信息进行延伸传播。新媒体为二次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在博物馆展陈中具有两个优势。一是新媒体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观众与展陈信息的互动,让观众能主动地参与到展陈学习中,并在愉悦的赏游形式中获得美学教育。其次新媒体的网络技术能将展陈内容与互联网平台联结起来,观众可利用自己的手机将观展动态上传到社交圈中。新媒体展陈技术不但吻合了观众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又能使观众自发地将自己接受的信息继续传播。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的传播更有助于展陈信息的延伸,达到更高效的二次传播效果。

2.新媒体技术达到二次传播的形式

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展陈中具有互动性、丰富性的特征。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展陈表现的多样性,能够将深奥、枯燥的展陈内容通过数字影像、虚拟技术等形式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观众可在展具上进行操作,主动与展陈信息交流达到学习的目的。新媒体技术植入到不同的展具中,以不同的互动形式呈现,丰富了博物馆展陈的形式,也满足了不同形态特征的展陈信息的表现。正因为新媒体展陈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它带来的二次传播形式和效果也是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观众互动学习的景象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图像视觉符号,在博物馆空间内对其他观众的参观心理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另一种形式是观众将自己的观展状态在博物馆空间外进行信息传播。比如观众将观展时有趣的互动拍成图片或影像,并向他人进行继续传播。甚至有很多新媒体技术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能记录或生成互动学习的成果,并生成二维识别码,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将学习成果上传到各种社交平台。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二次传播,速度快、辐域广、可更新,并可评论和转载,对展陈信息传播影响更大。

3.新媒体技术达到二次传播的效果

在博物馆空间内进行的二次传播效率快且高,但传播范围有限。这种二次传播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的数字化、虚拟化技术吸引观众主动与展陈信息进行互动。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观众的互动情景在安静的博物馆空间中形成一种动态符号,也成为博物馆展陈中的一个视觉符号。观众互动情景形成的动态视觉符号相比博物馆的展品来说,不论是形态还是动态都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观众对新媒体展陈进行互动的行为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围观。从众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新媒体展陈技术带给观众互动体验,观众在进行互动体验时,可对展品进行触摸,且操作的时间比观看的要长,能引发周边观众的好奇心。部分观众会驻足对正在体验的观众、展品和信息进行观察。如果互动方式和展陈信息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被吸引的观众会在周边排队等候体验机会。这种由观众观展行为而引发的二次传播,主要是因为观众的从众心理引发的,传播达到的效果强弱主要受体验的内容和形式的影响较大。如果体验的内容和方式新颖有趣,那么等候体验的观众会增多,反之相反。另一方面也受博物馆空间大小和管理的影响。围观量大了,空间会狭小拥挤,有部分观众也会放弃等候。相关实验表明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只有少数人保持独立性。

博物馆展陈可考虑观众的从众心理,采用最好的传达展陈信息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虚拟化等可实现交互体验的形式,鼓励观众对展陈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该体验式的学习行为引起的传播效果也是不小的。通过观察发现,二维形态的体验展陈在一分钟内大约能吸引5-10人前来参观,而三维虚拟体验形式却能吸引高达10多人的注意。在大型三维虚拟展厅中有大量观众愿意排队等候体验,如上海世博会的日本展馆及其他场馆的虚拟展示。另一种虚拟场景还原的形式也大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情境式空间氛围引起观众在展厅中赏游,后面的观众看到前面观众在场景中游赏的情景,犹如人在画中游,这种情形本身就是一种美,也引发了观众自发地加入到场景画面中。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中,中东厅的奇幻之旅、欧美厅的西部霓虹灯及非洲厅的造型世界等展陈设计,都采用了数字技术,虚拟影像投射在三维空间中,再利用声、光、道具、绘画等艺术元素,营造一种极具艺术感的虚拟空间,从视觉上吸引观众,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展陈氛围中,从心理和视觉上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图1、图2)这种虚拟场景的情感体验,犹如人在画中游,虚拟的场景和场景中参观的观众形成一种半真半假的活态场景,给人时空穿越的感觉,能吸引观众进入到该场景中去探究里面的展陈内容。如天津博物馆的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展厅中,大沽炮台抵抗侵略者的场景还原,主要采用数字影像、绘画、雕塑、道具、炮弹的声效元素等艺术形式,战火硝烟的数字场景变化配合声光效果,还原了紧张而激烈的保家卫国的战斗场景,将观众带入到爱国情感中。(图3)

图1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中东厅奇幻之旅

图2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探索非洲造型世界

图3 天津博物馆——中华百年看天津展厅

图4、图5 五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非洲化妆舞会

第二种形式是利用新媒体的网络技术将展陈信息在网络空间进行传播。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辐域广,使得展陈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不同城市、国家。网络社交平台还可以在线上对信息进行评价、转载,可以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展陈更详细的信息。新媒体达到的这种二次传播比报纸新闻、口口相传、海报等传统媒介效果更好。此外,通常自发对博物馆展陈信息进行二次传播的观众,其朋友圈对该信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信息接收的效果也比较高。如笔者的一位同学在其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上传了她在杭州手工艺博物馆参观的场景、参与刺绣手工体验、与传承人学习交流等的照片,并发表了愉快的体验观展感言。她的朋友在看到这些照片后纷纷发表评论、咨询她参观学习的具体情况。从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效果来看,该展陈信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她于17:01在微信朋友圈对该展陈信息进行了二次传播,在17:01—22:28这段时间内,超过50人以上关注过此信息,其中38人点赞,有12人发表了评论,且发表评论的这12个人对刺绣学习都非常感兴趣并表示今后安排机会去学习。另外一种形式是新媒体网络技术植入到展具中,通常以一种游戏式的体验形式让观众在参观体验后,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生成图片或影像文件,可以发送到邮箱或社交网络空间,有些设备还能输出打印。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中展示“非洲化装舞会”的内容时,采用游戏互动形式,通过摄像头采集观众头像与游戏中的图像结合,生成观众的化装舞会图像,同时产生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读取二维码信息,将合成的化妆舞会图像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发布到自己的社交圈中。(图4、图5)这种新媒体网络技术达到的二次传播操作起来更便捷,同时这种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也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观众能在技术操作体验的同时进行文化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总之,具有数字化、虚拟化、互动性、丰富性特征的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不但能够达到轻松愉悦的教育目的,又能引导观众将展陈信息在网络空间进行传播,在短时间内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不但能够满足博物馆展陈的艺术教育功能,还有助于对博物馆展陈效果进行评估。

本文为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资助项目“上海品牌包装与展示设计研究DB17031-展陈设计学科论坛DA17017”;全国艺术科学规划2015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题“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对当代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1]范江怀.二次传播: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谈报网融合 [J].军事记者 ,2012(5):10

刘芹 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形式博物馆信息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博物馆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订阅信息
露天博物馆
展会信息
博物馆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