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话概数助词“l??21(零)”的用法探析

2017-09-17郭曼龄

现代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广州话概数表义

摘 要:广州话中的概数助词“l??21(零)”与现代汉语的概数助词“来”在用法和表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初始义和语义演变的过程中却又明显不同。“来”表示“略多”“略少”还是“左右”,学界意见历来有分歧,而作广州话中与“来”相似的“l??21(零)”同样有值得探讨之处。本文认为“l??21(零)”最实际、常态的表义应是“略多”。

关键词:广州话 “l??21(零)” 概数助词 构造形式 表义辖域 语义演变

一、引言

广州话中表示概数的词语有“l??21(零)①、几、多、松啲、度”等,其中“几、多、松啲、度”的表义都相对明确,而“l??21(零)”则与现代汉语中的概数助词“来”相似,表义模糊,值得探讨。广州话概数助词“l??21(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出现在广州话或粤语某次方言研究中的语法部分,且常作为简单的描述介绍,如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1]学界历来对现代汉语中“来”的认识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来”通常指略小于那个数目[2];江蓝生《概数“来”的历史考察》认为概数词“来”在近代汉语里最初只表示不超过某个数;[3]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中介绍了姚德怀先生的理解:“来”和整数词连用,表示超过该数的约数;[4]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认为“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并指出这是“来”在各地方言中的虚化程度不同的表现;[5]邢福义《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辨证》认为,“来”最切合语言实际的概括是“左右”,总体上表义呈现这种排序:略多>左右>略少。[6]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与现代汉语概数助词“来”作比较,对“l??21(零)”的构造形式、表义轄域和语义演变过程进行整体分析。②

二、“l??21(零)”的构造形式

(一)数词+l??21零+(量词)+名词

其中,数词为(X)十、(X)百、(X)千、(X)万……,是系数词和位数此构成的复合数词;量词在这个形式当中经常出现,可以是名量词,也可是动量词,但不是必要的。例如:

(1)呢度有三十l??21本书。(这里有三十来本书。)

(2)佢嗰度先十l??21个小朋友,生果够晒啦。(他那里才十来个小朋友,水果足够了。)

(3)唔使咁担心喔,先用咗廿l??21次,唔会咁快坏嘅。(不用担心呢,才用了二十来次,不会那么快坏掉的。)

(4)今次来咗两百l??21人喔。(这次来了两百来人呢。)

(5)佢走咗廿l??21分钟啦。(他已经走了二十来分钟了。)

(6)佢做呢份工都有四十l??21日啦。③(他做这份工作已经有四十来天了。)

(二)数词+l??21(零)+量词+“远、深、高、长、重、厚……”

其中,数词为(X)十、(X)百、(X)千、(X)万……,是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复合数词;量词多为度量衡量词,少数复合量词也可进入此结构,后接“远、深、高、长、重、厚……”等积极度量形容词:

(7)你行过去都唔係好辛苦啫,先三十l??21米远。(你走过去也不是很辛苦吧,才三十来米远。)

(8)担把梯过来应该爬得上去,得十l??21米高。(拿一把梯子过来应该可以爬上去,只有十来米高。)

(9)廿l??21斤重啦,搬得郁噶。(二十来斤重吧,能搬动的。)

(10)要去广州噶话,沿住国道开,两百l??21公里远啦。(如果要去广州,就沿着国道开车,两百公里远吧。)

(11)啲水温十l??21度高啫,一啲都唔烫手。(这水温才十来度高,一点儿都不烫手。)

(三)数词/半+量词+l??21(零)+“远、深、高、长、重、厚……”

其中,数词为系数词,量词多为度量衡量词,复合量词不可进入此结构,后接“远、深、高、长、重、厚……”等积极度量形容词:

(12)哇,好危险喔,嗰凼都有(一)米l??21深喔。④(哎呀,好危险呢,这个坑也有一米来深呢。)

(13)有冇你讲得咁夸张啊,先得两斤l??21重啫。(没你讲得那么夸张吧,才两斤来重。)

(14)嗰招牌都唔算细啊,有成半米l??21高。(这个招牌也不算小啊,也有半米来高。)

(四)数词1+l??21(零)+数词2+(名词)

数词1只能是“X十、X百、X千”,是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复合数词;数词2只能是位数词,绝大多数情况是“万、亿”;后接的名词不是必要的,指钱单位“元”时可以省略。

(15)佢嘅年薪大概有十l??21万啦。(他的年薪大概有十来万吧。)

(16)我地呢个城市有五百l??21万人口。(我们这个城市有五百来万人口。)

(17)呢间公司嘅总资产估计有四千l??21万。(这间公司的总资产估计有四千来万。)

(18)为咗环保,呢间企业可能会减少十l??21亿嘅收入。(为了环保,这家企业可能会减少十来亿的收入。)

(五)数词/半+量词+l??21(零)+时间名词

其中,数词为系数词,量词多为“个”,后多数接表时间的词。例如:

(19)份工你都做咗有个l??21星期啦,仲未熟手啊?(这份工作你都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熟悉吗?)

(20)我诧异:“你去了个来月,也应当回来了。”(粤语:我诧异:“你去咗个l??21月,都应该翻嚟啦。”)(亦舒《圆舞》)⑤

(21)唔好心急啦,先四个l??21钟,未有咁快到站喔。(不要着急嘛,才四个来小时,没那么快到站。)

(22)佢辞职都有半个l??21月啦,你唔知咩?(他都辞职半个来月了,你不知道吗?)endprint

能进入此构造形式的基本上都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并不是所有表时间的词都可以,在“年、月、星期、日、小时、分、秒”当中,只有“月、星期、小时”可以进入这个构造形式当中,因为它们都可以被量词“个”修饰,而“年、日、分、秒”则不可,本文暂且将这些可被“个”修饰的词归为名词,以便理解。

(六)数词1+量词+l??21(零)+数词2+量词+名词

其中,数词1可以是系数词,也可以是(X)十、(X)百、(X)千、(X)万……;数词2为(X)十、(X)百、(X)千、(X)万……,最常见是首位为“二/两”的数词,也可以是其它数词。

(23)整条路在山上,路的左右两边都是独立小洋房,一共十来二十个单位。

(粤语:成条路系山上面,路嘅左右两边都係独立小洋房,一共十l??21二十个单位。)(亦舒《那条路染成金黄时》)

(24)按程序嚟讲,办呢件事都需要个l??21两个月,不过如果你手续齐全嘅话会快好多。

(按照程序来说,办这件事也需要一个多月两个月,不过如果你的手续齐全会快很多。)

(25)他所认识的百来两百个女孩子里边就数她最特别。(粤语:佢识得嘅百l??21两百个女仔入面就係佢最特别。)(亦舒《阿修罗》)

(26)呢袋生果最多咪斤l??21两斤,使唔使咁贵啊?(这袋水果最多也就一斤多两斤,用得着那么贵吗?)

(27)投资一间咁嘅规模嘅公司,起码都成千l??21两千万啦!(投资一间这种规模的公司,起码需要一千多两千万。)

(28)买只打火机使几钱呢,蚊l??21两蚊啫。(买个打火机用得着多少钱啊,一块多两块钱而已嘛。)

(29)个人望起身三十l??21四十岁啦。(那个人看起来三十多四十岁吧。)

数词1和数词2所表达的复合数词,其位数词是一致的,只是首位数不相同,因此,当数词1、数词2表达的是双音节的复合数词时,数词1的第二个音节应省略不读,数词2则应把双音节读全,如例(27)中的“千l??21两千万”其实表达的是“(一)千(万)l??21两千万”,同理,“百l??21两百万”表达的是“(一)百(万)l??21两百万”。

三、“l??21(零)”对量词的限制

总体来说,能与“l??21(零)”组合的量词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只有个别多音节度量量词可以与“l??21(零)”组合,如例(10)“两百l??21公里”。这与现代汉语的“来”相似,“单音节的量词和无实在意义的“来”构成稳定的双音节结构。这些词首先都是口语中常用到的词,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其使用范围才扩大到多音节的度量量词。”[9]“附加性和粘着性是现代汉语助词的基本特点”[10],概数助词帮助表达的是数词的大约范围,语义指向是数词为非量词,所以与概数助词语义指向无关的量词应该越简短越好,在六种构造形式中第(一)、(二)、(四)种都是数词和概数助词“l??21(零)”直接组合,多音节量词会减弱甚至切断概数助词与数词紧密的语义联系。因此,不难发现,多音节度量量词只能出现在“l??21(零)”的后面而非前面。

四、“l??21(零)”与“来”的比较

(一)用法的比较

本文借用邢福义先生在《“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所举的例子:“十来年”和“十年来”的区别[6]。广州话中“十l??21年”等于“十来年”,其中“l??21”的语义指向是“十”,是明显的概数助词;而“十年嚟”等于“十年来”,也可以说成“十年以嚟”,“(以)嚟”的语义指向是“十年”,可理解为范围助词,且不能换成“十以嚟年”,这是从语义来说。从语音的角度来说,“嚟”的读音是[l?i21],与概数助词“l??21”的读音不同。而且,“嚟”可以作为动词,如“佢已经嚟咗啦(他已经来了)”;亦可作為补语,如“远处传嚟咗脚步声(远处传来了脚步声)”,这些都是“l??21”不具备的语法功能。由此可见,就共时层面而言,“l??21”和“嚟”是不同的,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现代汉语中的两个“来”(十年(以)来、十来年)那样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⑥

(二)表义辖域的比较

在第(一)至第(四)种构造形式中,“l??21(零)”与“来”的表义基本一致。例(20)来自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该作家以粤语为母语,在表达“概数”概念时自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将与“l??21(零)”表义很相似的“来”代入使用,这是很好理解的,“来”用如此构造形式的情况很少,语感上牵强,甚至有些表义不清,因此本文认为例(20)可以作为这个构造形式的例子。这个构造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l??21(零)”与“来”表义辖域的不同,尤其如例(19),对应现代汉语只可表述为“一个多星期”,一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一个来星期”不合语感、表义不清,二是因为在广州话中这两个例子表达的意思就是“超过”一个星期,所表含义是“略多”,因此在现代汉语表述中与“来”并不完全相同,体现了两者表义辖域的区别。第(六)种构造形式体现了首位数为“一”和“二”,或者“三”和“四”这两组有顺序的相邻数词的过渡“10/100/1000/10000/……→20/200/2000/20000/……”,“30/300/3000/30000/……→40/400/4000/40000/……”,“l??21(零)”表示的是数值的有“方向”的扩张,如例(23)表现的是从“十”向“二十”的扩张,接近“二十”,例(29)表现的是从“三十”向“四十”的扩张,接近“四十”,这两者都是一种往数量“多”的方向的扩张;当然,这并不是说指无限接近并最终到达“二十”或“四十”,而是指“十”或“三十”始终是往一个“多”的方向增加。因此,总体上“l??21”的表义呈现这样的排序(“>”表示多于):略多>(左右)⑦。endprint

(三)语义演变过程的比较

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與机制探析》介绍了相关研究,“学界一般认为概数词‘来源自‘以(已)来(吕叔湘,1957;太田辰夫,1958;江蓝生,1984)”[5],江蓝生在《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认为,“‘以来最初的意义只是表明一个数量的范围,即不超过某数(等于某数或比某数略少)”[3]。王文认同此观点,认为“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并指出这是“来”在各地方言中的虚化程度不同的表现。可见,已有研究多数认为“来”初始表示“某个范围之内”,不超过某数。

“l??21”的本字应该为“零”。理由如下,其一,《说文解字》:“零,余雨也。”《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说文解字注》:“零,徐雨也。谓徐徐而下之雨。引申之义为零星、为凋零。”又有“零碎、零钱、零头、零数儿(整数以外的尾数)、零畸(整数以外的馀数)”等词,可知“零”表示“多”出来的意思,表示“某个范围之外、超过某数”,这与现代汉语的“来”的初始义截然相反;其二,“l??21”与“(le?21)”的声母、声调皆同,韵母仅仅主要元音有细微差别,在语音上十分相似。可见,“来”和“l??21(零)”的初始义和语义演变过程都不相同。由此可知,“l??21”在广州话中有表示“左右”的意思应该是受现代汉语概述助词“来”的用法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结合概数助词“来”作比较,总结出“l??21(零)”的六种构造形式,并对“l??21(零)”与“来”的用法、表义辖域、初始义和语义演变过程进行对比,认为虽然“l??21(零)”与“来”在构造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初始义、语义演变过程和表义倾向上都不同,前者的初始义是“略多”,后者的初始义是“略少”,可见“l??21(零)”和“来”确有不同之处。

注释:

①本文认同詹伯慧先生在《广东粤方言概要》中将“l??21”记作

“零”的表述,论述详见下文。

②本文的广州话语料多为调查询问母语为广州话的发音人所得结

果,结合笔者自身语感(以广州话为母语),部分语料来自香港文学作品。

③例(5)的“分钟”和例(6)的“日”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而非量词。详见下文。

④广州话中数词第一位数如果是“一”,这个“一”经常省略,如

“一米”表达为“米”。下同。

⑤部分例子来自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亦舒以粤语为母语,在表

达“概数”概念时自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将与“l??21(零)”表义很相似的“来”代入使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增加对应的粤语表达方便理解。下同。

⑥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认为

“来”源自“以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

⑦广州话中“l??21”表示“左右”应该是受到现代汉语“来”的用

法的影响,理由详见“语义演变过程的比较”。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许嘉璐,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江蓝生.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J].中国语文,1984,(2).

[4]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J].汉语学习,2001,(6).

[5]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

[6]邢福义.“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的历史考察[J].语言研究,2011,(1).

[7]吕叔湘.再说“来”以及“多”“半”[J].中国语文,1957,(9).

[8]张谊生.概数助词“来”和“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9]李柔冰.现代汉语概数助词“把”、“来”、“多”的用法考察[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6-39.

[10]杜晓艺.概数助词“来”的句法分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郭曼龄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州话概数表义
苍梧白话中的指示代词“噉蚊”和“咁”
材料类科技书稿共性编校问题探索
香港说广州话的学生习得普通话咝音声母的研究
以广州话为第一语言的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学习偏误分析
“咁”和“噉蚊”在梧州话与广州话中的区别与联系
“左右”、“上下”的概数义研究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也谈文字的本质及相关问题
“ぐらい”、“ほど”、“ばかり”的共通性和非互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