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017-09-16凌福林杨汉华

文教资料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凌福林+杨汉华

摘 要: 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就业依然不易,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体共同努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就业 影响因素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是社会系统整体的结构性全面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社会制度的更新、结构的调整、利益的重组,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是社会各要素在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的质变或同一社会形态内发生的质变或量变的过程。我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促进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市场调节机制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由“卖方”转向“买方”。

一、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的学习机会大大增加,入学率从1998年的4%增长到2016年的42.7%(毛入学率),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化成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9年毕业生人数超过了600万,到2017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了795万人的规模。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们原有的就业观念开始淡化,并主动关注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期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在地域上出现不平衡,毕业生的就业优先选择在东部发达城市的高薪、稳定的工作,西部农村的基层单位相对吸引力较小。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就业率和薪酬不同,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转型期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我国社会正经历由原先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大变迁、大转型时期,转型具有全方位、多层次、二元并存的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所有这些问题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一些招生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转型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在较快速上升,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与此相适应的生命科学、信息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会是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一些高校因为教学资源缺乏没有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不能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实现有效对接。由于当前社会转型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导致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过于单一化,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知识面过于狭窄,毕业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另外,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层次分化,定位不清,表现在:多数高校在极力完成升格,专升本,本升硕、升博;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追逐世界一流的知名高校,这在社会需求各类人才上造成了人力资本的贬值。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流于形式,没有结合社会需求。

(二)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本应给高校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世界经济危机后,复苏缓慢导致国外留学人才的回流的多重影响,使得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增长拉动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比重下降,国有企业的重组混改,导致一些企业不能像以往那样吸纳大量劳动力;高端技术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加大,一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滞后,未能按照社会需求完成很好的对接,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发展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由市场为主导的平等竞争机制,使得某些大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为了实现功利化和实用化的价值目标而放松了做人的原则。

(三)社会转型期的管理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部分管理层面上的规章制度正处在一个新旧制度交替的时期,原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新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如各地方劳动力就业保障体系、户口人事制度等,从保护地方出发,限制了外地毕业生就业范围,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用人单位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四)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相互交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受教育人数少,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旦考上大學,就等于拥有了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受传统就业模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还是希望通过进入大学获取稳定的工作方式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命运。在现代市场竞争体制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对工作薪酬待遇有了高期望值,在传统稳定因素的情况下又希望参与有风险的竞争中。

其次,新时期某些大学生在现代各种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念,他们成长环境优越,个性独特,无挫折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表现在就业价值观上是:择业要求单位人文环境好、薪酬待遇高、发展机会大、劳动强度小,这样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需要相差较大。

(五)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沿海开放城市先发展起来。在社会的转型期,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快速提升。这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长三角”、“珠三角”、“江浙沪”、“京津冀”地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东、中、西三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而不平衡。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转型期的基本特征。由于农村相对城市滞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城市健全、劳动力市场岗位较少、工资薪酬较低等,一些大学生即使来自农村也不会考虑去乡镇工作。最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部分行业或者大型国有企业福利待遇好,大学生毕业后优先选择国有大型企业。

(六)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的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新时期的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多,自我评价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一些人由于看问题表面化和片面化,使其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完整、全面。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自身的优点而忽视了不足,高估自己的能力,片面追求优势就业;部分学生过于自卑,将自身的缺点看得过重,缺乏就业的勇气;部分学生无追求,随波逐流,无就业目标,以上自我认识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转型期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影响转型期大学生就业既有时代变革的社会特殊需求因素,又有大学生个体的因素。要想解决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共同努力,应对社会转型的需求。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社会要引导正确的用人观念,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问题一定会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逢云,王志峰.社会转型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黄婧颖.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1).

[3]李彦红,吴建利.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2015(5).

[4]王永进.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5]曹稳,胡建忠.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2015SJD734)阶段性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